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摩梭人 ,世代居住在泸沽湖畔,他们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其婚俗中的走婚制与以女性崇拜为核心的母系制为摩梭民俗文化中最突出的特征。摩梭人的传统婚俗文化何以历久不衰存续至今? 这在多个方面都有极其深刻的原因。虽然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 摩梭人的家庭关系、民族关系及道德观念正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但摩梭人的母系文化仍将以其合理性而长期续存。
关键词:摩梭人;婚俗文化;女性崇拜;母系制;历久不衰
一、神秘的摩梭人
中国自从秦朝、汉朝以来,就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但由于过去历朝历代统治阶级实行的民族剥削和压迫政策,再加上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由于各个民族的历史变迁异常复杂,于是逐步形成了族体众多、支系繁杂、族称殊异的民族现象。解放前,中国境内到底有多少个民族?没有人能够搞清楚。新中国成立后,从1953年开始,国家组织人力物力,进行了大规模的民族识别和考察工作,历时三十余年,我国陆续识别并确认的少数民族共有55个。除此之外,直到今天我国还有64万多人的民族成分尚未确定,例如居住在西藏的僜人、夏尔巴人,居住在泸沽湖畔的摩梭人等。
摩梭人 ,从南北朝时起就定居于泸沽湖畔。 他们的走婚习俗历代相沿,积久而成,一代又一代的摩梭人,顽强地传承着自己古老的婚俗文化 ,以母系血缘为纽带 , 以母为大、以女为尊、团结和睦的母系大家庭结构延续了二千多年 ,神奇而又美妙。
二、摩梭人的婚俗文化
在我国的泸沽湖畔,居住着4万多摩梭人,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至今依然过着传统的走婚生活,男不娶,女不嫁,男女双方暮聚晨离。男子白天干活是在自己的母系大家庭里, 每到夜晚,男子就会到女方家过夜 ,而且男子到女方家过夜一定要守规矩:男子不能从正门直接进入女子的房间,而必须偷偷从窗户爬入房间,在天还不亮的时候就一定要离开,否则会被家人视作无礼。由于摩梭人每家每户都有养狗的习惯,所以前去走婚的摩梭男子常常会带三件宝物:松果、短刀和帽子。走婚男子会把松果和猪膘肉带上,因为晚上男子跳入女方家院子后要过的第一道关就是看门狗,最好的办法是把煮好的松果扔给它,狗一夜都要为食而忙。接着男子要去爬楼,短刀可以帮助摩梭男子爬楼,同时还可以借用短刀撬开窗户,成功后把短刀插在窗外,并挂上帽子,宣告名花有主,其他人不可打扰。
摩梭社会如此举世瞩目 , 正是由于其婚姻家庭形态世代沿袭了以女性崇拜为核心的独特习俗。他们的男子女子在明确关系以后,白天双方都各自在自己的家里劳作,而且经济相互独立。女方有了孩子,男方并不负担,要由女方家抚养,管教孩子主要由舅舅来负责。女性当家 , 数代同堂 。 血缘按母系计 , 财产也由母系继承。 实行走婚的男女双方,有婚姻同居而无家庭经济生活 ,且情侣关系比较松散 , 所生子女知其母不知其父 。摩梭人至今仍保留着以母亲为主体、 以女性为核心的母系家庭形态 。 无论是解放初期的民主改革 , 还是人民公社化运动, 以及后来的文化大革命等等,每次历史大变迁的年月 ,都没能使摩梭人的婚俗文化解体。在改革开放的今天 , 它同样表现出了跨时代的适应性。
宁静的泸沽湖畔,摩梭人的走婚习俗延续千年,根据一些调查数据显示,至今有60%-80%的摩梭人依然保留着走婚的习俗,并未如早期学者所预言的那样会过渡到现代家庭。
三、摩梭婚俗文化存续的原因
1.摩梭人婚俗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独具特色的社会现象,有显著的民族性。摩梭人对自己的婚俗有着亲切感和自豪感,这也是民族感情和共同心理素质的表现和反映,也是此民族不同于彼民族的重要标志。其婚俗文化是摩梭人历代相沿积久而成的,是这个民族的人们代代传承下来的,因此具有相当大的稳定性和传承性。再加上自元代始 , 封建制代表土司采取了保护摩梭人传统的走婚制与母系家庭的政策 。走婚制与母系家庭共有制使封建统治者想在政治上巩固统治、经济上强化剥削、生活上骄奢淫逸的愿望更加容易实现,因而受到了历代封建统治者的全力保护而得以存续。
随着中国革命的成功,摩梭社会经过土地改革、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后,封建领主制土崩瓦解,跳跃式地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机遇和挑战同时出现在摩梭人面前,摩梭人的传统文化面临严峻考验。 尤其是文革时期的极左路线 , 使走婚制与母系制险遭灭顶之灾。 只是由于传统文化的巨大惯性才使其得以保存。文革后 , 走婚制与母系制受到了当地民族自治法规的保护与普遍的尊重。从而使摩梭文化得以弘扬,一直延续至今 。
2.传统观念和社会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是在摩梭人的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自然形成和逐渐演变的,它不是个人行为,而是摩梭社会普遍继承的风尚和习俗,它存在于广大的摩梭人之中,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它一经形成便不会轻易消失,并对整个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反过来,观念意识又对维系和丰富传统文化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3.建国以前 , 摩梭人生活的泸沽湖畔没有一条公路 , 运输全靠人背马驮。 而泸沽湖区更因山高谷深路遥 , 交通极为不便 , 与外界很少接触。解放后 , 到了 1972年 , 才修通了一条简易公路。 加之摩梭社会历经了七百多年落后的封建领主制 , 处于相对稳定的原始闭塞状态 , 故而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很小 , 文化的传统性、稳定性特别突出 , 对外来文化的兼容性甚微。 摩梭人的母系文化也在相对平静的单元化社会环境中长期积淀下来 , 有着丰厚坚实的基础和强大的惯性。
摩梭人的走婚虽然不同于其他民族的传统习俗和性道德,但在受其文化影响的范围内,却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也是符合其 自身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这反映了人类社会本身的多元性,正如有的民族可以包容婚前性关系,有的民族重视婚前的贞操等 。
摩梭人的走婚民俗,没有落后与先进之分,亦非社会制度的产物。每一种文化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功能,我们应以文化平等的态度对待全球化浪潮下土著文化的族群性和特殊性。坚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以包容和欣赏的态度尊重各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习俗。
参考文献
[1] 杨建国,杨丽芬等.本土视野:摩梭文化 丛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
[2] 杨红.摩梭人生态文化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 社,2010.
[3] 黄耘.泸沽湖地域人居环境文化演进[M].北京: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4] 李达珠.达巴文化 -摩梭人的生命哲学[M].成都:四 川民族出版社,2015.
[5] 張积家 .纳西族 -摩梭人语言文化心理研究[M].北 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6]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作者简介:刘爱玲,女(1963.8-),陕西省府谷县人,汉族,学历本科,职称副教授,毕业院校: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系。现在河套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任教
研究方向:历史学、民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