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翠萍,沈伟明
(1.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北京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广州510030;2.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六榕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广州510180)
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为组织学特征的进行性慢性肝病,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发展至失代偿期,因肝脏变形、硬化,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发生明显变化,特征表现为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减退[1],常见并发症有腹腔积液、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继发性感染、肝癌,甚至死亡。本研究应用百草活命方联合葡醛内酯片治疗气滞血瘀型肝硬化失代偿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广州市越秀区北京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气滞血瘀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43~76岁,平均(59.6±8.8)岁。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8~79岁,平均(56.9±11.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符合《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中的相关诊断标准[2];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型:症见腹大、胀满,脉络怒张,胁腹刺痛,面色晦暗黧黑,胁下癥块,面、颈、胸壁等处可见红点赤缕,手掌赤痕,口干不欲饮,或大便色黑,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3];患者及家属均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合并心、脑、肾、内分泌及造血系统等原发病者;对使用药物过敏或过敏体质者;有精神病病史、意识障碍等无法配合治疗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2.1 对照组 给予葡醛内酯片治疗。葡醛内酯片(世贸天阶制药江苏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32024136)口服,每次200 mg,每日3次。治疗6个月。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百草活命方。处方:大黄、赤芍、桃仁、生地黄、马鞭草各15 g,白花丹、三棱、莪术、三七、柴胡、郁金、丹参各10 g,山甲珠、乳香、没药、生蒲黄、火殃勒各5 g。每日1剂,水煎至300 m L,早晚餐后温服。治疗6个月。
3.1 观察指标 ①腹部彩超:治疗前后检测脾脏厚度、门静脉内径宽度。②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乏力、嗜睡)次数,如果几种不良反应均有出现,以症状最严重者计为1次。
3.2 疗效评定标准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治疗前后对腹胀、腹痛、胁肋胀或痛、胁下痞块、乏力、口干、纳差、面色晦暗、齿龈出血、皮肤瘀斑、大便色黑等症状进行积分,按无、轻、中、重分别计0、1、2、3分,根据积分减少情况评定疗效。症状积分减少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显效:症状积分减少率>70%;有效:症状积分减少率为30%~70%;无效:症状积分减少率<30%。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腹部彩超结果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脾脏厚度与门静脉内径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脾脏厚度与门静脉内径宽度均减小,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气滞血瘀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治疗前后腹部彩超结果比较(mm,±s)
表1 两组气滞血瘀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治疗前后腹部彩超结果比较(mm,±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脾脏厚度 门静脉内径宽度观察组 30 治疗前 58.0±3.2 15.2±1.8治疗后 55.0±3.3△▲ 12.6±1.8△▲对照组 30 治疗前 58.0±3.4 15.0±1.8治疗后 56.8±3.4△ 13.8±1.5△
(2)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27/30),高于对照组的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气滞血瘀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4/30),低于对照组的40.0%(1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气滞血瘀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近年来,肝硬化患病率逐年增加,该病已经成为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5]。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特征表现为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损伤。门静脉高压可引起腹水、脾大、脾功能亢进、门-腔侧支循环开放、肝肾综合征、肝肺综合征等[6]。肝功能减退可出现食欲减退、疲倦乏力、营养差、黄疸、出血倾向和内分泌代谢障碍等。对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现有的治疗方法无法逆转已发生硬化的肝脏组织,主要以护肝、延缓病情进展、治疗并发症、预防肝组织癌变等治疗为主。既往患者即使接受规范化治疗,但仍有可能反复出现继发感染、上消化道出血、水电解质紊乱、心力衰竭等并发症[7],患者生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葡醛内酯是人体肝脏产生的葡萄糖代谢产物,能在酶催化作用下转变为葡萄糖醛酸,与肝脏、肠道内的多种代谢产物结合,形成无毒的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然后随尿液排出体外;还可降低肝淀粉酶活性,阻止糖原分解,从而逐渐改善肝功能[8]。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治疗后脾脏厚度和门静脉内径宽度均改善,但是治疗总有效率仍较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随着中医药在肝硬化治疗方面的大量探索,临床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其中中西医结合疗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可显著改善肝硬化患者的症状[9]。
根据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于中医“鼓胀”范畴,病位主要涉及肝、脾、肾三脏,其中以肝、脾功能失调较为常见[10]。患者或因感受湿热邪毒,或因饮食不节,或因情志抑郁,或因感染血吸虫,致肝失疏泄,脾失运化。肝失疏泄可引起气机郁滞,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行瘀滞,血不行则为水,故而腹部胀大;脾失运化,水谷精微聚而成湿成痰,痰湿壅滞中焦,土壅木郁,亦可导致气滞血瘀,水湿停滞而致腹大如鼓。结合西医病理生理机制,患者气滞血瘀,肝脏血流量减少,血流阻力逐渐增加,最终导致肝络壅塞,肝脏失养,逐渐产生纤维化和假小叶,最后进展至肝硬化。
王玉润教授认为肝硬化的病机是肝络阻塞,血瘀气滞,多用桃红饮加减治疗;朱良春教授认为该病属正虚邪恋,但禀赋有强弱,感邪有轻重,所以治疗时要注意疏肝与养肝、补虚与祛邪、在气与在血的区别[11]。根据该病的中医关键病机,本研究应用具有破血逐瘀、疏肝行气功效的百草活命方,方中大黄、山甲珠、桃仁活血化瘀,消癥通经;三棱、莪术、丹参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三七、蒲黄化瘀止血;乳香、没药活血行气;赤芍入肝经,与生地黄同用可清肝凉血,与柴胡、郁金配伍疏肝解郁散瘀;火殃勒泻下逐水;马鞭草、白花丹散瘀消肿。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桃仁提取物能有效抑制血清中Ⅰ、Ⅱ型前胶原沉积,同时促进肝内已沉积胶原纤维的降解和吸收,对肝纤维化有预防作用[12];三七具有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胶原合成的作用,可避免肝纤维化,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再生[13-14];大黄中的大黄总蒽醌可以改善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的肝功能和肝纤维指标,从而逐渐改善肝组织病理形态,减少肝纤维化发生[15];生莪术、醋莪术可抑制HSC-T6细胞增殖,减少细胞外基质的生成并促进其降解,从而减轻肝纤维化[16];秦华珍等[17]发现,郁金能明显降低急性肝损伤小鼠的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水平,表明其对小鼠的急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行气、祛瘀消癥、活血止痛之效,切中“鼓胀”的关键病机,故与葡醛内酯联合治疗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脾脏厚度和门静脉内径宽度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因此,百草活命方联合葡醛内酯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且用药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