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下药去顽疾

2020-12-09 05:30李兴文张之璟
西部论丛 2020年13期
关键词:不良资产风险防范

李兴文 张之璟

摘 要:近年来地方法人机构资产恶化,风险苗头显露,成为了限制地方金融生态体系发展的短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就要把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本文将通过问卷调研所得数据,把握问题本质,精准定位,对症下药,做到药到病除,为不良贷款把脉定性,并找准症结对症下药,更进一步去除不良贷款这块顽疾,遏制不良贷款攀升,维护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关键词:法人机构;不良资产;风险防范

一、不良贷款结构及分布情况

(一)农户贷款成为不良贷款的主要分布群体。在受调查机构不良贷款分布中,农户不良贷款19491.95万元,占全部不良贷款的85.35%,城镇居民及个体商户不良贷款1502.51万元,占全部不良贷款的6.57%,小微企业不良贷款1834.17万元,占全部不良贷款的8.03%。

(二)数额较小的30万元以下贷款成为“重灾区”。按不良贷款结构分布来看(以下均为欠息90天口径为准),主要不良贷款分布在50万元以下贷款,其中15-30万不良贷款数额最高。15-30万不良贷款594笔,余额11920.86万元,占不良贷款比例达到50.2%。15万元以下不良贷款916笔,余额6173.81万元,其中小额信用贷款457笔,余额2335万元。

(三)农林牧渔业经营状况不佳导致行业内不良贷款比例较高。按不良贷款行业分布来看,不良贷款主要分布在农林牧渔业,其中农林牧渔业不良贷款余额14214.63万元,不良占比3.89%,占不良贷款总额的62.24%。

(四)缺少抵押物造成保证担保类贷款不良率高居不下。按担保形态结构来看,保证担保类贷款所产生的不良贷款规模最大数额最高。保证担保类不良贷款余额达到21105.74元,不良占比高达8.9%,占不良贷款总额的89.3%。

二、资产质量恶化的主要症结

通过对不良贷款摸底情况进行分析,不良贷款形成主要是受到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一)受经济持续下行态势影响,小微企业经营亏损并没有得到休养和恢复,企业亏损严重,加之生产经营流动资金不足,致使企业无法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企业及个人在短期内无法摆脱资金周转困境,有可能在贷款再次到期后形成不良,具有潜在风险。

(二)受农业收入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及农业受自然灾害、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农作物遭受自然灾害及农副产品销售困难等因素的影响,生产经营收益难以预期,致使部分农户收入减少甚至经营亏损,经营者收入来源渠道狭窄,无法筹集足额资金及时归还贷款,导致还贷资金无法保障,导致贷款形成不良。

(三)起诉贷款执结率低,金融涉诉案件数量大,导致起诉贷款不能及时立案-审判-执行。

(四)对于小额度贷款贷后关注度不夠高,对于数额较小的个体经营性贷款及农户贷款贷后风险评估不够及时,放松了对小额贷款的监管,导致不良贷款产生。

(五)农户缺乏有效抵押物,绝大部分农户贷款采用信用或保证担保的方式发放,对借款人及担保人的个人信用依赖程度高,贷款一旦造成风险或损失,清收化解难度较大。

(六)主导产业基础薄弱,起步较晚,抗风险能力较弱。近年来,政府主导的农业产业发展项目,规模养殖建设、日光温室修建,高原夏菜种植等设施农业和特色产业,由于部分产业处于起步阶段,效益不佳,而且受当下经济环境影响,农民经营管理经验不足,导致经营亏损严重,致使部分设施农业和特色产业贷款形成不良。

三、政策建议

根据调查分析,从两个层面对不良贷款化解提出以下十点政策建议。

(一)从银行角度。1、全面盘活清收涉农不良贷款。从贷款主体及行业来看,农林牧渔业及农户不良贷款占比较高,对于农户个人非经营性贷款,要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贷款清收,必要时通过诉讼途径进行清收,对于情况特殊的农户贷款群体可以适当的延长还款期限。2、全面盘活清收个人经营性不良贷款。对于个人经营性贷款生成的不良贷款,要具体到个人,实地查看个体工商户经营状况,经营状况良好但由于其他原因拒不偿还贷款的,采取“督促、警示、诉讼”的三步措施,必要时通过司法机关或工商部门采取相对的强制措施。对于经营长期亏损或者已经停止停业的贷款者,要及时了解情况,对于认定已无力归还的损失类贷款进行核销或者抵押物回收,对于暂时经营困难者可以适度延长还款期限,要适时选择保本,降低损失。同时要更加关注小额度贷款的贷后管理,及时进行风险评估。3、及时核销损失性不良贷款。对于确认无法收回的损失类不良贷款,要督促会计部门及时核销。并及时弥补贷款损失准备金缺口,确保贷款损失准备金充足。风险评估部门也要实时监督,对于关注类、可疑类不良贷款及时拿出应对方案,及时止损,减少损失类贷款规模。4、改革完善产权制度并提高担保类贷款的准贷条件。为进一步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保证一个良好的信贷环境,首先要不断完善改革产权制度,特别是要通过改革提升农村产权权能、保证产权交易通畅和产权资本化可以有效进行,使农户和农村地区企业所拥有的土地和房屋等财产可以有效转化为金融机构所接受的抵押品,提升农村产权抵押功能,客观上降低农户及涉农企业的融资成本和门槛。5、在不影响金融稳定的前提下控制贷款规模.为了维护良好的信贷体系和健康的金融环境,在不影响正常经营和金融稳定的前提下,要适度控制放贷规模,从放贷条件、放贷规模、贷后监管等多方面着手完善,从源头上减少不良贷款产生,降低不良贷款率,合理防范金融风险。

(二)政府及其他机构角度。1、加大涉诉类贷款的审判执行力度。对于长期欠息,恶意逃避债务的贷款群体,坚决通过诉讼途径进行不良贷款清收。要完善金融债券差异化处置工作机制,简化审判程序,对起诉的金融债务案件及时受理,依法快速立案、快速审判、高效执行。对诉后拒不执行的贷款人及企业采取强制措施,灵活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运用法律手段提高金融债券受偿率,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2、多方协调盘活房地产企业及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和引导作用,动员和引导相关企业积极主动筹措资金。对于政府支持和政策导向的企业,积极协调应急周转资金帮助企业化解困难。充分发挥政府融资平台作用,支持企业通过盘活土地、房产等不动产盘活存量不良贷款。3、统筹多方减少政策性涉农不良贷款。统筹财政、税务等部门,对于经营困难的农业企业,给于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支持,从政策上化解金融风险。4、营造良好的信贷环境和社会氛围。要统筹各方建立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明确奖惩机制,对于多次失信群体坚决拉入黑名单,对于失信群体在社交媒体和网络进行公示曝光,公开催收。对于合规守信、征信良好的企业及个体经营者给予一定的奖励和优惠政策,联合各金融机构推动“信用村”、“信用户”建设,通过以点带面,促进和维护农村地区金融生态环境,从意识上加强金融风险防范,保持健康有序的金融环境。

参考文献

[1] 《企业担保链运行机制及风险防范探究——以山西运城为例》[A]. 谢宏文.当代金融家.2020(01)

[2] 《浅谈企业担保链风险的防范与化解》[A].孙卫国.金融经济月刊,2013(03)

[3] 《温州两链金融风险司法化解与破产审批实践》[A].鞠海亭.法律适用,2016(05)

[4] 《对银行授信客户互保风险管理的探索与思考》[A].刘克波.经营管理者,2012(08)

作者简介:张之璟(1996-12.18),男,本科经济学学士,汉,中国人民银行科员,734500,调查统计与货币信贷。

李兴文,男,汉族,中国人民银行民乐县支行副行长

猜你喜欢
不良资产风险防范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上扬原因与处置探索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分析
债转股的法理分析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探析
烂尾楼资产证券化及定价方法的探讨
银行金融理财风险研究与对策
信用证软条款的成因及风险防范措施探讨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防范及化解
融资融券业务对券商盈利及风险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