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燕
(江苏省镇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 镇江 212002)
伤口换药一般使用传统的干性换药方法,敷料的价格比较便宜,能够保护创面,促进创面伤口吸收[1]。但是很容易出现敷料渗漏,敷料出现粘连从而造成伤口结痂,再更换敷料过程中会造成二次创伤,不利于伤口愈合[2]。伤口在密封,湿润的环境中有利于促进表皮再生。使用湿性敷料有利于缩短伤口愈合时间,促进上皮细胞的生成,降低感染的概率。
选择80例在门诊进行伤口换药的患者,实验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50~83岁,平均(58.72±1.32)岁。有17例患者的创面污染程度为轻度,有15例患者创面污染程度为中度,有8例患者创面污染程度为重度。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51~82岁,平均(59.18±1.11)岁。有16例患者的创面污染程度为轻度,有15例患者创面污染程度为中度,有9例患者创面污染程度为重度。
患者进入医院后,对伤口的情况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的活动自理情况,创面情况,家庭支持评定,身体状况等,还需要向患者讲解治疗以及护理的重要性,让患者了解换药的重要性。讲解换药的流程以及注意事项。在对照组中使用传统干性换药方法,先对伤口清洗,早期可以少量多次使用机械清创,去除坏死组织,将正常组织避开。使用科学的方法评估伤口,并根据评估的结果选择使用碘伏纱布覆盖,还是使用油纱进行覆盖,对于伤口较大的情况,可以使用碘伏纱布进行填塞,之后使用无菌纱布进行包扎。根据患者渗液的情况进行换药。在实验组中使用湿性愈合理论。先对患者的伤口进行清洗,在早期可以使用少量多次使用机械清创,去除坏死组织。使用将清创胶涂在创口上,让创口处于湿润但是没有浸润的情况,使用透明贴对创口的情况进行密封,有利于促进坏死组织溶解。如果创面出现感染的情况,可以使用银离子敷料外敷。在换药时,使用无菌的生理盐水进行清洗伤口,根据伤口的渗液的情况调节换药的时间。清创后,患者的伤口内还有积液,积脓的情况,可以使用不同的湿性敷料,比如,渗液过多的患者可以使用藻酸盐吸收性的敷料,对于肌腱或者骨骼出现暴露的患者,可以使用清创胶,有利于保持湿润,防止出现伤口脱水,坏死的情况,还可以清除伤口边缘的衰老细胞。
使用SPSS 22.0统计,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卡方检测。P<0.05,那么差别较大。
实验组的换药间隔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分别为(1.45±0.65)天,(15.38±1.66)天;对照组的换药间隔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分别为(0.76±0.15)天,(20.46±2.33)天;差异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中有8例患者表示无效,有10例患者表示有效,有22例患者表示显效;实验组中有2例患者表示无效,有9例患者表示有效,有29例患者表示显效;差异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的门诊换药护理过程,护理环境,护理技能,服务态度以及总满意度的情况分别为(23.66±0.25),(25.21±0.18),(23.77±1.06),(23.77±1.86),(91.75±3.69);对照组的门诊换药护理过程,护理环境,护理技能,服务态度以及总满意度的情况分别为(18.75±1.52),(17.55±2.59),(19.76±1.59),(16.48±6.56),(78.65±5.28);差异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伤口换药的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要先进行清创,如果仅仅使用机械进行清创,难度较大,不容易操作[3]。在换药时使用传统的干性换药方法,换药间隔时间较短,换药次数比较多,增加患者往返医院,承受换药痛苦[4]。有些敷料会与伤口产生粘连,很容易造成二次创伤,增加患者痛苦。使用湿性愈合理论,选择新型的敷料进行换药,创口在水凝胶下可以进行自溶性清创,还需要配合机械清创,有利于清除伤口中坏死的组织,避免伤口感染。湿性敷料换药的次数较少,换药时间间隔较长,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伤口由于处于湿润的状态,有利于促进表皮再生。
本文中选择80例在门诊进行伤口换药的患者,使用伤口湿性愈合理论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明显小于使用传统干性换药方法的患者,并且患者换药间隔时间增加,治疗效果出现明显改善,患者对护理环境,门诊换药护理过程,服务态度,护理技能等情况满意度较高。
在门诊伤口换药的患者中使用伤口湿性愈合理论,有利于促进伤口愈合,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换药间隔时间,让患者感到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