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育玲,秦 然,蓝冬梅,蒙进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广西 桂林 541002)
CT增强扫描是临床诊断常用的影像学技术,其通过快速法将含碘造影剂注射至静脉内部,使造影剂随血循环进入至靶器官动脉内,行扫描操作[1]。为保证增强扫描的精准性,需要使用高压注射器在短时间内注射特定剂量的造影剂,可能导致外周留置针导管外渗等不良后果。为此,建议临床外周血管穿刺困难的病人使用深静脉置管方法减少穿刺次数,降低血管损伤几率,减轻穿刺痛苦。本研究选取70例CT增强检查患者,用于分析锁骨下深静脉置管的应用效果。
本研究主体为2018年7月~2020年2月共70例锁骨下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行CT增强检查。患者主要来源于重症ICU和肿瘤科、康复科等临床科室。其中,男患39例,女患31例;年龄范围介于20~76岁,平均(40.26±0.48)岁;检查部位:盆腔5例,颅脑10例,胸部20例,腹部35例。将深静脉作为静脉通道高压注射造影剂进行增强检查的条件:①深静脉留置导管留置时间不超过15天;②普通型深静脉导管型号需要选择16#或标注耐高压注射的深静脉导管;③注射造影剂流速不超过5.0 ml/s;④部分病人外周血管不佳的,建议临床先行深静脉留置导管后再进行CT检查。
1.2.1 深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
病人到检查室后,由CT护士查看深静脉导管留置位置和通畅情况,并与临床医生确认导管留置的时间和型号,初步判断是否适用高压注射。根据受检部位合理摆放体位,在高压注射器上安装高压注射针筒,抽取特定量的非离子型造影剂,将延长管连接后,使管内空气排尽,注射针头朝下,放置检查床边备用。在实行高压注射操作时,先将深静脉导管可来福接头取下,用乙醇(75%)消毒接头,而后接20 ml生理盐水注射器,回抽见血后快速推注盐水,如果推注通畅,且无渗漏,则连接高压注射器延长管,以扫描部位为标准,确定注射量与注射流速。注射总量设定为1.5 ml/KG/体重,注射流速根据病人体重设定为2.5~4 ml/s。开始进行高压注射,并予以扫描。待扫描完成后,患者并无出现不良反应,则可将导管与延长管分离,推注20 ml生理盐水,保证推注通畅,管腔内无残留造影剂。而后用乙醇(75%)消毒接头,再与可来福接头接上并固定好。
1.2.2 护理方法
在抽取造影剂后,应将高压针筒与延长管腔中的气体排尽,保证注射头朝下。同时检查导管的通畅性,是否存在堵管情况。备好抢救器械与药品,防止意外情况。
检查中,予患者连接心电监护,护士严格无菌操作,将可来福接头取下,并对导管口行消毒处理,连接高压注射器,预注射生理盐水20 ml,观察患者无不适反应后,按下注射键开始扫描,根据扫描延迟时间记录患者高压注射药物前、注射过程中及注射后心律、心率的变化。
检查后,分离延长管,并推注生理盐水,消毒接头与导管口并接好,用无菌纱布裹住,有效固定。告知患者多饮水,加快造影剂排泄,并留观30 min,留置导管可用于输液。同时观察并发症征兆,给予及时处理。
记录患者舒适度(利用自制评价表进行测评,包括心慌心悸、热感和其他胃肠不适、过敏反应等,计100分,>60分为舒适)与CT扫描情况,以及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
患者的舒适度为均高于92%,扫描期间心律、心率、血压无明显异常波动情况。
所有患者注药通畅,清晰显影,且增强注射成功率达100%。
锁骨下深静脉置管所选用的硅胶导管柔韧性好,不对血管造成明显刺激。患者在接受CT增强扫描后,可继续通过置管进行输液等治疗,无需反复穿刺,可保护浅静脉,降低感染率[2]。置管的静脉选择多为股静脉、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但股静脉置管的固定难度大,容易继发感染。颈内静脉置管的脱出率高,且会限制头颈部活动,易导致多种并发症。相对而言,锁骨下深静脉的安全性更高,导管易固定,是深静脉置管的首选静脉。置管期间应该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执行操作,实时观察患者反应,预防不良反应[3]。检查前应对患者行心理护理,讲解置管操作的标准化与无痛性,缓解其心理压力,取得患者的高效配合。同时应严格检查导管情况,备好抢救物品,做好应急处理准备。检查中,应避免堵管,并记录患者反应,观察扫描情况,进行及时调整,保证扫描顺利。检查后,需消毒固定接头和导管口,告知患者留观,给予并发症预见性护理。
结果中,患者的增强检查成功率、患者舒适度、显影效果等指标均较佳。说明锁骨下深静脉置管具有实用性,可保证CT增强扫描的规范性与安全性[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