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培颖
(山西省太原市中医医院,山西 太原030013)
慢性主观性头晕(chronic subjective dizziness,CSD)主要指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降低,而无明确前庭功能障碍为主要病理特征,以头脑沉重不清晰、持续性头闷、走路不稳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神经科疾病[1]。目前,西医临床治疗该病尚无特效方法,主要以抗焦虑、抗抑郁药物联合前庭康复训练、心理治疗等综合治疗为主,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但多数患者病情反复,迁延难愈,整体疗效不佳。中医治病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本研究观察清暑益气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CSD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9月太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2例CS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编码分组,偶数编码纳入对照组,奇数编码纳入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男23例,女23例;平均年龄(58.42±5.07)岁;平均病程(1.62±0.23)年。观察组男25例,女21例;平均年龄(57.34±4.12)岁;平均病程(1.65±0.1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中眩晕病的诊断标准: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可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多慢性起病,反复发作,逐渐加重,也可见急性起病者[2]。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对治疗药物无禁忌证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重症糖尿病者;合并肝、心、肺、肾、脑等重要脏器疾病者;病程<3个月者。
2.1 对照组 行西医常规疗法治疗。①药物治疗。盐酸氟西汀胶囊(上海上药中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80114)口服,每次20 mg,每日1次。②前庭康复训练。包括体位改变、头部运动、单足站先睁眼后闭眼、站立睁眼从坐到站立再坐回等,各项训练每日20次。③心理治疗。包括认知改变及焦虑、抑郁心理治疗,每个月2次。上述治疗疗程均为4周。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清暑益气汤治疗。方剂组成:黄芪30 g,白术、神曲、当归各12 g,人参片(另煎兑服)、青皮、麦冬、陈皮、黄柏各10 g,泽泻、葛根、苍术、升麻、五味子各9 g,甘草片6 g。水煎服,每日1剂,疗程为4周。
3.1 观察指标 ①临床治疗相关指标: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晕发作持续时间、头晕发作频率。②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期间,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嗜睡、口干、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3.2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评分改善情况评定。治愈:DHI评分降低率≥95%;显效:70%≤DHI评分降低率<95%;有效:30%≤DHI评分降低率<70%;无效:DHI评分降低率<30%[3]。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之和为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临床治疗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平均头晕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平均头晕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慢性主观性头晕患者治疗前后头晕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率比较(±s)
表1 两组慢性主观性头晕患者治疗前后头晕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率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头晕发作频率(次/d)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6 41.36±5.72 17.04±3.51△▲ 6.12±1.23 2.06±0.24△▲对照组 46 43.77±6.03 27.04±4.32△ 6.33±1.31 4.01±1.23△组别 例数头晕发作持续时间(min)治疗前 治疗后
(2)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13%(41/46),高于对照组的76.09%(35/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慢性主观性头晕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1.90%(5/46),对照组为9.52%(4/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临床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均得到有效改善。见表3。
表3 两组慢性主观性头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目前,关于CSD的研究尚无准确的文献报道,国内外也未见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但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已受到临床广泛关注。目前西医治疗该病多以药物联合前庭康复训练、心理治疗等综合治疗为主,但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患者病情迁延难愈现象颇多,整体疗效不佳。因此,探索CSD新的治疗路径成为临床医学工作者探讨的重要课题。
CSD属中医“眩晕”“郁病”等范畴,病机虚实夹杂,虚证以气虚、血虚、阴虚为主,实证以气郁、痰湿为主,多慢性起病,反复发作,逐渐加重,治则为补血益气、祛湿化痰、养阴生津。清暑益气汤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具有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之功效。李东垣认为,本方证多由饮食劳倦损伤脾胃,脾胃元气先虚,乘天暑而作,故予清燥之剂以达湿热祛则脾运健、津液复的目的[4-5]。
临床中大多数CSD患者主要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而抑郁是最主要的因素。盐酸氟西汀是选择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剂(SSRIs)类抗抑郁一线药物,联合前庭康复训练、心理治疗对CSD具有一定的疗效。清暑益气汤方中,黄芪补气固表,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神曲、当归补血活血,人参滋阴生津,青皮除湿渗利,麦冬养阴生津,陈皮燥湿化痰,黄柏燥湿,泽泻祛湿,葛根生津升阳,苍术燥湿健脾,升麻补中益气,五味子清暑益气,甘草清暑利湿。诸药合用,共奏补血益气、清暑祛湿、养阴生津之效。因此,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清暑益气汤,可有效提高CSD的临床疗效。曾楚鑫[6]探讨清暑益气汤方证的临床应用价值,证实现代中医临床中清暑益气汤主症基本与东垣书中相同,核心症状为乏力、纳差、精神不振、大便溏、头晕、发热、短气懒言、口干、胸闷、汗出、舌淡白或淡红、苔白腻或黄腻,以及脉沉、弦、数、无力、濡、细。本研究中,观察组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清暑益气汤治疗CSD,结果显示,该法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以葛根为主治疗脑血管硬化头晕、头痛疗效确切,葛根扩血管效果甚良[7];人参中的人参皂苷可改善心肌缺血而预防头晕[8];升麻根茎中含升麻素、生物碱、糖类、有机酸等,具有防治头晕的作用[9]。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平均头晕发作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因此,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基础上联合清暑益气汤治疗CSD,可发挥协同作用,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上,可有效降低头晕发作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
此外,本研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依次为11.90%、9.52%,经临床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均得到有效改善。该结果表明,西医常规疗法联合清暑益气汤治疗CSD,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清暑益气汤治疗CSD,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头晕发作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且安全性良好。但本研究纳入的样本量较少,导致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倚性。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扩大样本量,避免偏倚性,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以促进研究有更大的突破与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