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吉卓玛,阿嘎
(1. 青海省藏医院,青海 西宁;2. 拉萨市曲水县人民医院 护理部,西藏 拉萨)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创伤患者中常见的且较为严重的不良症状,由于骨创伤导致血流凝滞或血液粘稠等,患者手术后因行动不方便和创伤带来的疼痛感,活动量极少,造成下肢静脉无法完成正常的血液回流,最终形成血栓[1-2]。下肢深静脉血栓常常出现于大腿与小腿之间,严重影响患者术后舒适感和生活质量。因此,骨创伤患者术后的护理质量对其康复和减少不良症状发生具有重要关联性。本文将对有效预防骨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其效果展开探讨分析,具体如下。
选取我院2016 年8 月至2019 年8 月收治的接受骨创伤手术的患者26 例进行研究,将其分组,13 例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纳入护理A 组,13 例接受干预性护理的患者纳入护理B 组。护理A 组:男性8 例,女性5 例,年龄56~70 岁,平均(63.73±4.56)岁。护理B 组:男性7 例,女性6 例,年龄55~70 岁,平均(64.12±4.87)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一步展开比较。
护理A 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日常病情观察和换药护理。
护理B 组在护理A 组基础上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深静脉血栓预防。引起骨创伤患者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因素就是活动量过少。因此,在骨创伤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四肢和盆腔周围静脉和静脉内膜。在手术实施过程中,保证患者正确的体位摆放,避免下肢静脉受到挤压,可抬高患者受肢体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抬起高度保持在20°~30°。手术后2 d 内,选择适当厚度的软枕,将其垫在患者侧肢下方,促使患者的髋关节和膝关节保持稍微弯曲,每日可将患者肢体平放2 次,每次不超过0.5 h[3-4]。接受髋部手术的患者,保持其患肢外展中立位,穿“丁”字鞋,双腿中间放软枕。之后,根据患者的耐受力程度,适当增加运动量,比如股四头肌舒张、收缩运动以及踝泵运动等,每次运动时间至少15 min,每日进行4 次运动,不同的运动方式交替进行。保证患者每隔2 h 进行1 次深呼吸运动,促进其胸腔负压提升、静脉血液回流。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一定保证患者肢体暖和,避免因受冷出现血管痉挛,血管痉挛会导致血流减慢进而引起血栓。
(2)心理护理。骨创伤通常为突发伤情,患者没有心理准备,且对治疗的未知感到恐惧和不安。因此患者入院后,及时对其进行心理安抚,尽量缓解患者的紧张、害怕情绪,待患者情绪平稳后,为其讲解相关治疗环节和注意事项,让患者对后续的检查和治疗有充分的思想准备[5-6]。手术后,由于创口较为疼痛,加之对手术效果的一定怀疑和过分担心,患者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等不良心理状况。因此,护理人员多鼓励患者,为其讲述成功例子,增强其治疗信心,同时,多与患者家属沟通,让其了解对患者给予情感支持的重要性。
(3)饮食护理。指导患者食物尽量以低脂肪、高纤维、高蛋白为主,禁食油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保持足够的饮水量,多食水果蔬菜防止便秘,避免因便秘导致的腹内压升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采用Haeeis 关节疗效评分[7-8]。统计两组患者的关节恢复度评分、疼痛评分以及功能评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其临床症状改善程度越明显。
统计两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例数,其临床症状主要为:下肢肿胀、腓肠肌压痛或浅静脉明显充盈等,或者无症状经彩超确诊。
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该问卷表采用百分制,90~100 分为非常满意,80~89 分为一般,低于80 分为不满意。非常满意和一般均计入总满意。
结果显示,护理B 组的关节恢复度评分、疼痛评分、功能评分均高于护理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评分对比(±s, 分)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评分对比(±s, 分)
组别 例数 关节恢复度评分 疼痛评分 功能评分护理A 组 13 3.36±0.51 34.36±5.38 24.76±3.64护理B 组 13 6.67±0.58 43.62±6.21 35.73±4.26 t 15.452 4.064 7.059 P 0.000 0.003 0.001
结果显示,护理A 组患者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3 例,其发生率为23.08%;护理B 组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1 例,其发生率为7.69%。护理A 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护理B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097,P=0.003)。
结果显示,护理B 组总满意度高于护理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n(%)]
骨创伤较多发生于人体骨关节,关节是形成运动的重要部分,所以骨创伤对患者关节功能影响较为严重,进而导致骨创伤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由于运动量的急剧减少,极易产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传统的常规护理中,仅关注患者的骨创伤康复情况,而忽视了其潜在的并发症,导致较多患者术后出现下肢静脉血栓。
本次研究中,给予预防性护理的患者比给予常规护理的患者临床指标评分更高且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概率更低,表明预防性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同时能较好地阻碍并发症发生。预防性护理与常规护理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对下肢静脉血栓这一不良症状的提前阻碍干预,采取有效的康复训练措施,对静脉血栓的形成有较强的控制作用。相比待患者形成血栓后进行病情处理,在患者未出现静脉血栓之前便将其危险因素消除,更能从根本上降低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为其后期治疗奠定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对骨创伤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控制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改善患者骨功能,降低其疼痛感,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给医院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具有极大的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