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军校《大学语文》如何建设课程思政在讨论为问题,疫情给全球政治格局、经济形势和文化生态带来的各种变化给了军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一个绝佳的时期,通过分析这个优势时期,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将课程思政合理融入到《大学语文》课程中来,《大学语文》到底要怎样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大学语文》;课程思政
《大学语文》作为军校本科教育中的必修课程,以树立学员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培养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对学员未来的工作与人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军校中的《大学语文》作为一所特殊高校中的基础课程,在后疫情时代与课程思政建设这个特殊的机遇期,更要思考自己价值观传达的方式和方法。《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是响应国家号召,更是发掘课程中的价值取向元素的一个重要契机,并且有众多建设优势需要重视并把握。
一、思想统一的窗口期
2020年初,新冠疫情作为全球最大的黑天鹅事件对全球的政治格局、经济形势、文化生态等都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应对疫情时所展现出的高度的动员性和奉献精神与西方传统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对疫情的松懈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西方民主国家对本国人民生命的轻视给我国国民对于这些国家的传统认知和主观印象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学员思想在不自觉中进行了高度的统一,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思想统一的窗口期,将加快高等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尤其是在军校高等教育中将课程思政尽快建立起来,对建设新型人民军队、培养合格人才都有重大意义。
《大学语文》作为基础文化课程,不仅有面向所有学员的优势,又担负着传承中华文化的重任,将《大学语文》的课程思政建设好,更是能在引导树立学员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员的学习动机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疫情中,中国人民展现出极大的勇气和信心,表现出极大的对于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念。而面对相同的疫情,西方国家却对严重的现实置之不理,许多国家放任疫情发展,站在人民的对立面。这种困局并不是因为一些国家政府不想管,而是现实条件让许多国家面对疫情束手无策。比如美国,因受联邦权力和州权力的制衡、两党利益冲突、资本和平民利益冲突等影响,防疫措施迟迟不能推出;印度受到国情和经济的影响,检测能力始终不足,无法控制疫情蔓延;英国更是在疫情早期推出了“集体免疫”这种荒唐可笑的制度。
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在不自觉中给所有人都上了一课,中国人民在不自觉中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这种条件下《大学语文》做好课程思政的引导能够将学员心中隐约的意识转化为清晰的认知,从根本上打破西方对我国话语权渗透的可能。从而使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果更为巩固。
二、改革与时代的优势期
(一)线上资源对教学形成的机遇与挑战
军校线上课程建设相比于地方一直有一定的差距,但在疫情期间,《大学语文》对于线上课程平台的利用,使教学方式有了新的思路、新的尝试。疫情期间军校《大学语文》线上教学探索的教学模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对保证教学的持续性和链接性有极大的优势,同时,对于《大学语文》课程的大幅度改动也有利于课程思政的融入。但在学员返校后线上教学的许多成果都应用到了线下教学中,甚至保留了一些线上资源的应用,倒逼军校《大学语文》线上教学的发展,同时也倒逼了军校教育的信息化改革。不仅是线上课程的全面展开,对线上资源的全面利用也进入了新的时期。随之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大学语文》课程虽然是必修课程,但是对学员来说却不比专业课程重要,缺少了在校期间的学习氛围,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集中力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卡顿 、延迟等设备问题也使学员在学习时受到影响。软件的初期应用问题也暴露出军校学员对于电子产品使用的生疏。由于学员在网课期间能够更多的接触外界的环境,对于教员的教学内容可以更加容易找到材料论证,从而形成对价值观的巩固;同时,学员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也可能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
面对这些问题,在课堂上适时引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课程思政的内容就很有必要。需要通过课程思政的将学员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和影响,利用好后疫情时代“公知”噤声,“狗粮”断供的窗口期,使学员进一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微课”、“翻转课堂”等研究成果在在线课程期间也大规模铺开实践。许多新的教学成果和教学模式在疫情期间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同時也有利于课程思政在课程建设中的全方位铺开。
(二)后疫情时代社会问题带来素材
课程思政的素材主要来自于历史和现实两个层面,历史上的一些故事想要讲好并不容易,但是现实却是每个人都有切身的体会。课程思政就是要关注学生关注的事情,对学员感兴趣的重大现实或社会问题进行分析,最好能进行多视角、多模块、多学科的生动客观的讲解,采用“线上线下结合”与“课上课下结合”的方式对学员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而后疫情时代,中国人能够更多的带着审慎的态度来看待社会和世界。教师更应该有自己的敏感性,通过提高政治站位、把握顶层设计思路、深化课程改革创新等途径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三、军校学员的特殊性
(一)学员思政性强
军队院校是部队培养干部的源头,军校学员的培养极其重视思想教育工作,这关系到我们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问题。在讲课时,“三尺讲台无杂音”的要求就使教员们对自己所讲述的内容进行筛选,使教员在讲课时对分将内容局限在课本的知识之上,而忽视了《大学语文》所承载的文化传播作用从而淡化了大学语文与高中语文的区别。同时,军校学员在接收了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之后,却不得不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主要矛盾。甚至一些学员家庭本身就面临着上学难、就业难、看病难的问题等现实问题,以及改革时期无法避免的矛盾问题,不断冲击着军校学员还没有完全建立起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认知与现实的矛盾使思想政治的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使学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过程产生了思想上的矛盾冲突,严重的甚至产生对思想政治排斥,这种情况下课程思政作为思政课程的强有力补充,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二)环境的单纯性
军校环境相比普通高校较为单纯,但是在现代科技的影响下这种单纯性也被不断消解。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学员能够更方便的接触到外界的信息,而不够重视自身的特殊性也使学员更容易成为敌特份子的目标。同时,军校学员的日常生活依然是单纯的,使得学员并不能有效分辨敌特分子对它们的渗透。外界对学员的虎视眈眈与学员单纯的思想环境产生了鲜明的对比。我们须知“花盆里长不出参天松,庭院里练不出千里马。”除了让学员尽量少的接触到高危信息之外,我们也要教会学员如何分辨社会上的各种诱惑,提高警惕,知道“防人之心不可无”。要做到这些,除了队干部的耳提面命之外,更重要的是加强学员的爱国精神和警惕之心,做到防范未然。另外,军校环境的单纯性也在无形中放大了外部世界的诱惑,这也提升了课程思政建设在军校中的重要性。
(三)氛围的情境性
基层文化建设使得学员长期生活在革命色彩鲜明的情景之中;军校也经常安排一些特色鲜明的现地教学活动;在军校中的学员也更能感受到政治局势的变化;对先进典型的有效宣传和学习也对学员产生了积极的感召和引领;使得学员更易受到触动,从而更易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如果此时在文化课程上也能将思政建设跟上,对于学员价值观的培养必定事半功倍。同时,情境熏陶也使学员的情感认同变得容易使得课程思政的目的更容易实现,从而情景性也使得学员容易将内在的知识转化为外在的行动。这就要求教员能够抓住后疫情时代的关键时间点,不断探索中、不断总结、吸取優秀经验,完善“课程思政”的体制机制保障,不断提升《大学语文》的学术魅力,发挥《大学语文》的价值导向作用,最终实现与思政课程协同下的多课程协同育人,同频共振。
四、后疫情时代的特殊思想环境
疫情期间,中外政府对疫情的态度产生了鲜明的对比。军校教员更应该抓住军校学员的特殊性,在后疫情时期中国人民对政府有极大的信心,政府在人民心目中有空前的信任感,
由于疫情的重大影响,教员应该尽量将实际事件同价值观进行有机结合,让学员从身边的切身体会的中感受到疫情的影响。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做的不仅是要将实体经济的建设上将自己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追上去,更重要的是建设好学员的心理防线,实现“四个自信”,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这个特殊的窗口期,建立起学员的文化自信,《大学语文》是军校教员可以利用的重要手段和平台,也是实现课程思政的重要时间节点。
结 论
因此,军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应该以教育目标为导向,结合学员实际情况,抓好后疫情时代这个关键时期和关键节点,利用好现实的资源和素材,与时俱进的推进自身改革。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 谭晓爽.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与实践路径探析[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4):44-45.
[3] 董永.论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4):90-92.
[4] 石书臣.正确把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2018(11):57-61.
[5] 王海威,王伯承.论高校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4):32-34.
[6] 张丹丹.复杂性视阈下“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8(9):211-215.
[7] 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研究,2017(7):10-14.
[8] 习近平.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讲话[N].人民日报, 2018-05-03(02).
[9] 陈前明.多元价值观模式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途径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0):26-27.
作者简介:姓名:张力丹,性别:女,出生年月:1992年11月,民族:汉,籍贯:河南驻马店,学历:硕士,单位:陆军勤务学院,单位所在省市:重庆市,单位邮编:400000,研究方向: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