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分层走班制”学校管理实践与探索

2020-12-09 09:15梁红缨
师道·教研 2020年10期
关键词:教学班分层原则

梁红缨

义务教育阶段“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些有效的做法,但实践中问题与困难颇多。学校层面的分层教学管理坚持三个原则,完善走班制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分层教学班的教学体系,落实分层走班教学常规的校本研修活动,改进学习评价和教师评价制度,寻求“分层走班制”较为适合的学校管理策略。

一、分层管理操作中的几个原则

一是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责、权、利相统一的主体,学习的责、权、利是三位一体的,它们联动作用于学生学习。在分层中选择层次的主动权应在学生,学生可以根据学校的分层指导意见,自主选择符合自身发展的层次,学校要做好分层教学的宣传解释,切忌简单粗暴的分层方式。

二是流动性原则。 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身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流入不同层次的班级学习,是分层走班制的核心概念。层次选择不是固定不变的,需制定相应的原则允许学生在不同层次间流动,让学生切实感受符合自身实际的学习环境。

三是适切性原则。 分层课堂教学体系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根据每个层次班级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备课、授课,秉承“因材施教”与 “因时施教”的原则,突出教学的专业性与知识的广博性。最优化地分配教师承担最优化的学生去完成教学任务,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各取所需,让执教每一层次的教师都能各尽其才。

二、统筹规划,优化资源,动态管理

统筹规划。 我们成立分层教学领导小组,就学生分层依据、层次流动原则、行政班、教学班管理制度、不同层次教师安排等一系列方案做统筹规划。首先要形成共识,全校教师充分理解分层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对学校制定的政策理解和支持,对学生的疑问能作出正确的解答。另外,召开家长会,让家长充分了解我们实行分层教学的目的及具体操作方案,支持和配合学校分层教学的顺利实施。

优化资源。 分层教学的核心是因材施教,教学团队的建立尤为重要。由校领导、学校中层、骨干教师共同组成的教学团队,明确团队负责人,优选各层次管理人,优选各层次学科负责人,搭配好两个层次的师资力量,明确各自的责任,让每位教师都能发挥好。

动态管理。 目前我们对学生分层的主要依据,一是学生根据学校的指导意见的分层意向,二是学校安排的新生摸底测试的结果。学校以行政班为单位,根据个人意愿、实际能力、结合学生学科摸底测试,按A、B两个层次,进行分层编班。同时制定流动原则,允许学生在不同层次间流动。制定教学班和行政班的管理制度,实行双轨制动态管理。

三、改革教学体制,完善教学管理措施

1 .完善走班制管理体系

构建班主任、任课教师、班干部“三位一体”的班级管理模式,强化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班干部管理信息沟通。分管教学校领导定期听取教学团队负责人汇报,各年级下级行政、级长通过推门听课,参加集体备课活动及教学常规检查,与分层学科教师共同讨论分析各自層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商讨解决办法。

2 .健全分层教学班的教学体系

完善教学班班干部的配置,充分发挥教学班班干部的作用。至少应选定一名能力较强的班长,一名学习委员,一名科代表,把教学班学生学习状态、作业情况等信息及时与行政班班主任沟通反馈。学校为教学班设立专门辅导教师,负责对教学班的学生进行课堂和课后管理,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对学生在各层教学班中的流动进行指导。严格实行“定座实名制”等方式加强学生考勤,教学班班长或科代表负责落实出勤情况并及时向科任教师及班主任汇报。

3 .优化师资组合,提高教学针对性

关于各层次任课教师的安排,学校根据教师的教学特点确定。分层教学,并不是说教学好的教师就一定要教层次较高的班级,而是根据教师的特点思考其更适合哪个层次的教学,在哪个层次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以此作出选择。如果较低层次的科任教师都是责任心不强、教学能力较差的教师,就违背了分层教学的初衷。

提高教学的针对性,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来推进分层走班教学改革。各层次教学具体内容由备课组通过集体备课讨论通过,各学科本着“大统一、小差别”的原则,制定分层教学进度,科组长统筹把好质量关,提升集体备课的质量。在施教过程中,对A层学生要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B层学生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探究能力。围绕“中低层次学生教学策略”进行专题研讨:如A层学生的学习习惯改进,课前复习和预习不到位,“夹层学生”的不上不下的尴尬等;对于教师,走班的管理难度,学生的不断调整,辅导的时间安排等。

4 .完善校本研修制度

开展分层走班教学的校本研修,研讨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作业编制以及教学重难点等,加强案例教学。教学团队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会,请专家问诊开方,引导教师自主、反思、整理中低层次学生的共性问题,总结对A层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和教育教学方法。强化集体备课,教师汇编的各种校本材料,学校在经费上给予一定的支持。铺设更多的教师培训路径,聚焦课程研发、教学执行两大关键性问题。与各兄弟学校进行走班分层教学交流,开展分层课例研究与分享活动。每学期均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定期召开阶段性总结会,对教师们提出的问题和困难进行研讨,提出相应的调整对策。

5 .形成合理的流动机制

每学期结束,具备条件的学生可申请调换层次,学校统筹管理,征求学科教师及学生本人意见并进行公示。根据学校制定的原则,对符合层次调整的学生给予方便,切实形成合理的流动机制,以发展眼光来看待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良性竞争,让学生能够看到自己努力后得到的回报。

6 .改进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制度

对不同层次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特别是对A层次学生,不单从学习成绩一方面进行评价,而是包括尊敬教师、配合教师教学、团结互助、文明礼貌等各方面评价学生取得的进步。评价的主体也不局限于教师,可以增加学生自评、小组同伴互评等形式。

改进教师评价制度,建立多元化的教师评价体系。不直接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唯一依据,对于不同层次的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评价,关注点应有所区别,如对A层班级关注合格率与达成度,B层更关注优秀率与达成度的对比等。改革教师评价模式,综合学生、同行、督导、领导等多方面评价,对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学能力、对教学团队的贡献、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对青年教师的指导等各方面进行考量,努力形成公平公正的教师评价制度。

责任编辑 黄铭钊

猜你喜欢
教学班分层原则
雅韵·智慧·健康
开展对外交流增强文化辐射
——厦门老年大学举办海外教学班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