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雪梅,瞿 芳
(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2)
呼吸衰竭主要是肺部功能不能正常通气以及换气功能受到阻碍,因而使得气体不能有效进行转换,会伴随有感染、心衰等并发症,不易根治[1]。呼吸衰竭患者会感觉呼吸急促、搏动性头痛等,严重的会使患者生命遭到威胁,治疗以使患者呼吸畅通,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为原则[2]。此研究以观察分析急诊呼吸衰竭患者在抢救治疗过程中的治疗和气道护理为目的,具体报道如下。
以本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44例急诊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2例。对照组男10例,女12例,年龄49~70岁,平均(60.6±2.7)岁,心力衰竭10例,重症肺炎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例。研究组男11例,女11例,年龄51~70岁,平均(60.4±2.5)岁,心力衰竭9例,重症肺炎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数据具有可比性。所有对象全部都自愿参与,并且签字确认,本院伦理委员会已审核通过。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采用常规护理。
研究组患者在入院之后,立即使用有创呼吸机进行通气治疗。在对患者进行治疗之后,对患者气道进行专业护理。在插管之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按照操作的步骤规范操作,保证患者不会受到病菌感染。对患者讲解相关的知识,向患者宣传气道插管的必要性,必要时可以给予患者一定的鼓励,使患者不排斥护理人员并且对护理人员有信心,要了解患者相关的病史,以防发生意外事故。用约束带固定患者,以免插管途中因为患者自身的原因而使插管掉落。
在插管之后,将插管固定,防止患者在不舒适的情况下挣脱插管。要按时的监测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做好记录,及时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防止其阻碍患者呼吸。患者翻身时,至少需要两位护理人员到场,帮助其翻身,以免插管掉落。所有的程序必须规范化进行。患者如有异常,应该立即上报,并寻求解决办法。
对比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在术后的住院时长以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采用SPSS 20.0处理,用%表示并发症发生率,用均数±标准差代表术后的住院时长,如果比较结果为P<0.05,则所得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显示,对照组的患者术后的平均住院时长为(28.4±5.1)d;研究组的术后住院时长为(22.1±3.8)d,其P值为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经研究所得,研究组中无肺部感染患者,对照组中有5例;研究组中有1例肺气肿,对照组中有7例;研究组中有2例自发性气胸,对照组中有9例。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病率为13.64%,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病率为9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呼吸衰竭在临床上分为一型和二型,针对不同类型的呼吸衰竭,使用的治疗方案也存在差异[3]。呼吸衰竭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易发人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患者在日常可以做适量运动,增强自身的体魄[4]。在临床主要使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
现临床使用的有创呼吸机可以使肺内气体交换,并且降低人体自身的消耗,以此来获得身体所需的氧气。在治疗后,患者的生命特征平稳,对其进行气道护理,使患者的病痛减轻,恢复更快。此研究对患者的气道护理主要分为插管前、插管后两个步骤,对护理人员有严格的要求,护理人员能够更加细心的护理病人,并在心理上鼓励病人。患者在插管前能够了解到相关的插管知识以及必要性,减少患者的陌生感,使患者心理放松。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在术后的住院时长短于对照组患者,患者能够更快的恢复。
综上可知,急诊呼吸衰竭患者在抢救治疗过程中的治疗和气道护理非常重要,要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治疗及时可以使患者的生命不再处于危险之中,全面气道护理可以保证患者在后期能够更快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