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曼雯 郑媛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六地质大队 哈密 839000)
矿区主要地层为一套浅变质碎屑岩建造,大部有序,局部无序,基本保留了原岩层序。岩性主要为变质中粒砂岩、粗砂岩、细砂岩、硅质板岩、含砾砂岩、变质粉砂岩、变质凝灰质砂岩、凝灰质粉砂岩等,夹有少量变质火山灰凝灰岩,矿区未见侵入岩。
雅满苏断裂在矿区南部通过,为矿区控矿和赋矿断裂,其次级断裂亦为后期热液上侵提供通道和容矿空间。
矿区地表圈定一个矿化蚀变带,蚀变带长约1.4千米,宽约200-600米,矿化主要为孔雀石化、褐铁矿化、黄钾铁矾化,蚀变主要为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硅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等,矿化蚀变分布不均。
地表共圈定1 个铜矿体,矿体延伸大于200 米,矿体厚度6 米,矿体铜品位0.77-2.61%,平均品位1.53%,矿体走向与地层走向一致,为近东西向,倾向南,倾角78°-83°,含矿岩性为硅质板岩,岩石具普遍的褐铁矿化、黄钾铁矾化,蚀变较为发育,矿体顶底板均为紫红色泥岩,受区域大断裂影响,泥岩普遍具千枚岩化、糜棱岩化,硅质岩具糜棱岩化,且产生大量脆性裂隙,为铜热液导矿通道,亦为容矿构造,矿石矿物主要有孔雀石、针铁矿、硫砷铅矿、纤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
矿区1:5 万雅满苏幅区域航磁异常位于弱的负磁场向正磁异常场的过渡地带,△T值在-35~150nT之间,磁场线走向呈近EW 向和NW~SE 向,反映了雅满苏深断裂和矿区NE 布岩体侵入接触带所引起的磁场走向特征。
矿区分布有很好的1∶5万岩屑沉积物化探异常,与1:20 万化探异常重合性良好,异常位于雅满苏深大断裂北缘,次级断层构造发育,出露地层主要为苦水混杂岩带中的玄武岩、深水硅质岩岩块和岩屑砂岩、灰岩、砾岩等基质岩石。南部见有少量的雅满苏组砂岩、凝灰岩、灰岩。异常位于雅满苏大断裂铁锰成矿带上,异常区含白玉山铜矿点及一个铁锰矿点,该异常由Ag、As、Bi、Cu、Mn、Mo、Sb、Sn、W、Zn 等元素组合组成,主成矿元素是Cu、Mn,Au、Zn 等元素也有较好的异常显示,各元素套合较好,浓集中心明显。其中主成矿元素Cu异常面积0.72平方千米,最高值为30870×10-6,也是调查区内Cu 单元素化探异常的最高值。该化探异常区具备明显的矿致异常基本要素。
矿区内遥感异常主要为CO32-基团异常和羟基异常,CO32-基团异常主要为东西走向的脉状,主要对应雅北铜矿(原白玉山铜矿)主矿体,羟基异常,总体为东西走向的带状,其中一级羟基异常为脉状,与CO32-基团异常充分吻合,亦对应铜主矿体,地表孔雀石化普遍,孔雀石为含铜矿物氧化形成的含水碳酸盐,故有CO32-基团异常,和羟基异常,且异常强烈,从羟基异常看,矿体北部异常和西部异常较矿东端狭窄且封闭,说明雅北铜矿为热液型铜矿,且含矿热液来自于北部和西部,由西向东运移,旁证了矿体北部的苦水杂岩体和三叠纪花岗岩,为铜矿的形成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和热源,雅满苏断裂主要为隔挡层断裂,其次级断裂主要为赋矿构造,同时对本区找矿有指导意义。
苦水杂岩位于矿区中部苦水大断裂与雅满苏大断裂之间,由强烈剪切基质夹杂大量不同时代的构造岩块、变形地质体、构造岩片等不同类型的构造岩类所组成的叠瓦推覆构造带。苦水杂岩经历了漫长复杂的演化历史,在物质组成上表现极为复杂,由基质地层和来源于基质以外的大小不等、形态各异、岩石类型多样的构造块体所构成,构造混杂岩块多为不规则状,形成时代与基质有所不同,均为断层接触。地层:为下石炭统干墩组,岩性以正常碎屑沉积岩为主,岩片、岩块:苦水杂岩带内主要见有玄武岩片、块(β)、碧玉岩岩块(jk)及深水硅质岩岩块(si)。玄武岩块(β),呈条带状、透镜状产出,颜色为灰绿色,其内见有硅质岩包裹体。多发生碳酸盐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等蚀变。岩石类型以变质块状玄武岩为主,少为变质杏仁状玄武岩,玄武岩片中Cu、Au、Fe、Ag、Pb 等元素具较高的背景,玄武岩可能为热液型铜矿的物质来于体,因此,苦水杂岩中的中基性火山岩与Cu、Fe 等矿产具有密切的成因关系。苦水杂岩北部分布有大面积的三叠纪花岗岩体,对热液型铜矿提供了一定的热源,雅满苏大断裂分布于热液型铜矿南部。根据以上控矿因素分析,苦水杂岩体中的玄武岩提供了铜的物质来源,北部三叠纪花岗岩浆强烈的活动进一步使铜元素富集和运移,形成以雅满苏断裂为界,泥岩为隔挡层的三叠纪热液型铜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