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贵
(西昌市人民医院,四川 西昌)
急性心肌梗死近年来临床发病率较高,主要是由于患者冠脉急性缺血和缺氧所诱发的急性心肌坏死性疾病。典型症状表现为剧烈胸骨后疼痛,且持续时间较长,患者通过休息或运用硝酸酯类药物病情仍无法得到明显缓解,若不能有效治疗还可能诱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休克等,对于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1]。室性心律失常则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十分常见的并发症,进一步增加了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和治疗难度。目前对于此类患者主要通过运用药物疗法予以治疗,然而现阶段临床相关治疗药物种类繁多且疗效差异显著,在安全性方面也参差不齐。为了确保患者的治疗价值,以下将探究应用胺碘酮或利多卡因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效果。
抽取2017年4月至2019年12月本院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病例,依据药物应用差异分组,即观察组:40例,男 /女:24/16;年龄 49~83岁,均值为 (66.3±0.4)岁。 对 照 组:40例,男 /女:22/18;年 龄 50~85岁,均 值为(67.2±0.3)岁。2组临床资料对比P>0.05。
对照组以药物利多卡因治疗,初始剂量依据1.5mg/kg计算,首先给予药物总量1/10行静脉推注,剩余药物以2.0mg/min的速度行静脉泵注给药,期间需密切监测患者病情改善状况,如若室性心律失常于治疗10分钟内未见显著改善,还需再次给予药物利多卡因,并依据1.5mg/kg的剂量行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则应用胺碘酮治疗,行静脉推注,初始药物剂量依据3.0mg/kg计算,药物首剂量静脉推注后依据1.0mg/min行静脉泵注给药,患者24小时内的药物总剂量应<1000mg。两组均持续用药治疗3天,并于药物治疗期间加强心电监护,若患者心率不足60次/分钟则需适当调整药物剂量。
(1)疗效判定,显效:即患者症状、体征显著改善或消退,室性期前收缩降幅>90%;有效:即患者症状、体征得到明显缓解,室性期前收缩降幅50~90%;无效:即患者症状、体征未得到改善,室性期前收缩降幅不足50%。(2)2组均于治疗后随访2个月,统计其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如室颤、死亡等。(3)观察并对比2组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药物反应情况。
观察组总有效率97.50%,对照组80.00%,且P<0.05。
观察组随访期间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P<0.05。
观察组:胃肠道反应1例(2.50%),头痛1例(2.50%),以及静脉炎1例(2.50%),不良反应率7.50%(3/40);对照组:胃肠道反应2例(5.00%),头痛1例(2.50%),静脉炎1例(2.50%),不良反应率10.00%(4/40)。2组药物不良反应率比较P>0.05。
表1 2组疗效对比[n(%)]
表2 2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n(%)]
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致死率较高,同时也是近年来十分常见的一类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病后其死亡风险极高。并且由于心肌缺血和缺氧等而致使心脏处于极度危险环境中,患者心脏原本传导通路出现异常变化,这也是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心律失常属于十分常见的一类心律紊乱类疾病,其具体类型主要有快速心律失常与缓慢型心律失常。临床中快速心律失常最为常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并且此类患者的疾病风险较高,具有一定的致死率。由于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将进一步增加其发病后心肌坏死程度以及范围,导致心肌缺血和缺氧等情况进一步加重,使患者心功能处于急速的恶化进程中,对其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2-4]。所以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需要及早明确诊断并予以治疗,这也是提升其存活率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5-7]。目前对于此类患者的治疗主要采用药物方案,如比较常用的药物有胺碘酮和盐酸利多卡因等。
本次研究中应用的利多卡因属于酰胺类局麻药物,该药物通过血液吸收或经由静脉输注促使患者心肌细胞当中钾离子的顺利外流,有利于改善心肌自律性。同时利多卡因还具备良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该药物应用后并不会对患者心肌细胞的心肌收缩以及电活动等产生不影响,当持续给药患者血药浓度升高并达到一定程度后,将会致使其心律传导的速率逐步减缓,进一步对房室传导形成阻滞,从而能够改善心肌收缩能力帮助控制心排血量。然而该药物的缺陷在于维持时间相对较短,所以对其总体应用效果产生一定影响。随着近年来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的药物也在不断涌现,胺碘酮则是近年来比较常用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类药物。该药物具备良好的电生理效应,可对患者心肌阻滞内动作电位与有效不应期形成延展作用,并且该药物还可帮助清除患者机体阻滞折返,通过静脉注射给药能够抑制心房与心肌传导而造成的纤维钠离子内流,所以能够帮助减缓传导速率,降低窦房结自律性。近年来有研究发现[8-10],胺碘酮的应用并不会对动作电位高度以及患者的静息膜电位等产生影响,且该药物可对钾离子通道形成阻滞作用,可帮助改善患者心功能水平。本次对比结果提示,观察组通过运用胺碘酮治疗总体疗效优于同期应用利多卡因治疗的对照组,且在随访期间观察组室颤、再发心梗、心力衰竭以及心源性死亡等心脏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低于同期对照组,两组在药物不良反应率的对比中无明显差异。提示,对于急性心梗后伴随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通过应用药物胺碘酮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的治疗效果优于利多卡因,其中胺碘酮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总体疗效,并降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且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