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泡性淋巴瘤FDG代谢特性及PETCT临床应用价值

2020-12-09 21:56
关键词:滤泡淋巴瘤病灶

路 萍

(青海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青海 西宁 810007)

滤泡性淋巴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淋巴瘤疾病类型,患者呈现无痛性淋巴结肿大现象,多部位淋巴组织可能受到侵犯,各个器官均会受到涉及,部分患者展现出节外表现。在患病初期,大多数患者没有任何症状[1]。例如,淋巴瘤常见的体温升高、体重减轻、盗汗现象,在滤泡性淋巴瘤患者身上比较少见。也是由于这种原因,很少有患者在滤泡性淋巴瘤初期通过检测发现,这就会耽误临床治疗的时间,因而,通过PET/CT方法,对患者进行FDG代谢检测,有利于提高临床检验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争取时间,促进患者预后。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40例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40例滤泡性淋巴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中男性31名,女性6名。年龄15~76岁,平均年龄(54.23±3.62)岁。

纳入标准:患者经过病理检验,患有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具有清醒意识,对于所接受的项目比较了解。

排除标准:患有精神类疾病和其他恶性肿瘤,身体状况以及精神状态较差。

1.2 仪器与方法。

40例患者采用GeminiGXL16PET/CT,显像剂18FFDG 为科室自行生产合成。在进行检测之前,40例患者禁食12小时,采取仰卧位,保持心情舒缓、平静,避免剧烈运动,血糖水平控制在4.8~7.9 mmol/L,按照体重综合计算方法0.15 mci/kg(lmci=3.7*107Bq)给予患者静脉药物。在给药一小时之后,进行图像采集。患者检查前要排空膀胱。由三名以上核医学医生独立阅片,对图像进行综合探讨,意见相左时,由综合讨论小组具体决定。在患者检测之后,采用化疗与放疗方法,对患者进行集中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随访。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种影像分析方法、病灶数量、淋巴结浸润范围,并对具体代谢数值,进行相关分析,对比病理研究成果。

2 结 果

对滤泡性淋巴瘤患者进行图像分析发现,I期患者24例,II期患者占比13例,III期患者占比2例,IV期患者占比1例。患者的结外器官呈现受累及状态,尤其是扁桃体、消化道、肝、肌肉等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累及情况。I、II期患者病灶SUVmax(9.9±3.4),III、IV期病灶SUVmax(13.0±4.4),两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t=0.212,P>0.05)。

随访诊疗记录情况,一次检查完全反应人数33例,多次检查完全反应人数2例,肿瘤残留人数2例,发现新病灶3例。

3 讨 论

PET/CT检测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疾病的生理代谢状态,尤其是根据滤泡性淋巴瘤FDG代谢特性,找寻具体的病灶位置。这种仪器可以通过完整的显像系统,对病人进行快速全身扫描,获得功能代谢图像以及解剖图像。这种三维立体成像结合技术,可以准确有效地反映出滤泡性淋巴瘤患者的代谢特征,尤其是病变累及情况、淋巴结节状态、病灶组织结构。从本文研究可知,通过这种滤泡性淋巴瘤FDG代谢特性联合PET/CT检测方法诊断方式,淋巴瘤诊断准确率可以达到96.7%。通过这种检测方式,患者可以在患病早期,发现原发病灶,这对于患者的放疗、化疗具有比较明确的指导作用,利于患者预后,可以改善患者治疗之后的复发状况。

有研究指出,通过这种PET/CT检测,患者可以进行一次全身断层显像,这是其他设备无法实现的检测功能,除了发现滤泡性淋巴瘤患者的原发部位病变之外,还可以对于淋巴瘤的转移情况,以及其他组织器官和骨骼的累及情况,进行系统性分析,协助医生全面系统了解患者的肿瘤发展情况,对预后进行判断与指导。尤其是对患者的纤维化、坏死组织进行鉴别,快速查找病灶,找寻原发病灶,通过靶区定位,确定代谢活跃的病灶范围,从而进行更加精准的放射治疗,避免大面积放射疗法损害患者的健康组织,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2]。

综上所述,PET/CT检测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出滤泡性淋巴瘤患者的代谢特征,应用在临床诊断当中,可以显著提高患者肿瘤发展程度、检测的准确性,利于患者预后,值得借鉴推广。

猜你喜欢
滤泡淋巴瘤病灶
腮腺沃辛瘤淋巴间质的免疫病理特征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剪切波弹性成像在乳腺不同深度病变中的可重复性评价
以皮肤结节为首诊表现的滤泡性淋巴瘤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巨滤泡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2例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声辐射力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对甲状腺滤泡型肿瘤的诊断价值
AP—4、EZH2基因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病灶中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肿瘤专家眼中的癌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