互联网+时代企业人才管理创新发展路径分析
——评《云管理:互联网+时代的人才管理变革》

2020-12-10 09:54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人才交流中心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0年6期
关键词:思政时代政治

刘 刚 张 蕊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人才交流中心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把我们带入信息化时代,不仅为生产注入更多的科技力量,也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众多变化中,多媒体和新媒体的出现想必是最为夺目的。在某种意义上,今天的我们正处在新媒体的“汪洋大海”之中。它不仅改变了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方式,而且对很多公共社会服务,如交通、通信、教育等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新媒体带来的不仅是技术和物质层面的革新,而且也是思想和文化层面的挑战。思想的多元化、价值的多样化为当前思想工作,尤其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各种各样的挑战。如何利用好新媒体,防范和应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是广大从事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艰巨课题。由行连平所著的《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究》一书,以敏锐的眼光把握当前思政教育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基于对新媒体的系统研究,提出一系列和有助于改善思政教育工作的建设性策略。具体而言,该书具有以下三大特色。

一、理论铺垫扎实,为创新路径分析夯实基础

该书的目的在于探索新媒体对于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作用。但是,该书并没有一上来就针对具体问题展开探讨,而是首先从总体的角度对相关基础理论进行系统性分析和阐述。这是该书的第一大特色。纵观全书,一至三章属于总论,旨在于廓清新媒体的时代内涵与特征,以及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地位和意义。在此基础上,作者结合二者各自的特点,系统阐发了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优势、机遇、挑战和趋势,并针对新媒体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原则、可行性以及建构策略展开宏观性的勾勒与展望,充分体现了该书宏阔的学术视野和深远的战略眼光。前三章的基础性分析深入浅出,将新媒体和思政教育的关系一目了然地展现出来,为理解后面具体的创新模式研究奠定扎实基础。

二、研究思路开阔,为创新路径分析打开眼界

该书的第四至十一章是在前三章总论分析的铺垫下,就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的展开性讨论。在这部分的内容中,作者充分展现了自己开阔的研究思路,不仅从内部和外部,而且从硬件和软件层面逐一探讨新媒体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意义。首先,作者提出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展开“微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微信、微博、微视频、微电影等新媒体模式全面改善思政教育的被动局面;其次作者主张思政教育应该建立共享社区模式,利用新媒体带来的便利实现高校之间、教师之间、课程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最后,该书特别强调文化建设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的重要意义。提倡塑造思政教育校园文化模式,把思政教育渗透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让学生通过生活起居、一言一行、一花一草感受到思政教育的存在。

三、问题考虑周全,为创新路径分析保驾护航

在新媒体时代,由于各个领域的藩篱被逐渐打破,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显然不再是高校个人的事情,它不仅涉及高校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这些传统问题,而且牵涉到思政课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该书的第三大特色恰在于其细致的问题意识,立足高校教育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提倡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网络模式,将思政教育与其他课程,其中特别是与心理教育课程和法律教育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在思政教育中强化心理教育和法律教育,另一方面在心理和法律的专业教育中嵌入更多思政教育色彩,通过课程之间的相互借鉴、补充与融合,为塑造学生健康的三观奠定基础。

综上,该书基础理论分析扎实,具体创新模式探索有血有肉,阐述深入浅出,表达平易近人。既不忽略新媒体时代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也针对问题提出实际可行的应对策略,体现出较强的创新性,实为业界一部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

猜你喜欢
思政时代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