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早期心理康复对脑卒中预后的影响

2020-12-09 06:10陶庆云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2期
关键词:负性神经功能肢体

陶庆云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 神经内科,广西 桂林)

0 引言

脑卒中是一种普遍多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部分存活患者存在程度不一的后遗症,具有较高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脑卒中经过积极治疗可明显降低死亡率,但对于如何降低致残率仍无有效疗法[1]。有研究指出,早期脑卒中的神经功能在前3 个月可快速恢复,但绝大多数患者存在心理障碍,导致延误了最佳康复时机,影响预后[2]。因此,加强心理护理对改善脑卒中预后就显得至关重要。鉴于此,在本次研究中,研究对脑卒中患者应用早期心理康复的临床价值及对其预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于2017 年12 月至2019 年10 月我院收治的90 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45)中,男性与女性分别为27 例、18 例;年龄50~78 岁,平均(65.20±4.17)岁;脑出血16 例、脑梗死29 例。研究组(n=45)中,男性与女性分别为26 例、19 例;年龄50~77 岁,平均(65.49±4.22)岁;脑出血15 例、脑梗死30 例。两组的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可做对比研究。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n=45)实施传统护理,包括药物指导、日常生活指导、肢体功能康复锻炼等。研究组(n=45)同时结合早期心理康复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心理状态评估。由于脑卒中病情发作较快,多于短短几分钟或数小时内出现言语表达不清、肢体瘫痪等症状,再加上恢复时间较长,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后存在后遗症,这些均会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学习、工作,给其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经济负担。因此,在入院后,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基线资料、性格、病情、心理需求、家庭经济情况等,有效评估其心理状态,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措施。(2)建立双向沟通。护理人员应做到待人真诚、对人热情、工作严谨,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鼓励其主诉内心感受,并表示理解、支持,帮助其宣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将被动沟通转化为主动沟通;尽可能满足患者需求,充分尊重其隐私;多给予陪伴、关心,使其感受到人文关怀; 鼓励患者多接触病友,有助于减轻孤独感、陌生感。另外,还应创设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的治疗环境,使其保持一个轻松愉悦的心态面对治疗,耐心向患者讲解脑卒中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其对自身疾病的知晓程度。(3)心理康复。护理人员应巧妙应用护理心理学技巧,尽快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鼓励其讲述自己的心理压力,充分调动亲情力量,帮助其舒缓压力,提高配合治疗主动性。可采取不同缓解负性情绪的方法,如轻音乐疗法、心理支持、移情、行为矫正治疗等。患者容易对自己病情恢复存在过低或过高期望,应告知其自身病情现状,包括病情发展程度、治疗情况以及下一步治疗情况,还可向其分享成功案例,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另外,护理人员还可帮助患者制定康复计划,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由简单到复杂过渡;护理人员与家属应多鼓励和肯定患者的每一微小进步。告知家属多鼓励、理解患者,使其意识到家属情感支持对减轻脑卒中心理障碍的重要性。

1.3 观察指标

评价及对比两组的:①心理状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 D S)、焦虑自评量表(S A S),分值越高则表明抑郁、焦虑程度越严重。②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0~42 分,分值越高则表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高。③肢体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FMA)量表,分值越高则表示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研究所得数据纳入SPSS 21.0 软件中进行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对比

研究组的SDS、S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对比(±s, 分)

表1 两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对比(±s, 分)

组别 n SDS SAS研究组 45 39.55±2.04 40.03±2.19对照组 45 50.07±3.11 50.85±3.26 t 18.974 18.482 P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NIHSS、FMA 评分对比

研究组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FMA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NIHSS、FMA 评分对比(±s, 分)

表2 两组患者NIHSS、FMA 评分对比(±s, 分)

组别 n NIHSS FMA研究组 45 3.77±0.21 95.12±3.11对照组 45 4.65±0.60 88.10±2.47 t 9.286 11.857 P 0.000 0.000

3 讨论

脑卒中早期康复干预对改善预后有很大影响,可降低后遗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但绝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均伴有程度不一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甚至自暴自弃、抗拒治疗,导致耽误最佳康复时机。有资料显示,脑卒中治疗后早期抑郁发生率高达41%~45%,多与病情突发、致残、早期负性情绪、运动功能障碍、社会家庭地位改变等因素相关[3-4]。脑卒中早期心理障碍发生是生理、心理、社会等多因素作用下的结果[5]。因此,加强早期心理康复对改善脑卒中预后十分关键。在本次研究中,将心理状态评估、建立双向沟通、心理康复等措施贯穿于早期心理康复全程中,通过根据患者实际心理状态展开针对性心理疏导,并在沟通过程中取得患者信任,根据心理学技巧,实施一系列减轻心理负担,缓解抑郁、焦虑、不安等情绪,充分调动患者积极性,以乐观心态配合治疗,促使实现早日康复的目标。

本研究表明,研究组的抑郁、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应用早期心理康复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从而进一步舒缓心理压力。研究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应用早期心理康复干预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有利于加速康复进程,改善预后。研究组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应用早期心理康复干预可促使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改善肢体瘫痪症状,继而提高患者自理能力。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患者应用早期心理康复干预,可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减轻其心理负担,对促进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有很大帮助,预后良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借鉴价值。

猜你喜欢
负性神经功能肢体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