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检查规范与防护策略

2020-12-10 00:16:28王云玲刘文亚贾文霄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防护用品放射科技师

王云玲, 邢 艳, 刘文亚, 贾文霄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中心, 乌鲁木齐 830054)

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在武汉市爆发流行,并迅速传播到中国各省份和全世界,世界卫生组织(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引起高度重视,将其定义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肺炎,该病毒已确认存在人传人现象,人群普遍易感并且扩散较快[1-2]。因此,早期发现携带病毒的患者并切断传播途径对阻止疫情继续扩散至关重要。尽管病毒核酸检测是目前确诊新冠病毒感染的最佳证据,但其敏感性差,受采样者和采样部位、时间的影响较大,常常出现假阴性的检查结果。作为此次COVID-19筛查工作的重要环节,放射科肩负着重要作用,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有部分病例 CT检查中有肺炎影像学改变而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最终经多次采样检测被确诊,因此,影像学筛查尤其是胸部薄层 CT 扫描对COVID-19的早期筛查和确诊非常重要,成为临床诊断的必检项目[3-4]。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影像技师成为了直面疫情的一线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既要求影像技师掌握此次COVID-19的典型影像学表现,还需要他们正确掌握感控知识和进行规范的影像学检查,本文根据COVID-19的流行病学特点结合并影像科工作实际情况,对放射影像技师的规范检查及感控防护进行分析,以此来指导和规范各医疗机构放射学专业人员进行规范安全的影像检查,减少病毒的院内传播,提高医疗效率,有力配合COVID-19的医疗救治工作。

1 影像科构架院感防控及检查规范组织体系

1.1 科室成立COVID-19影像工作小组由科室主任、副主任、技师长、护士长、感控员组成,组长由主任担任。统筹协调COVID-19影像检查与诊断的相关工作。

1.2 设置COVID-19影像检查区域与感染科、急诊科、保卫科等相关部门协调设立COVID-19患者独立检查区,划定专用检查通道,实行专机、专人检查。检查机房配置空气消毒机,24 h开机运行。指定专用影像检查机房并进行区域划分,建立发热、疑似及确诊患者的专用检查通道和侯诊区。影像科应对多个检查区域根据污染程度及风险进行划分,分为污染区、半污染区、浅污染区和清洁区[5]。污染区为发热患者检查路经电梯、通道、候诊区、卫生间及专用检查机房;半污染区为放射技师检查操作间、脱去防护用品区及普通患者检查后高度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相关区域(包括患者检查区、等候区等);浅污染区为门诊住院普通患者检查专用通道、技师操作间、更换工作服、进行个人卫生清洁区域;清洁区为阅片室、办公室、诊断室、值班室、会议室、库房等区域。所有放射科医护人员严禁穿戴防护服在不同区域互相穿行。

1.3 感控培训与督查培训科室所有人员(包括研究生、规培学员、进修医生、实习生),要求全员掌握感控知识,能正确穿脱防护用品,掌握检查设备、 地面的消毒方法等。技师长、护士长与感控员不定时抽查防护用品的使用,重点检查隔离区技师对防护用品的穿戴与使用是否正确。

1.4 防护用品的管理与补给专人负责防护用品的管理,及时补充,每天下班前清点各类用品数量,并按需申领。按照感染分级发放防护用品,建议节约使用。

2 规范影像学检查流程

2.1 提前通知疑似或确诊为COVID-19患者行影像检查前,由开单科室提前通知放射科技师和保卫部做好接诊准备。建议医院对发热、疑似或确诊患者提交电子医嘱检查申请单,实现无纸化申请检查;禁止发热、疑似或确诊患者自行前往常规预约登记服务窗口办理就诊手续,必须由导医按规定路线陪同检查。

2.2 医护人员防护准备常规预约登记窗口工作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工作,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登记预约时需再次确认患者是否有发热史及其他不适症状,近2 w内有无疫区(特指武汉)旅行史或与疑似、确诊COVID-19患者接触史。放射科技师准备好影像检查设备,并做好消毒准备,按规定做好个人防护。协助保卫人员疏散人群,留出隔离区。嘱病人去除颈、胸部的金属饰物。

2.3 检查规范要求病人及家属必须全程戴好口罩。接收患者申请单前请确认患者及陪伴人员佩戴口罩,与患者保持适当的距离(≥1 m),减少与患者交谈时间;接诊完毕手消毒。医患沟通时,严禁一方取下口罩。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让能自由活动的病人自己上下床,技师操作控制扫描床。选择胸部薄层高分辨扫描序列,图像重建层厚小于2 mm,间距小于层厚70%,选用高分辨算法或骨算法。检查时要求病人屏气。扫描完成后观察图像,确保1次检查成功。确认图像质量满足诊断后,才能让病人及陪同人员原路返回。

2.4 消毒影像检查结束后,完成个人和设备的消毒、摆位技师按照流程脱去个人防护装备。扫描技师电话通知放射科诊断医师书写报告,并打印胶片。按照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对检查设备进行酒精擦拭消毒,对地面进行 2 000 mg/L 的含氯消毒液消毒,并对机房进行至少 30 min的空气消毒。采用紫外线灯或者电子消毒仪对检查申请单、登记台、屏幕键盘等进行消毒处理;做好自助打印机等设备和物品的消毒工作。待消毒完成后,技师在《放射科发热病人检查登记本》做好记录[6]。

2.5 废弃防护用品的处理弃用的防护用品须按医疗废物及时处理,严格按流程操作。医疗废物的处置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要求,规范使用双层黄色医疗废物封装后按照常规流程进行处置。双层封扎、标志清楚、密闭转运。严禁胡乱丢弃口罩、手套及帽子等防护用品[7]。

3 影像科检查技师岗位要求

设置CT、移动DR检查技师专岗,安排相对固定的专人执行对发热、疑似患者的影像学检查,不建议频繁更换上机操作人员。

为避免交叉感染,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建议由已经穿戴防护服的摆位技师或本科护士协助病人摆位,技师最好隔室操作;若只有1位技师负责检查同时设备不能遥控时,该技师必须按1级防护进行操作,检查结束按规范进行消毒,回到操作台前去除隔离手套并进行手消毒。

X线摄影和CT检查时,因为协助患者摆位发生在污染区,须严格执行2级防护;若遇到如吸痰、呼吸道采样、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有可能发生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体内物质的喷射或飞溅的工作时,必须实行3级防护。移动床旁摄片时要求放射科技师严格执行2级防护,若遇到如吸痰、呼吸道采样、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有可能发生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体内物质的喷射或飞溅的工作时,必须3级防护[7]。

4 COVID-19影像学检查方案

4.1 成人DR检查摄影距离1.5 m,用滤线栅:摄影体位后前位,中心线对准第6胸椎水平处垂直于探测器射入。

4.2 儿童DR检查3岁以上能合作者,后前位摆位,摄影距离150 cm,不使用滤线栅,不使用自动曝光技术,不建议高kV摄影(参考范围55~65 kV,2~5 mAs)。3岁以下或者不合作儿童,摄影距离80 cm,不使用滤线栅,不使用自动曝光技术,曝光参数50~60 kV,0.6~2 mAs,摄影体位要求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双手臂上举,中心线对准两乳头连线的中心垂直射入。

4.3 CT检查具体流程根据相关指南要求,COVID-19筛查和诊断首先推荐胸部高分辨CT(HRCT)检查,因此必须重视CT检查流程合理,防护到位,操作规范。指导患者躺在检查床上,遥控或者戴手套完成机架定位操作。操作技师完成键盘工作,检查完成后执行快速手消毒。打开屏蔽门,由陪同医务人员将患者送回病房;放射科操作技师或协同保洁人员进行机房消毒。

4.4 CT检查需注意的相关事项机房采用新风系统中央空调的,须将空调送风量和排风量开到最大;机房采用普通中央空调的,应关闭机房和操作间中央空调,开启备用独立空调,如果没有独立空调,建议加装独立空调,如短期内无法完成的遵循做完检查消毒后再开启中央空调原则。检查床应铺设一次性中单覆盖整个检查床面,同时用一次性中单隔离患者,避免直接接触。患者和陪护人员检查全程一定要配戴防护口罩,进机房前去除颈部、胸部饰物和其他高密度物品(如内衣和带有拉链、扣子等)。扫描前嘱咐患者平静呼吸,避免咳嗽。交待检查注意事项时尽量采用对讲方式,技师与患者接触时也要尽量保持相隔 1 m以上的距离;对于能够配合的患者,检查技师在保证患者安全前提下,可在操作室声控引导患者摆位,亦可请陪同人员协助患者上检查床;需要摆位技师摆位时,头尽量远离患者呼吸道,接触患者前后及时手消[8]。

4.5 CT检查方案

4.5.1 CT扫描定位 常规仰卧位,两臂上举抱头。横断面螺旋扫描,扫描范围从肺尖扫描至膈底(包括双侧肋膈角),对不能长时间憋气的重症患者扫描方向从膈底至肺尖以减少双肺下野因不能屏气造成的呼吸运动伪影,保证图像质量。

4.5.2 扫描参数 成人显示野(dFOV)一般体型为35~45 cm;定位像扫描一般选用轴扫,推荐80 kV,25 mA。横断面扫描一般采用螺旋扫描,开启自动管电压或固定管电压:BMI<19 kg/m2推荐100 kV,BMI19~24 kg/m2推荐120 kV,BMI>24 kg/m2推荐140 kV;使用智能辐射剂量跟踪技术;球管转速0.27~0.8 s/r;螺距1~1.3;开启迭代重建技术。

4.5.3 CT图像重建 常规图像5 mm层厚重建,肺窗图像窗宽(1 000~1 500 Hu,窗位-650~-500 Hu);纵膈窗图像窗宽(250~300 Hu,窗位30~50 Hu)。图像重建层厚小于2 mm,间距小于层厚70%,选用高分辨算法或骨算法。肺窗图像窗宽1 000~1 500 Hu,窗位-650~-500 Hu。最大密度投影(MIP)鉴别血管与实性病灶,提高实性病的检出率。最小密度投影(MinIP)对具有近于空气密度的气道显示极具优势。容积再现(VR)显示脏器的形态结构和空间关系。多平面重组(MPR)可更精确地显示病变与血管、胸膜及胸壁的关系,有助于病变准确定位,提供病变细节与特征。

5 影像检查后设备清洁与消毒

5.1 日常清洁金属表面和具有油漆的表面可以用柔和去污剂擦拭,再用干的毛巾擦干。切勿使用腐蚀性的清洗剂、溶剂、去污剂。镀铬部件只能用干的毛巾擦拭。塑料材质表面用肥皂和水清洁。任何标准的玻璃清洁剂都可用于清洁触摸屏。把玻璃清洁剂喷洒在布或毛巾上,然后擦拭触摸屏;务必及时除去液滴防止流淌至设备缝隙。

5.2 设备消毒使用75%的乙醇擦拭消毒,如有污物或肉眼可见污渍,先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清除污渍后,再行消毒。禁止使用消毒喷雾装置;因为这些喷雾可能会渗入设备,导致电气短路、金属腐蚀或其他损坏。

5.3 地面消毒机房地面使用2 000 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地面擦拭消毒,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先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清除污渍后,再行消毒。候诊区、走廊地面消毒用2 000 mg/L含氯消毒剂对候诊区、走廊通道(包括栏杆、门把手、窗户、墙面开关等)进行消毒。

5.4 空气消毒无人状态下空气消毒,采用紫外线连续照射30分钟以上,开窗和/或通风管道通风30分钟以上。紫外线照射消毒有效距离为1.5W/M,需合理配置覆盖整个机房;在操作中也可使用空气消毒机持续消毒。

总之,COVID-19疫情发生以后,谨遵: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针对此次疫情,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中心制定影像学规范检查及防护策略,旨在为放射影像学同行在面临应急事件时提供参考及指导,但在具体实施时仍需要不断改进与完善。

猜你喜欢
防护用品放射科技师
放射科住院医师职业倦怠研究进展
我国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放射科专业基地入科教育的实践探讨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空中杂技师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修改《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
机电安全(2018年3期)2019-01-29 05:22:44
抓好四项任务加强采油厂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
加强劳动防护用品管理 确保职业健康安全
环球市场(2016年35期)2016-03-16 03: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