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红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见的训练形式。引导学生提高朗读能力,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还能使学生从中受到情感熏陶,同时促进书面语言和口语的“沟通”。如何教好小学语文朗读?下面,结合笔者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策略。
一、創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开始阶段,有感情地朗读对小学生来说难度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就是要让学生做到想读、乐读。生动、直观的事物是小学生最感兴趣的,也最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乐于读书,并且读出感情,首先要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他们才会对所读的内容产生兴趣,产生读书的欲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通过多媒体、音乐、图片等来渲染语文情境。例如朗读《快乐的节日》,可播放音乐《快乐的节日》作伴奏,让学生在感受节日的气氛时,有感情地朗读。
在指导朗读《桂林山水》一课时,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朗读氛围,当讲到漓江的水“静、清、绿”时,看到大屏幕上那些美丽的画面,学生不禁赞叹:“太美了!”“真想亲自去看一看!”这时,我便因势利导,提问:“你们谁能把桂林山水的美读出来?”然后为他们播放优美舒缓的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让他们感觉自己置身于美丽的桂林之中。通过这种朗读情境的创设,学生有了朗读的兴趣。
二、教师范读,调动朗读积极性
大纲指出,我们应重视朗读,教师的朗读要起示范作用。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在朗读技巧和能力方面是比较欠缺的。教师范读不光可以给学生提供模仿的样板,而且还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朗读和欣赏水平。例如,在教《春天在哪里》这一课时,我绘声绘色地范读:“春天在哪里?春天在枝头上:春天的风微微吹动,柳条儿跳舞,桃花儿脸红。春天在哪里?春天在草原上:春天的雾薄薄细细,草儿醒过来,换上绿的新衣……”听着这些充满喜悦、赞美情感的文字,学生就会被带入春天美妙的情境之中去,从而达到了指导朗读与理解课文的目的。
三、依据教材,指导朗读
朗读作为一项阅读的基本功,我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先从文体来说,课文中有诗歌、散文、小说、童话、寓言、说明文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文体来进行朗读指导。例如,朗读感情浓郁、语言优美、笔调活泼的《桂林山水》,就应采取鲜明的节奏,抑扬顿挫的语调来朗读,从而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抒发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美好的情感。要朗读说明文《激光的话》,那就截然不同了。因为《激光的话》是用具体数据来说明激光的特点与作用的。说明文的朗读基调应较平实;在语速、停顿等方面可以用叙述的语气把文章读得正确,强调说明文中所介绍事物的特点,在朗读中发展思维。
四、朗读形式多样
朗读的形式有很多,我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当需要激情引趣或者学生读得不到位时,这时我范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宜用齐读;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文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学生语言的积累多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水平的提高就有了基础。
同时,在课堂上应营造一种平等愉快的读书氛围,使学生打消怕读错的顾虑,消除紧张情绪,变得敢于读书,乐于读书。学生开始读书时,我亲切地说:“请小朋友读一读这一句(段),看谁读得最认真。”在学生读的时候,耐心听,不督促,不打断;学生如果读得不好,少点批评,多点鼓励,例如:“老师相信你会读得更好,把这句话(这个字)再读一遍,好吗?”
五、重视语感培养
1 .强化朗读。 在课堂上我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保证有充足的时间指导学生诵读,让学生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凡是精美的文章或片段,要反复诵读,力求能在本节课上背诵。
2 .加强思维训练。 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赖的,语言是思维的直接 反映。进行正确理解和掌握语音语义的训练,这是培养语感最基本的训练。
3 .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 学生在阅读中的语感,需要在更多的语言实践中运用,才能使语感不断强化。一是加强口语训练。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指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复述、转述等,让学生深化感悟;或者是引导学生参加朗读、演讲。二是加强习作训练。在读懂、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仿写、扩写以及写读后感等,读写结合,升华感悟。
责任编辑 黄铭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