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中大型综合医院教学管理模式探讨

2020-12-10 01:20:01王玲玲蒋晓庆顾怀敏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王玲玲,蒋晓庆,顾怀敏

(1.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江苏南京210093;2.东部战区总医院 江苏南京210002)

一、引 言

临床医学的教育目标为既使医学生扎实的掌握临床医学的理论知识,又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1]。三甲医院因其优质的医疗资源和师资力量一直是医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要阵地[2],我院是根据国家《医院分级管理办法》被评定为三家甲等的大型综合医院,承担了大量的医学专业人才的教学任务,每年接收医学专业本科生、实习生、研究生、规培生、进修生(以下简称“五生”)一千余名。针对教学医院在现阶段施行的临床实践教学而言,有必要予以综合性的全方位管理[3]。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武汉暴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1月25日,全国30 个省份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一级响应。时值春节长假,该院“五生”大多数正在返乡归途中,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跨区域流动,随着疫情持续蔓延,国内各区域及国境内外的跨区域流动都存在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五生”返院受限,传统的临床教学受到冲击,这对医院教学管理带来了较大挑战。医院教学管理部门及时掌握最新疫情相关政策、医疗防护知识,积极应对,提前防控,为疫情之下的医学生安全、教学管理模式探讨做出积极作用。

二、背 景

(一)新型冠状病毒

新冠肺炎的病原体为新型冠状病毒,冠状病毒为单链RNA病毒。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测序和其他报告表明,其与SARS-CoV同源性为75-80%,与几种蝙蝠冠状病毒的亲缘关系更近,与蝙蝠SARS样冠状病(bat-SL-CoVZC45)同源性达85%以上[4]。新型冠状病毒潜伏期长,传染性强,目前尚无特效针对性药物治疗。抗疫工作重心更应倾向于防控,治疗感染患者的同时切断病毒传播途径,保护健康人群[5]。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6]。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三)教学管理的突发情况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管理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7]。教学管理的突发情况包括在医院“五生”的培养过程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群体性食物中毒、教学事故等影响教学秩序的突发情况,存在突发性、不可预期等特性。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充分考虑突发情况的复杂性,作出相应的应急处置。

三、疫情期间医院教学管理现状

(一)常规长假期间的教学管理

医院要求“五生”必须遵守国家法令,执行学校和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逢重大节假日,医院常态化组织点名暨安全教育会议,强调假期外出离院的请销假制度落实及出行安全防范等。春节期间,医院要求各科室指定专人作为假期教学安全联络人,掌握“五生”动态及安全情况,遇突发异常情况,形成科室-医院-学校三级应对机制,处置突发事件。

(二)疫情突发期间的教学管理

1、制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教学管理预案,形成健康情况每日一报制度,从“五生”-科室-教学管理部门-医院疫情防控小组,“五生”-各组组长-医院(培养单位)-学校疫情防控小组两条线报送学生健康情况,出现异常情况根据疫情防控预案进行紧急处置。

2、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培训,做好学生疫情防控知识宣教、个人防护指导、医疗操作规范指导,保障各科室在临床一线的“五生”防护物资到位。

3、限制“五生”人员流动,在春节前要求请假行程涉及湖北方向的同学取消出行计划,已回家人员居家待命,不允许私自返回医院及集体宿舍区;所有学生原地待命,配合个人所在地疫情防控工作,并停止跨区域流动;医院集体宿舍区实行封闭式管理,每日监测体温。

(三)疫情持续期间的教学管理

该院“五生”包括有执医资格的医务人员(进修生、规培生)和在读学生(本科生、实习生、研究生)两类不同性质人员,进行了有区别的教学管理。针对进修生、规培生(非专硕),因其是有执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医院参照本院工作人员标准,在做好防护的基础上,安排临床工作任务,开展临床教学。针对本科生、实习生和研究生,因学生的责任主体在学校,医院作为教学培养单位以学校开学时间为前提,根据疫情情况另行确定返院及开展临床实践教学时间。

因疫情仍持续蔓延,中央应对新型肺炎疫情领导小组2月27日会议明确要求大中小学、幼儿园等开学、开园时间原则上继续推迟。在读学生在各自所在地居家隔离期间,医院持续开展健康情况每日一报,并本着“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原则,基于现有信息化技术条件,鼓励各学科开展线上教学活动,以各学科及导师组为单位,充分利用微信、qq、WPS 等在线分享应用软件以群聊、云会议、音视频分享、文件协作等远程互动方式,综合考虑“五生”的信息化条件,开展多样化的远程教学活动。

四、疫情防控期间教学管理的困难与问题

(一)“五生”精细化管理存在缺失

疫情期间,医院针对在院和非在院,针对在临床岗位和在宿舍或居家待命的不同情况,根据培养目标进行了差别化的教学管理,力求制定符合当下实际的教学方案。疫情发展迅速,防控各阶段重点不同,教学管理过程中也暴露出“五生”精细化管理存在缺失。医院教学管理层级较多,从带教老师、导师、教学秘书、教学组长/科室主任到教学办公室,中间环节都存在不同程度地对“五生”约束不严、日常考勤不规范、请假审批有延时现象等管理松散情况;也存在对疫情突发的紧急情况下各项教学管理紧急通知和要求认识不清、执行不严、应对不力的情况,导致“五生”管理不够精、不够细。

“五生”分别处于医学教育的不同阶段,学习的方式、学习的目标不同,所处的学校、上级部门对于过程培养的要求不尽相同,“五生”分散在医院各科室工作的各个环节,尤其是规培学员和临床专业实习生,按照培养计划在全院范围内进行临床轮转,涉及的科室多、带教老师多,产生的教学管理环节也相应增多,而各级教学管理人员、带教老师的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存在差异,都给“五生”精细化管理带来难度。

(二)“五生”纪律性存在欠缺

为疫情防控,医院及时叫停前往湖北的行程并要求原地待命,在此期间发现了存在“五生”私自离院,心存侥幸不履行请销假手续,只向带教老师口头报备,未根据请假时长报送至相应教学管理层级审批等不遵守请假流程情况,甚至有将请销假手续流于形式,完成请假备案后钻空子提前离院、不按照请假目的地行动的情况。在明确原地待命期间,仍有个别人自作主张,担心疫情发展下去影响返院、影响实验进度,不经报批就私自返回宿舍区。

医院“五生”在年龄层次、社会阅历、工作经验存在差异,对于各类政策和规章制度的认知理解和执行程度不同;教学管理人员在带教、指导“五生”的过程中,往往是在院校的教学管理制度之下,结合个人的经验对于不同层次的“五生”进行教学和管理,不论是“五生”还是教学管理人员,都具有主观能动性。日常教学管理松散和随意、相关规章制度教育和落实不够严、惩戒措施不够强、“五生”的钻营取巧都是“五生”组织观念淡薄、纪律性不强、相关政策执行不到位,归根到底还是法律意识淡薄的表现。

(三)各层级教学管理衔接存在漏洞

在医院培养阶段,常规的教学管理层级为“五生”-带教老师/导师-教学秘书-教学组长/科室主任-教学管理部门,在响应疫情防控的情况下,要求从“五生”-科室-教学管理部门-医院疫情防控小组,“五生”-各组组长-医院(培养单位)-学校疫情防控小组两条线报送学生健康情况至教学管理部门,期间出现两条线信息存在时间差、信息不一致情况,使应对预案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学校、医院教学管理部门在疫情期间发布的各项通知要求,根据疫情发展变化也存在一定的时效性,需要教学管理各级人员充分理解并通知每位同学及相关人员,衔接过程中也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偏差。非在院的“五生”远程报送个人健康情况时,“五生”组长和教学秘书以信息、语音、视频等方式直接接收相关信息,远程报送的方式也无法保证所有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五、探讨应对新冠的教学管理模式创新

(一)教学管理思维模式与时俱进

新冠肺炎疫情对“五生”生命安全带来较大威胁,对医学教学秩序造成混乱,对医学生的学医心理产生冲击,对临床教育管理带来诸多困难。疫情防控期间,也暴露出常规教学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包括个别科室偏重“五生”临床专业培养,对学生行政管理、请销假制度落实不够严格,在疫情防控期间投机取巧钻空子等情况。这就要求教学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教学秘书、带教老师、导师等教学管理人员的资格认定、培训及考核等环节的工作,提高教学管理意识,面对新事务、新情况,不囿于传统教学管理思维,积极应对,学习探索最新知识,适当调整教学管理方式与方法,创新思维模式,强化各教学环节的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安全管理应急预案适时启动

该院逢重大节假日组织点名和安全教育的传统模式已不能满足现阶段教学安全管理的需求,无论是长假还是日常工作期间,都需要把好“五生”安全关,特别是长假期间,需保持一定比例的“五生”在位率。教学管理部门应以此次疫情防控为契机,全方面考虑临床教学中的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教学安全管理应急预案,明确各环节责任人和处置报告流程,将教学安全贯穿于“五生”培养的点滴日常,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三)教学方法创新应用

因疫情影响,高校暂未开学期间,各院校积极开展线上教学活动,探索了远程会议、视频课程分享、直播课等方式,在网络时代,充分应用信息化带来的便捷,为远程教学添砖加瓦。远程教学在理论授课方面较之课堂教学有相似性,但在临床教学所必须的实践教学上,学生无法获得实际操作的机会,难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效。这就可以根据疫情期间远程教学中师生的实际体验,积极与信息技术部门对接,根据医学教学中对于实践教学的必要性,进一步探索适合医学教学、临床教学的远程教学技术与方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四)教学对象的法律意识培养

医学教育的专业性强、培养时间长,“五生”在培养过程中较长时间内接受的教育都是专业技术的知识和临床实践。当前医学生法治思维水平还未达到医学教育目标和科学发展的需要,亟待在学习中提升法治意识,在实践中改变法制欠缺[8]。3月1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宣布总体上我国本轮疫情流行高峰已经过去,新增发病数在持续下降,疫情总体保持在较低水平。我国抗击疫情的阶段性成效离不开疫情初始阶段就施行的法治保障。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中暴露了诸多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对疫情的防控造成不利影响。

新的医疗模式与医疗环境的变化要求医学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更需要加强和提高自身法律意识,然而医学院校普遍对法律法规教育不重视,医学生法律法规意识薄弱[9]。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疫情之下也对法律意识的培养提出更紧迫的要求,医院在“五生”培养过程中拓展提升医学生法律意识的教学内容,培养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医学人才。

结 语

当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本轮流行高峰已经过去,而世界卫生组织评估认为此次疫情已具有大流行特征,并强调将本次疫情称为大流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国家及上级部门相关疫情防控政策法规应时而生,大范围扩散的疫情是对当下各级政府和人民的挑战,也是对当前医疗系统和医学教育的冲击。该院“五生”和教学管理人员在疫情期间应依法依规落实个人行动,服从大局,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及时制定紧急预案,对期间发现的教学管理漏洞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对受到冲击的临床教学进行思考,努力转变教学管理思维,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涵,对教学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提出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