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慢性肝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研究

2020-12-09 06:10何志青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2期
关键词:负性肝病病情

何志青

(山西省大同市第四人民医院,山西 大同)

0 引言

慢性肝病患者的病程一般较长,在长期的疾病困扰下,除引发消化系统功能障碍或肝肾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造成生理不适外,也给患者形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所以慢性肝病患者在治疗后的预后效果上一般较差[1]。因此针对于慢性肝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需要形成较为针对性的护理,从患者心理因素中入手,排除患者心理压力及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情绪状态积极性,保持平稳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提高预后质量[2]。为进一步分析慢性肝病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以我院80 例慢性肝病患者的护理工作展开具体分析比较,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 年4 月至2019 年4 月诊治的慢性肝病患者80 例,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男性32 例,女性8 例,平均年龄(72.3±10.2)岁,平均病程(8.9±2.3)年。研究组患者男性30 例,女性10 例,平均年龄(71.9±10.4)岁,平均病程(9.0±2.2)年。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纳入标准:①全部患者皆于我院接受临床诊断,并确诊为慢性肝病,符合临床诊断标准[3];②全部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明确,自愿参与研究实验,签署知情同意书;③全部患者未合并有其他较严重的脏器疾病,如心力衰竭等;④全部患者一般资料完整,接受随访工作,随访资料完整;⑤全部患者无精神疾病,具有良好的交流能力。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或未于我院接受临床诊断的患者;②不了解本次研究实验或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实验的患者;③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④不接受随访工作或不配合护理工作的患者;⑤具有精神疾病、智力障碍或不能够良好沟通交流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家属讲述慢性肝病的危害,给予患者及家属用药资料,并对患者日常生活中注意事项进行健康宣教[4]。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护理。首先,应提高患者对病情的认识及了解程度。多数慢性肝病患者由于多年受疾病影响,形成了对病情的排斥心理,对病情的改善措施与治疗效果的重视性不足,对病情治疗无依从性与信心,所以病情在治疗后预后质量不佳。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及家属对于病情的认识,通过展开知识讲座的方式,向患者及家属普及慢性肝病的相关知识或通过健康手册简单地描述慢性肝病,使得患者对自身病情有初步认识,提高患者对病情的接受程度,并提升对病情治疗的重视性与依从性。其次,应排除患者的负性情绪[5]。多数患者在病情困扰下形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长时间的病情影响又逐渐加重心理压力,许多患者对病情及治疗有较多的负性情绪,心理上容易形成恐慌感、焦虑感等,不利于病情的改善。所以护理工作中需要展开心理护理,排除患者的负性情绪。一方面,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获得患者的信任,从而了解患者心理压力来源,并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还需不断鼓励患者,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例如通过散步、听音乐、适当锻炼等方式转移注意力,排除负性情绪。另一方面,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形成倾听、共情式的护理干预,不仅能获得患者的信任,也需要充分信任及尊重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重视患者心理变化及反应,及时给予患者关注,通过引导患者主动表达心理情绪,认真倾听,并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向患者表达自身能够理解的情绪态度,从而建立起与患者的共情机制,这更有利于患者对护理人员及护理工作形成认同感,在患者心理负性情绪的消除上更加有利,也更能够提高患者对病情改善的信心[6]。最后,心理护理干预需要渗透于患者的日常生活中,由于慢性肝病患者对于病情的了解不深,所以在注意事项的认识上不高,部分患者可能由于被隔离治疗产生恐惧感或紧张感,心理干预护理需要基于患者的情绪状态,给予患者情绪疏导,护理人员需解释与分析隔离治疗的原因,并积极与患者沟通,使得患者负性情绪得以消除。另外,在患者的日常饮食中,许多可能造成肝脏负担的食物被禁止摄入,但部分患者可能对饮食有自身的喜好,在难以得到满足时可能产生心理排斥感,对自身病情感到否定,陷入负性情绪中。心理护理干预应从饮食结构不合理、对病情的危害分析中入手,使得患者了解缘由,并为患者建立其所喜爱并有利于病情的饮食食谱,在患者生活中进行有效干预。将心理护理落实于患者日常生活中,目的在于全面关注患者日常生活中引起心理状态变化的因素,并针对性地排除负性情绪,使得患者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更加主动地做好自我护理工作,提高生活质量。

1.3 观察指标

生存质量评分以慢性肝病问卷(CLDQ)[7]进行评估,其中包括有6 个项目:腹部症状项目总分为21 分、乏力项目总分为35 分、系统症状项目总分为35 分、活动能力项目总分为21 分、情感功能项目总分为56 分、焦虑项目总分为35分,分数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高。抑郁情绪以抑郁自评量表(SDS)[8]进行评估,分数越高表示抑郁程度越重。

1.4 统计学分析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 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存质量比较

对照组在CLDQ 各项目领域得分皆低于研究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生存质量各项目对比(±s, 分)

表1 生存质量各项目对比(±s, 分)

项目 对照组 研究组 t P腹部症状 14.3±2.5 17.2±2.3 5.399 <0.05乏力 27.3±2.5 30.2±2.1 5.618 <0.05系统症状 25.9±2.1 29.3±1.9 7.593 <0.05活动能力 15.7±2.5 17.9±2.4 4.015 <0.05情感功能 44.2±2.4 50.2±2.3 11.416 <0.05焦虑 24.7±3.0 29.8±2.4 8.396 <0.05

2.2 抑郁度评分比较

抑郁度评分中,以SDS 进行评估,护理前,对照组与研究组得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对照组与研究组得分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抑郁度评分比较(±s, 分)

表2 抑郁度评分比较(±s, 分)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64.3±8.4 60.3±8.8研究组 64.6±8.3 48.3±5.3 t 0.161 7.388 P>0.05 <0.05

3 分析与讨论

慢性肝病是肝脏慢性病变的一种表现,多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肝脏功能难以维持正常生理机能需求,从而造成患者机体正常功能受限。患有慢性肝病的患者大多病程较长,慢性肝病对于患者产生的生理影响与心理影响皆较重,所以多数患者在病情控制及治疗后,预后质量并不佳,因此提高慢性肝病患者预后效果的主要因素在于患者心理状态的调节与改善。心理干预护理是作用于患者心理层面的护理工作,采用心理干预护理措施,建立与患者的紧密联系,获得患者的信任,有利于在与患者沟通中逐渐排除患者负性情绪,促进患者保持良好、积极的心理状态,更好地配合治疗工作,促进病情的改善。本次研究表明,在常规护理措施中增加心理干预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在患者抑郁情绪的改善上具有实际作用,这都说明了在心理干预护理措施下,患者心理状态受到了影响,向积极、健康的心理情绪转变,能够使患者更好地接受自身病情情况,掌握自我护理常识,提高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慢性肝病患者的心理情绪状态直接影响患者预后效果,所以在护理措施中,应结合心理干预护理给予患者心理层面的护理服务,疏导患者负性情绪,促进患者形成积极心态,从而提高患者病情预后质量,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负性肝病病情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任何类型的咖啡都或能降低慢性肝病风险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GW7647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作用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