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红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一病区,江苏 南通 226000)
老年痴呆,即“阿尔茨海默病”,属于一种起病较为隐匿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认知功能下降、行为障碍、失语、记忆减退等,且该病具有持续时间长、发展缓慢等特点,如若不及时治疗,还会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1]。对此,本文选取了我院在2018年10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应用整体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报告如下。
筛选76例本院在2018年10月~2019年12月期间接诊治疗的老年痴呆患者进行研究,将其按照随机抽样的方式分为2组,即:比对组、研究组。其中,比对组纳入38例,男性22例,女性16例,最小年龄62岁,最大年龄77岁,均值(69.54±1.28)岁;研究组纳入的38例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5例,最小年龄64岁,最大年龄79岁,均值(71.49±1.10)岁。通过对2组老年痴呆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的分析和比较后发现,2组之间差异较小,存在可比性,P>0.05。
比对组:常规护理,具体包括:患者各项不良反应的观察、按时按量用药和饮食干预、运动指导等。
研究组:整体护理,主要干预内容如下:(1)加强沟通与交流。在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护理工作人员必须要及时与患者沟通,充分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并嘱咐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对患者的不良情绪给予针对性的疏导,从而较好的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2)语言训练。部分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失语的情况,因此,护理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陪伴的方式鼓励患者尽量多讲话,还可以为患者播放相应的语言恢复训练单词,鼓励患者进行跟读,促进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2]。(3)记忆训练。护理人员可以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以往的生活信息,与此同时,还可以嘱咐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到熟悉的地方、复述曾经的语言并引导患者回忆以往的事件;(4)智力训练。护理人员还可以根据患者自身的喜好安排相应的娱乐活动,如:下棋、推理等,使患者可以更好的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转移其注意力,训练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3]。(5)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在实际恢复的过程中,医院内相关的护理人员还可以根据患者自身病情的发展情况为其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锻炼患者学会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另外,对于部分行动不便的老年痴呆患者,必须要做好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聘请专业的陪护人员,防止意外事件的出现[4]。
分析和观察2组老年痴呆患者在分别经过常规护理、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后的临床效果,具体包括: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护理满意度情况。
研究所需全部数据均应用EXCEL表格进行统计,在SPSS 24.0软件下完成分析与处理,老年痴呆患者在护理干预后临床效果的计量资料以(±s)代表,t检验,P<0.05为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
在常规护理、整体护理干预后,2组老年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相比较来说,研究组明显高于比对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资料见表1。
表1 2组老年痴呆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的分析与比较(±s)
组别 n 认知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护理满意度研究组 38 21.54±3.46 30.45±4.57 91.26±1.55比对组 38 17.46±2.98 25.67±3.12 85.43±2.06 t - 5.51 5.33 13.94 P - 0.00 0.00 0.00
老年痴呆,作为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家族遗传史、头部外伤、甲状腺疾病、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密切的关联,一般情况下,该类疾病会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而出现严重化,甚至表现为完全丧失生活能力,截止目前,对于该类疾病,临床上仍然是以预防和药物控制为主。
在本次研究中,结果表明:在常规护理、整体护理干预后,研究组38例老年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为(21.54±3.46),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30.45±4.57),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1.26±1.55),比对组38例老年痴呆患者的相应指标分别为(17.46±2.98)、(25.67±3.12)、(85.43±2.06),相比较来说,研究组明显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原因分析为,对于老年痴呆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护理工作人员必须要抓住患者的心理变化特征,充分掌握其内心想法,并采用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疏导,拉近与患者之间的心理距离,提高患者的配合度[5]。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可以通过语言、记忆、智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等方面来进行干预,从而较好的改善患者的各项不良症状,稳定患者的病情。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痴呆患者,在实际治疗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患者病情发展的具体情况实施整体护理干预的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提升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护理满意度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