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长柱 著,张子凌 校注 整理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图书馆 北京100101)
1.策觉林管家上午来谒专使
2.策觉林来此
早九时策觉林佛管家来谈:一、大师俟专使到玉即启程回藏。二、玉树草料昂贵,每日每匹马需洋二元五六角。三、大师回藏事,从略。
旋专使派格秘书代表往迎策觉林佛,午后二时到此,与专使畅谈甚久,旋过余谈,意与该管家略同。
1.专使宴策觉林佛
2.驮骡仍未找得
本日原拟出发,因驮骡走失三匹(据久旅行边地者云,不可购牡骡,因其思归故土,较牝骡、骟骡为重,且恋群心切,易走熟路,以此次牡骡屡次脱逃之经验观之,似有可信),仍未寻获,派出马夫八人,尚未回来,专使拟为策觉林佛洗尘,遂仍留此一日。上午十一时欢宴策佛,专使谈:一、希望本年秋后能在扎什伦布叩宴佛爷。二、中央爱护西藏系诚心,不是虚伪与作用,至某国所主动森姆拉会议,表面上是爱西藏,实则是害西藏。
1.宿营地扎索拉沟行程五十五里
2.沿途乱石易伤马蹄
本日因闻途中山石坡陡,予亲押重要物品先行,由大河坝下坡行五里,沿途乱石杂陈,马蹄易伤,且矮树甚多,偶一不慎,即致碰头。下坡行五里,复上坡,西行经一草滩,约二十余里,过一河,水深而流急,达对岸,计行上下坡七次,轿车、架窝均甚难行,驮骡亦易翻鞍。再向南行二十里,抵扎索拉沟,计程约五十五里。
1.宿营地扎索拉山行程四十里
2.此处因近果洛族时劫行人
早七时半出发完毕,由扎索拉沟西南行三十里,经二小河,复遇一河,遂依河宿营。本日行程甚短,计四十里,其原因:1.明日须越扎索拉山,山高难行;2.此处接近果洛番族,时出杀人劫货,去腊马代主席乌拉经此,被抢去牛八十余头及货物,激战自上午四时至下午一时,若非军人,恐损失尚不止此。吾人因马代主席派兵护送,想无问题,为慎重计,本日宜少行程。
1.宿营地羊肠子沟计行程七十五里
2.扎索拉山之难行及其形势
3.本署规定夜间值日
早六时半出发完毕,由扎索拉山行五里上山,山脚计高四千六百公尺,雪山高五千五百余尺,空气稀薄,人马上山,均感呼吸困难,乃吸烟,马亦喷烟。此山土质较松,土上尽系碎石,且夏秋多雨雪,春冬多风雪,以致山上土质,永无干日,故旅行者甚感困难。行十里下坡,复经一滩,长约二十余里,滩竟入羊肠子沟,迂回曲折而细小,类似羊肠,行约四十里,抵羊肠子沟高坡上宿营,计程约七十五里。本晚因风大及此间时有匪劫,决定每晚职员四人轮流值夜,每人二小时,负监督卫兵、马夫灯火,及警戒一切事宜。
查由大河坝到黄河沿,纯为果洛番族所辖,幅员甚广,其人口约四十五万,现分九族,其首领为康干、康南、康奈三大千户,女王为小千户,人民强悍,时与青海当局为难。民国八年,宁海镇守使马阁臣,曾亲来征讨,虏女王到西宁,后虽经讲和,但两方芥蒂,尚未全释。
1.宿营地绵草湾行程五十里
2.醉马滩野蒜滩名之由来
本日行程,因闻有醉马滩,有醉马草,马忌食草,食则醉倒,有澜泉,饮其水必死,牛羊不忌。因下令骡马须上料袋,以杜食草,检查后,策马先行,十余里抵醉马滩,长十余里。嗣拾所谓醉马草观之,形如小桃树,是否有毒,尚不可知,已带标本,将来经化学家化验后,方可知也。至泉水,甫入口内,觉有麻涩性而已。旋抵野蒜滩,长十里(以一小时计),下马拾蒜,此滩土含砂质,滩内草少,野蒜特多,其味似葱,商旅过此,多下马掘取助食。由此西南行六里,抵绵草湾,计程五十里。此处据马队长金龙面告,去年十月初,智利洋行羊毛队过此,为匪所劫,计值洋二十万元,至今仍未破案。盖匪出没无常,旅客人多时则远避,否则即来抢劫,本署行李二三两队先行,据报有四人荷枪策马瞭望,似侦察行李物品人数,有抢劫企图,当晚余与马营长格秘书徐参谋轮流巡视,以防不测,边地旅行,处处必须谨慎。
1.宿营地长石头行程五十里
2.长石头之形势
昨晚通宵未眠,今早八时出发完毕,沿湾西南行,沿途软湿地太多,人马行进,颇感困难。下午一时抵长石头,本拟前进,因此间水草牛粪均甚丰富,且以明日路远,遂在此宿营,计程五十里。长石头三面环山,中隔一河,草地旅行,有草有水,不感困难,而广大平原,石堆如天然飞机场,抑且开垦容易。
1.宿营地马拉有行程九十里
2.净皮脸滩之得名
3.马老爷湾之得名
早六时出发完毕,沿草滩前行,约三十余里,沿小河行约二十余里,经马老爷湾南行,入净皮脸滩,长四十余里,越一坡抵马拉有,系四面是山,计程九十里。
查马老爷湾因青军副官马得胜公干,由玉树返西宁,道经此遇匪,激战半日,力不敌遇难,边人称官者多呼老爷,因而得名。
净皮脸滩地质,砂土均有,无草无水,昔青军经此,以其遍地不毛,故名净皮脸滩。
1.宿营地黄河沿行程三十五里
2.马司令派包副官携皮筏来迎
3.黄河水四季涨落之情形
早沿草滩西南行,马司令派包副官携带皮筏来迎,十二时到黄河沿,计程约三十五里,时河水深一公尺余,人物须以皮筏渡运,乃决定先渡人物,牛驮明日再渡,下令各队各组,按次序出发。下午六时全体渡完,遂在河沿南岸宿营。本晚雨降甚大,为免河水涨大行进困难计,明日到星宿海休息。
按黄河水以旧历六、七、八三个月间为最深,四五两月间无雨,河水甚浅,春冬两季,则有天然之冰桥(河面结冰,马匹可行其上,俗曰冰桥)。
此处黄河以南为红库人麻百户长所属,黄河以北为黑库人麻,即为女王所属,民国八年女王被掳后,番民拒绝入境,现由其族举人管理。
1.宿营地大星宿海行程十三里
2.星宿海之形势
3.骡马夜惊奔逸
早八时出发,本日因摄电影,行军序列,按湟源出发命令规定施行,沿途草滩青山绿水,相映成趣,约五六里,越一山坡,而大星宿海毕现目前,连日旅行山滩甚多,陡见周围数十里之海水,胸襟顿为之开朗不少,十时半抵大星宿海,计程约十三里。
大星宿海周围约六七十里,水清如镜,四面环山,海心内有方围约五里之小山一座,中通一道约宽三丈,吾人宿营其中,殊增愉感。四围小海子(比内地池塘稍大)甚多,星宿海之名得此。按常人所称黄河发源地之星宿海,乃远在数百里之外,此间之星宿海,乃往来人士,因其距黄河不远,以为黄河之水由此发源者实误也(详见拙著青海历史地理及民族分布现况一文)。晚八时,骡马因为海浪惊恐,相与奔逸,整夜寻找,殊焦急人也。
1.宿营地大野马滩行程约四十里
2.沿途概述
3.冰雹下降苦煞人马
昨晚因骡马夜惊,忙乱一夜,本日出发稍迟,至上午十时,沿途黄砂浮积达五六寸,骡马行走甚艰,如内地池塘(俗名海子)密布。下午一时冰雹忽降,点大如米,人则抱头,马则奔逸,职员卫士落马甚多。二时半抵大野马滩,计程约四十里,此处牛粪缺乏,青草甚少,宿营非宜。自扎索拉沟至此,沿途土质,牧畜较宜,种禾恐收成不丰。
1.宿营地野牛沟行程六十里
2.予家窝驮骡疲乏难行
3.同人皆拾牛粪免再受饥
昨晚因牛粪缺乏,同人多感抱枵腹,本日六时半出发,沿途见牛粪,即尽下马取之,盖免再有枵腹之虞也。沿途软湿泥太多,骡马难行,予之家窝驮骡,因前后行走以避泥水,不能一致,倾跌有十余次之多。青骡太乏,卧不能起,幸马参赞驮骡来接,不然势须弃置中途也。下午三时半抵野牛沟,计程六十里。
1.宿营地察拉坪草滩行程六十里
2.沿途软湿地多难行
3.予青骡倒毙中途
早七时由野牛沟东山口出发,沿西南大约二十余里,上下坡甚多,出野牛沟又十余里,西南行经察拉坪约二十里,泥坑软地太多,人马至难行进,尤以家窝驮骡为最。旋风雨交加,余之青骡不能起行,遂死于此泥坑草地中矣。因占五言绝句一首,以志纪念:
万里征程苦,双骡备家窝,
可怜风雨里,一乘葬山坡!
坪竟,复止一草滩宿营,计程约六十里,本日牛粪困艰,卫士勤务多枵腹。
1.宿营地察拉牙河行程五十里
2.行察拉山有父子不能相顾之语
连日满地坑,青草缺乏,牛粪难得,官兵枵腹,为骡马多食青草及人员找粪果腹计,决定本日十一时出发。一路泥坑甚多,约二十里,下午一时越察拉山,山高四千八百八十公尺,而泥坑又多,参赞驮骡倾倒至再,三时半抵擦拉牙河宿营,计程约五十里。
查察拉山较低于结古山,然山路崎岖,泥水乱石,纷陈于地,人马如在夏季行进,最宜注意。且天气寒暖无常,风雪冰雹,日必有之,俗人有“翻越察拉山,父子不相顾”之语,可见此山为旅人所畏也。
是日所经地段,青军沿途筑有路标,相隔五六里或七八里不等,此种路标,系以碎石堆成,高约六七尺,其形如塔,亦边地中指南针也。
1.宿营地休马滩行程三十五里
2.改劈马鞍作燃料
早大雪纷飞,越积越厚,骡马缺乏青草,计于十一时冒雪前进,一路泥坑仍多,人马均苦行进,下午三时半,抵休马滩,又名漩马滩,属称多县蒙古尔津族,计程约三十五里。晚间官兵连日枵腹,于无办法中,将破旧马鞍、专使帐篷围杆及参赞等箱夹劈成燃料,边地生活之有趣在此,而令人不能忘怀者亦在此也。因赋七绝一首:
日尽征程宿雨天,粪柴难有断炊烟。
隔朝尚得黄粱熟,一饱怡然大腹便。
1.宿营地红土岗计程四十里
2.路多泥坑牛粪充足
3.蒙古尔津族户口游牧地
连日燃料缺乏,人员时感枵腹,面容均少快乐,本日决计寻牛粪处宿营。沿途仍多泥坑,行进颇感困苦。下午三时半抵红土岗,属蒙古尔津族,计程六十里。同人乍见牛粪堆如山积。大喜若狂,煮饭烹菜,忙碌异常,一餐之饱,顿增倍昔。
查蒙古尔津族属称多县,该族百户名勿加昂布,现有四百户三千五百人,游牧咱曲河①一带。
1.宿营地竹节寺沟行程约四十里
本日大雪纷如梅花,过休马山,澜泥甚少,沿途平原,碧草黄花,的是可爱。午后零时半抵竹节寺沟,靠河宿营,计程约四十里,属竹节族。
此河为鸦礲江②上游,一名玛楚河,河水不深,多平原,青草黄花,满目皆是,诚天然飞机场,农牧咸宜。
1.宿营地竹节寺行程四十里
2.李县长及寺喇嘛欢迎
3.与李县长谈话
早河水稍涨,遂督促夫役渡江,沿江东南行数里,转西南行经两小滩,及数处凹凸不平之地,复沿山腰西南行二十余里,路险难行,李县长来迎,再三四里,竹节寺喇嘛五六十人吹号欢迎,专使遂在此宿营,县长欢宴,白菜萝卜,纷列席间,乍食此味,实感美不可言。
下午六时,访李县长,承告:一、玉树县政府每月二百九十一元,称多未定,约二三百元之间。二、称多番民土房,约有百余户,为帐幕生活,青稞每筒(十二斤)一元。三、竹节寺归米百、日多、休马等处,喇嘛每年十二月至翌年四月在寺念经,其他月在外化缘。四、每年全县除草头税不计外,收青稞一千六百筒。
早专使命余分别送李县长竹节寺佛礼后,随专使参赞赴寺参观,竹节佛候迎寺外,请宴予等,承该佛面告:一、此寺帐幕生活,有四百余年历史,盖屋成寺,亦为二百余年,佛为休马人,年十七岁。二、此寺原有喇嘛百余人,现减少为八十余人。三、此寺为红教,主持者例由后藏萨迦寺派人来此。宴毕,专使布施五十元。晚因通天河水涨,称多县渡河困难,决改道从喀喇寺③赴玉。
查此地属竹节族,游牧同蒙古尔津族,百户名普才,现有二百五十户,二千三百五十人,平原甚广,农牧均有,如能提倡农业,以气候温和,当有可观。
1.宿营地喀喇寺行程四十里
2.喀喇寺佛系有道高僧
早八时出发完毕,沿草滩西南行,青草满目,牛马成群,牛毛帐幕,点缀途中,益以天气晴和,万里长征,精神实觉愉快。第一草滩行竟再行十里,喀喇寺堪布喇等五六十人,远道吹号来迎,足见边民信仰中央之诚笃也。
下午五时访该寺活佛,该佛佛学甚高,谈吐温雅,据云该寺系黄教,属称多族,建立已有六十一年历史,后为第二世,足迹仅到西藏,见闻不广,现有喇嘛二百余人,有显密二宗学院,自班禅大师来寺后,佛学研究更为积极,寺院亦加修饰,较昔整洁,专使亦精佛学,畅谈甚久,彼甚敬佩。
查此处属称多族,归称多县所辖,百户名昂朵④,有一百七十户,九百二十人,游牧地同蒙古尔津竹节两族。
1.宿营地修武寺⑤行程四十里
2.班禅大师、马司令派代表来迎
3.曾队长来谈玉树情形
早七时半出发,越喀喇山后,沿草滩前行,十一时曾队长、孙主任及班禅代表、汪主任、马司令代表、朱县长、马营长来迎,下午一时到修武寺,计程四十里。
此寺系红教,有喇嘛七八十人,规模甚小,属札武族。该族百户名久美,有八百户,四千余人,为玉树廿五族中第二大族,百户富资财,善交际,与玉树当局相处甚善。
晚曾队长来谈,一、入藏尚无确息,须俟旺堪布回玉及专使到玉后方可决定行期;二、玉树白菜萝卜甚多,价亦甚廉,其他各物昂贵;三、西藏派来欢迎班禅代表杜林台吉、堪穹降巴曲旺杜,与予在拉萨相处甚久,时向伊询问消息。四、余从略。
1.宿营地通天河岸行程三十里
2.河水大涨渡河困难
早六时分配各组各队渡河次序后,予即先行,沿途乱石,快行不易,于十二时半到通天河岸,见河水大涨,骡马徒涉困难,乃先将重要物品随专使先渡彼岸,余由予留在此间按预定次序,分别用木船皮筏渡河。
物品骡马大致渡完,尚余公家驮骡五六十头,因马司令等候迎甚久,专使遂决定十七日出发,并先由马营长派人先往报告。
1.到玉树结古行程五十里
2.各界热烈欢迎
早七时半出发完毕,行进按行军序列规定,秩序井然,沿途居民围观者啧啧称羡。见专使行过其前时,向吐舌表示最敬礼节。行小山后十里渡河,约二十余里。越结古山,山高六千公尺,为西宁玉树途中最高之大山。本日天雨,人马易滑,下坡多步行。马司令等来迎,到新寨后马司令欢宴。此地青草最佳,俨如上海法国公园之草地,实可爱也。宴毕专使乘轿至草地,班禅大师派代表森且堪布、刘秘书长⑥、杜林台吉,及仪仗队、班禅卫队、各机关、民众团体,来此欢迎,热烈情况,实为玉树空前未有之事也。下午三时抵结古,专使分别接见各代表后,遂应大师欢宴,而予之日记亦暂结束。附高度温度表各一份。(见表1、表2)
(附注)因柱温度表遗失兹就二批人员温度表录之以供参考。
此次由西宁赴玉途中,计时三十八日,为程一千五百余里,沿途人烟稀少,宿站设备缺乏,抢劫之事,时有发生,事先若无充分准备,不易达安全之目的,兹就管见所及,改革如下:
一、自大河站至竹节寺段,应早完成驿站,并于接近果洛番族界内驻兵保护。治本办法,最好饬令果洛九族,负责严束人民,不得再有抢劫之事发生。
二、应完成大河坝至黄河沿一段汽车公路,以便官员来往方便,及运输容易。
三、在可能范围内,推广农垦事宜。
四、由湟源到通天河应责令各族百户,设备宿站,帐幕、土房均可,尤其牛粪燃料,不可缺少。
附记:一、前定站程表,系就吴三立、沈毓祺二调查员,及曾到玉树青海人员拟就者,此表如少数人行进,甚为方便,大批行军,似嫌站程有过长之处。
二、途中温度气压表容后再行补记。
(全文完)
[注 释]
①咱曲河,现通译为扎曲河,在藏文中有两种写法:一作རྫ་ཆུ,意为自山间岩石中流出的水,另一种作ཟླ་ཆུ,据说以源头泉水清澈晶莹,如月光闪烁,泉池之状又酷似月形而得名,故一般书写时,常作ཟླ་ཆུ,意为月河。安多藏区有时把ཟླ读作རྫ音,所以统称为扎曲。玉树地区,以“扎”名河流者较多,大的河流如澜沧江上,雅砻江上游,都叫扎曲,小的河流如结古镇的扎曲等。民国时期藏汉翻译中,由于这些河流的名字相同,随意译作“杂”“扎”“咱”,一般不加区别。
②此处即雅砻江。
③即青海省玉树州称多县珍秦乡卡那寺。
④“昂朵”有误,应为“昂尕”。
⑤即青海省玉树州称多县歇武乡歇武寺,全称“歇武多千寺”。
⑥此处指九世班禅秘书刘家驹。
⑦查拉山主峰在青海宁玉公路巴颜喀拉山口之西北,海拔5167米。
⑧花石峡迳一带,藏语称为“东科”。
⑨“朵海沿”有误,应为“尕海沿”。
⑩即前文所记喀喇寺。
⑪拉布寺属于藏传佛教格鲁派,在民国时期,拉布寺经营的商业,遍及于玉树的许多地区,是活跃于牧区的商队之一。它凭其商队积累、宗教声誉和政治关系,曾于20 世纪30年代,先后从迭达(青海玉树地区藏族部落分支)手中购买通天河以东的“河东八庄”及合并原属于永夏部落的喀耐百长部,成为称多县较大的一个百户部落。
⑫即前文所记修武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