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异化劳动到共产主义: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逻辑

2020-12-09 14:24徐文文
关键词:手稿共产主义异化

徐文文

(辽宁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其早期思想从孤立个人转向社会关系的标志性著作。以“人的解放”为核心,为解答“历史之谜”,马克思以异化劳动为突破口,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生产下的异化劳动发现共产主义,主体指向“工人解放”,通过扬弃异化劳动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从私有财产、异化劳动、人的本质与共产主义的辩证关系中,对人的解放思想的生成逻辑作了详细的论证。应该说,马克思在《手稿》中对人的解放思想的阐释是在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的异化、劳动与资本的对立以及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全面异化的基础上,最终阐述了扬弃异化劳动,即“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1]78,是关于真正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矛盾的理论。这对我们今天增强理想信念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人的解放与异化劳动批判

《手稿》中马克思以资本主义经济事实的外部分析为出发点,围绕对私有财产整个历史运动过程的剖析,在经济关系上把握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的解放”的逻辑线索。因而不仅在经济批判中找到了人的解放的前提和条件,而且进一步阐明了共产主义发生的历史必然性。

(一)私有财产、异化劳动与人的本质的对立

《手稿》中,马克思提出“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1]89,进而马克思“从当前的国民经济的事实出发”[1]47,对工人的劳动同劳动的产品、同他的生产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对象性的描述。在对事实的描述过程中马克思引出了“私有财产”“异化劳动”等概念。一方面,从内在的性质而言,《手稿》中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形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私有财产问题与劳动异化是相伴而生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具有指向的同一性和关联性。另一方面,马克思在《手稿》中更倾向于以异化劳动的概念为切入点,运用大量的篇幅从工人及其产品的异化,详细地分析资本主义条件下异化劳动产生的经济事实,继而揭示出对象化、异化劳动背后隐藏的“私有财产”之间的关系。可见,从异化劳动剖析人的解放更具有直接性,所以本文的阐述也从异化劳动谈起,归纳出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下与人的本质的两种对立。

1.异化劳动与人的本质相对立。人的本质是创造性的活动,是劳动。因而劳动应该是自愿的,是人的目的,是人的自主活动,是与人的存在同一的,即“自由自觉的活动”。而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的生活境遇却是“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就越贫穷……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1]47。这种不对称的工人与生产的关系,究其本质是作为一种劳动过程,渐趋为一种现象,即劳动的现实化表现为工人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异化。这“意味着他的劳动作为一种与他相异的东西不依赖于他而在他之外存在,并成为同他对立的独立力量”[1]48。工人的活动不属于自己,而是一种异己的、替他人服务、受他人支配的强迫的“不由自主的活动”,马克思由此推论出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的异化。显然,在《手稿》中,马克思从劳动产品与劳动者本身相敌对的社会现实,引出劳动异化的概念并没有结束,他进而意识到更为深层的结果是“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1]54。此时,这种关系显然与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相对立,也必然是与人的本质相矛盾的表现。这也预示着马克思的异化思想突破了单纯的“劳动异化论”而扩展到整个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即“社会关系的异化”,为工人的解放包含了普遍人的解放奠定了立论依据。

2.私有财产与人的本质相对立。“私有财产的关系潜在地包含着作为劳动的私有财产的关系和作为资本的私有财产的关系,以及这两种表现的相互关系”[1]63,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私有财产的这种关系的典型表现形式为资本与劳动的关系。从历史发展来看,诚如国民经济学家的分析,最初的“天堂般的原始状态”[1]124下,“资本是积累的劳动”[1]124,劳动与资本两者是统一的,“作为积极的条件而互相促进和互相推动”[1]68。随着对国民经济学家和黑格尔的劳动理论的批判,马克思以人的本质为依托,把工人与劳动联系起来考察,把“物”的形式的存在与“人”的劳动联系起来,发现私有财产关系下,劳动与资本关系由统一走向对立的规律性。虽然起初的劳动,人是为了自己的生活资料和再生产的资料进行生产劳动,此时劳动产品对劳动者来说只具有生产性或非生产性消费的意义,劳动是人的对象化活动,是人表现自己生命的一定方式,因而劳动也是作为人的能动的资本。但是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在现实的资本主义关系中,工业的发展打破了最初劳动的“自然分工”,孕育了“真正的分工”,形成自由的、完成了的资本,正是私有财产制度阻碍了自由自觉的劳动。一方面,资本统治着工人的劳动。劳动与资本发生分离,“工人知道资本家是自己的非存在,反过来也是这样;每一方都力图剥夺另一方的存在”[1]68。而人的劳动就成为了财富的源泉,是资本家活的资本的存在。劳动成为可以由资本家自由支配的资本或者商品,它的存在完全丧失了劳动的主体特质。其结果是工人及其劳动完全被资本家所支配,劳动与自身相对立,而不再是人的活动和人独特的存在方式。另一方面,资本支配着工人的劳动产品。资本家在私有财产下,作为资本人格化的化身一定程度上占有“对劳动及其产品的支配权力”[1]19和私有权。“工人对自己的劳动的产品的关系就是对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1]48,失去了人的劳动产品的丰富性,工人的劳动单纯地成为了没有内容的抽象物,劳动对人来说成为一种强制和被迫的活动而与人的本质相对立。因此,劳动本身的异化是现实的劳动自身解体的结果,根本原因是资本对劳动过程的支配。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关于私有财产的概念是从异化劳动中、从对象化中得出来的,异化劳动生产出了私有财产,而不是私有财产带来了异化劳动。所以,私有财产是工人对自然界和对人的本质相异化的产物、结果和必要前提。

(二)扬弃私有财产、异化劳动的必然性

《手稿》中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形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的统一体,二者的关系,在哲学上,表现在对象化活动和人对对象的关系这两个不同方面,在现实中,则表现为对工人以及对所有人的压迫。显然马克思的研究不是仅停留在揭示私有财产产生的原因,而是要进一步探寻如何消除私有财产导致的分离。这种扬弃的必然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从私有财产的角度看,要摆脱资本与劳动的对立,扬弃私有财产则成为人的解放的必由之路。由于私有财产关系对人的统治或者说奴役使得人与真正的人发生背离,人的财产与真正的人和社会的财产发生背离。在现实的资本原则的统治之下,人的自主的活动被贬低为被迫谋生的手段,甚至连人本身都“沦为资本的奴隶”,被当作商品(劳动力、人力)供资本家买卖,为实现资本的自我增值服务。一旦“劳动和资本的这种对立达到极端,就必然是整个关系的顶点、最高阶段和灭亡”[1]63。而如果没有工人劳动的异化,就不会有生产过程中资本对劳动的统治,更没有属于资本家的私有财产,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对立关系也就不存在。社会要从富有奴役性的私有财产制度中解放出来,唯一的解决途径就是摆脱这种“统治”关系,通过对私有财产的扬弃,实现工人解放来完成。

二是从异化劳动与工人和非工人的关系来看,异化劳动无论是对工人还是非工人都是人与真正人的背离,唯有异化劳动的扬弃,“才成为对他来说是对象性的、现实的关系”[1]56。一方面,对工人而言。异化劳动是工人创造出来的东西即反过来否定自己,它存在于人的身上、存在于人与人的关系之中,导致工人的活动成为不自由、受他人压制的活动。工人没有成为劳动的社会性质的主人,反而是社会发展的奴隶,人的本质、人的社会性不再以人的劳动为体现,反而在劳动中被丧失。在异化的社会,一个没有独立意识的人,“靠别人恩典为生的人,把自己看成一个从属的存在物”[1]87,不摆脱这种异化,人也就把自己等同于动物的层面上去了。另一方面,对非工人而言,工人的劳动不属于工人自己,当然就会被剥削者占有,也就是说非劳动的人占有了非自身的劳动。这种占有表面上是一种占有,究其实质为“凡是在工人那里表现为外化的、异己的活动东西,在非工人那里都表现为外化的、异化的状态”[1]59。显然,他们虽然拥有了工人的劳动产品以及由这些产品带来的享受,这些都是他们与工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不是人与世界的关系的实现。从这层意义上来说,非工人拥有的私有财产也存在同人的本质、人与人之间的异化,他们不能体味到现实劳动所带来的劳动本身和劳动产品直接的、感性的感觉和精神,是感性异化状况,真正人的解放必然要扬弃这种异化状态。

当然,马克思承认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它们呈现出的积极意义,“已经生成的社会创造着具有人的本质的这种全部丰富性的人”[1]84。所以,尽管资本主义社会人是被异化的方式“人作为这个社会的恒久的现实”,但也并不表明异化劳动应该被彻底否定,而是在异化充分发展和暴露的基础上、在已取得的现实成果之上被积极扬弃。尤其是伴随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现代工业水平的发展,使得自然科学也在改造着人的生活,展现了人类的本质性力量、形成了真正的人本学的自然界,这都在为“人的解放”作准备。

(三)作为对私有财产、异化劳动积极扬弃的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是经验基础和理论基础上的最终归宿。首先,《手稿》中始终是以人的“对象性、感性存在物”类特性为基础对私有财产的扬弃。也就是说,马克思合乎实际地采用了“扬弃”的概念,是在否定私有制与私有财产的同时也看到了其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积极方面。当然,所谓扬弃私有财产的共产主义,实质在于不能对私有财产只从客体方面考察,必须抓住其内在本质,既看到物而又不忽视人。原因是在于资本主义社会里私有财产作为异化于人的物质财富或对象,其本质表现是人和人的本质自我异化的体现。与之相反,异化了的“物”不过是外观和表现而已,它只有以物的形态表现出来,被这种外观所掩盖着的真正的异化才是“人”的异化。因此,这也是马克思与以往共产主义者的不同,通过把人和物联系起来,克服了“粗陋共产主义”将共产主义“物化”的错误。

一是对“粗陋共产主义”的批判性考察。分析粗陋共产主义的基本观点:它们本质上看不到主体作为私有财产的本质意义,仅仅是把私有财产当作客体、物来看待,即否定私有财产,追求私有财产关系的大众化,要求公有制是现成物质财富在一切社会成员中的普遍化的平均分配。马克思在《手稿》指出:“实物财产的统治在这种共产主义面前显得如此强大,以致它想把不能被所有人作为私有财产占有的一切都消灭”[1]75。所以,粗陋共产主义虽然要求否定私有财产,但不是消灭私有制,而只是以均分私有财产来反对个别的私有财产,最后的结果是人人都变为私有者。这是把物质的直接占有看作是生活和存在的唯一目的,在本质上追求私有财产平均化的共产主义,它对私有财产的否定,不过是从私有制出发的一种否定;其实质是以否定私有财产的表象肯定私有财产。正是在此意义上,粗陋的共产主义只能是一种倒退状态,“不仅没有超越私有财产的水平,甚至从来没有达到私有财产水平”[1]76。

二是对“还具有政治性质,是民主或专制的共产主义”的批判。“这两种形式的共产主义,都已经把自己理解为人向自身的还原或复归……但是它还没有弄清楚私有财产的积极的本质……所以他还受私有财产的束缚和感染。”[1]77正像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一样,他们都认识到了私有财产的恶劣行径,看到了人的异化,甚至主张废除国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他们只看到了私有财产的消极作用,直接忽视了积极作用。正如马克思的观点,这种共产主义把对私有财产的占有当作目的,并没有解决人的本质被异化的问题。换句话说,私有财产是人在满足自身基本需求之后的剩余积累,这种剩余积累成为资本与劳动结合,推动着物质财富的增长;在这个意义上,私有财产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标志。因为,共产主义作为人的本质真正的、全面的复归;无论是人的自然本性的需要满足,还是消灭异化劳动和剥削的政治目标的达成,离开一定的物质基础都实现不了。

三是“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1]77的共产主义。这是《手稿》中马克思所主张的真正理想而又科学的共产主义。马克思在《手稿》中发现了真正的共产主义与粗陋的共产主义的本质区别,明确只有真正的共产主义才是对私有财产真正意义上的积极扬弃,它从主体(人)客体(物)辩证统一角度理解和批判私有财产;克服了对私有财产只从客体方面考察的片面性。作为人的自我异化的扬弃,共产主义社会实现和人的复归必然不是空洞的、虚幻的,只有从具体的人的现实本质——自由自觉的劳动活动、实践需要出发、从抽象的人和人性出发中得以实现。尽管现实私有财产运动是以异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所生成的真实的革命运动,这与私有财产内部的矛盾运动必然会导致共产主义及其现实运动并不矛盾。因而,私有财产的本质及其运动与共产主义运动存在逻辑上的契合性和一致性,如马克思说“自我异化的扬弃同自我异化走的是同一条道路”[1]75而且“整个革命运动必然在私有财产的运动中,即在经济中为自己既找到经验的基础,也找到理论的基础”[1]78。

总之,马克思以自己所理解的劳动为逻辑主线,经过对“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确证,发现异化劳动与私有制是“人的解放”的局限所在。真正的共产主义是在“实践”这个关键点上对私有财产的扬弃,因为“私有财产的运动——生产和消费——是迄今为止全部生产的运动的感性表现,就是说,是人的实现或人的现实”[1]78。同时,马克思的辩证思维使他看到私有财产的“积极本质”,并以此批判粗陋共产主义偏执于客体维度的物化思维。至此,马克思为“人的解放”既发现了出发点又找到了落脚点,“人的解放”作为一种终极价值,被置于“共产主义”这个现实运动和远大理想之中。

二、人的解放与共产主义发现

既然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的历史运动的必然产物,而“人的解放”又是共产主义思想的价值归旨,那么共产主义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其中包含着怎样的“人的解放”的内涵呢?从《手稿》中马克思的思路和论断看,真正的共产主义意味着人本身的解放,包含以下“人的解放”的思想含义:

首先,“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1]77。这层意思上的“人的解放”就是人真正而全面地占有自己自由自觉的劳动的本质,私有财产关系下压抑了人的主体活动作为存在物的人的真正本质,导致人的全面异化与自我本质的丧失,那么,共产主义实现人的解放就应该突破这一限制,恢复被丧失的人的自我本质。真正的共产主义将最终从支配人们生活和命运的异己力量中解放出来,实现“人的一切感觉和特性的彻底解放”[1]82,包括人的主体本质、主体活动的解放,也只有这时候才能克服单纯对物的占有。在这里,人的一切感觉不仅包括人的五官感觉,还包括精神感觉和实践感觉,感觉和感觉器官不仅是个体的,同时也是社会的,眼睛才真正成为人的眼睛,耳朵才真正成为人的耳朵,感觉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由于人在自我异化中全面失去了自己的本质,因而异化劳动与私有制的关系,在横向上,不仅是人与人对象(自然)相异化,也是人与人相异化;在纵向上,不仅使人的感觉异化了,同时人的意识、精神也随之异化了。因而共产主义下,人的解放必然表现为横向与纵向、理论与实践、主体与客体等全方位的、全面本质关系的各个方面的解放;也就实现了“人不仅通过思维,而且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1]83。

其次,“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1]78。马克思阐明共产主义的“扬弃”,并非简单地以劳动产品为对象形态的财富占有形式来扬弃私有财产,主要着眼点是异化劳动下人的主体本质,实现人的对自己本质的真正占有。这种“扬弃”和“占有”:一是要“通过人”。共产主义社会生产活动仍然是人的解放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这是扬弃的途径、方式。“无论从理论方面还是从实践方面来说,人的本质的对象化都是必要的”[1]84,现实矛盾和理论的对立关系本身的解决,“只有通过实践方式,只有借助于人的实践力量,才是可能的”[1]85。现实生活的任务不能依赖人自身之外的任何手段,必须通过人和人的自身活动的解放,来实现人对于对象世界占有关系的解放。二是“为了人”。共产主义扬弃异化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人,为了人本身的解放,“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思维、直观、感觉、愿望、活动、爱——总之,他的个体的一切器官,正像在形式上直接是社会的器官的那些器官一样……通过自己同对象的关系而对对象的占有”[1]82。

再次,真正占有人的本质,就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复归。一方面,人是社会的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人的本质一样具有社会性,但由于私有制和异化劳动的存在,造成了与他人、与社会的对立。因而共产主义就是要扬弃人的异化,通过对精神方面的宗教异化和对物质方面的现实生活异化这两种扬弃,完成“从宗教、家庭、国家等向自己的合乎人性的存在即社会的存在的复归”[1]79。这也就从根本上明确了,共产主义达成的人本身的解放也是人与人关系的解放,每个人既生产着别人,也生产着社会。所以,真正的人和真正的社会是相互规定的,扬弃异化劳动改变了人的劳动的异化性质,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得真正的人最终通过改变人赖以存在的社会制度,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性社会中完成了社会化的人,实现对人的本质的占有。另一方面,共产主义是向社会的复归,决不是倒退到私有财产不发达之前的状态,又是“完全的”“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1]78。私有制所创造的物质财富,是人类自身发展进程中一个必然的辩证发展阶段,它既为共产主义实现创造了物质前提,也为人的解放提供了现实依据。所以,共产主义向人类自身的复归,是一种人类自身的辩证发展,是对资本主义的理性超越,需要以资本主义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条件为铺垫,继而为人类文明的历史性进步开辟了广阔道路,完成人类的彻底解放。因而,“共产主义决不是人所创造的对象世界的消逝、舍弃和丧失。”[1]110强调这一点,旨在说明共产主义的实现是有其经济基础的,要承认私有财产在人的解放进程中具有某种积极作用;实现共产主义需要以资本主义工业和自然科学所创造的人类文明的积极成果,以及人类的全部财富为支撑。

最后,人的解放是“历史之谜的解答”。在《手稿》中,马克思提出“历史之谜”不外乎是异化劳动使人的本质异化,资本主义统治下充斥着资本与劳动的对立。而共产主义作为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在实践基础上统一的积极扬弃,这种统一是劳动与劳动对象、劳动主体与客体化的劳动之间的矛盾和异化关系的真正解决,是对“历史之谜”的自觉解答。概括而言,共产主义“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1]78。同时,马克思也意识到了矛盾自身有一个客观历史运动过程,因而明确地区分了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和思想上的共产主义运动。《手稿》中特别强调:“我们在思想中已经认识到的那正在进行自我扬弃的运动,在现实中将经历一个极其艰难和漫长的过程”[1]126,共产主义是人的解放但却不是这种解放的终结,是“作为否定的否定的肯定……对下一段历史发展来说是必然的环节。”[1]90显然,以扬弃私有财产为中介的共产主义并不意味着达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绝对理性状态,恰恰相反,它仅仅是真正的人类史的开启。

三、“人的解放”思想的现实意义

《手稿》中马克思通过考察人的本质和异化劳动问题来探索人的解放问题,从而确立把人从资本主义制度的奴役下解放出来的现实理想目标。同时,人的自由与解放思想也始终是马克思整个理论体系的价值诉求和逻辑归宿。进入新时代,立足中国实际,马克思的着眼点与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强调的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在价值追求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放眼世界,《手稿》中的“人的解放”思想与我们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理念,在历史和逻辑上具有高度契合性。

第一,《手稿》中“人的解放”对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提供了思想引领作用。一是对个人理想信念的塑造。马克思在《手稿》中,对现实的人的关注是十分深入的,他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劳动的批判,认定正是由于人的主体性的丧失,才不能实现人的自我价值,共产主义的目的就在于人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存在,必然要通过扬弃异化重新找回自己,特别是冲破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枷锁,实现自身人生价值和精神境界的追求,进而实现人的思想的解放。在今天的多元文化背景下,各种文化的交流碰撞越来越频繁,其中不乏有“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滋长,人们在享受文化形态多样性所带来的乐趣的同时,拥有共同的信仰、共同的精神状态依然至关重要。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把理想信念比作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毋庸讳言,不管是革命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离不开有共产主义的信仰、社会主义信念的时代新人。二是对社会价值规范的建构。《手稿》中,马克思认识到只有对异化的社会关系进行彻底扬弃,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解放。因此,要获得劳动的解放、实现人的自身价值,不仅需要立足于当下、从现实的实践出发,更为重要的是要发挥每个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以汇聚个体的力量来形成社会发展合力。只有当每个人都实现了自身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不合理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才会逐步被破除,最终获得整个社会的解放,每个人也会因此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全面。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2]41。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实现,要应对西方价值观念的渗透与输入,重要的是建构好社会价值规范。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表明,意识形态的崩溃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危机的先兆,它关系一个国家的命运。因而,巩固和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需要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的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导向和价值准则,对于凝炼和弘扬民族精神、汇聚磅礴力量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与意义,只有将这种价值意蕴深入挖掘,成为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并始终贯彻到文化自信的价值认同中,唤起人民群众的团结力量,形成价值共识,才能够实现共同理想,需要人民要享有越来越高程度的解放和全面发展。

第二,《手稿》中“人的解放”思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方向。《手稿》中,马克思意识到资本主义社会所面临的矛盾和异化生存状态是在历史发展中生成的,是由资本主义私有关系和异化劳动所导致的,而随着共产主义对异化的彻底扬弃,将彻底变革不合理的私有制关系,实现工人和非工人的解放。显然,马克思的愿景不是仅仅实现某个人或某个群体的解放,而是把实现整个人类的解放作为最终的价值诉求。同时在《手稿》中,马克思也认识到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类必将步入新的阶段。今天经济全球化纵深发展,“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3]168。今天科学技术、信息网络发展日新月异,推动了工业文明一次又一次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不足以表征整个社会的进步水平,人们对自然、社会、艺术等的美好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这需要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人想要更好地、更长久地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才能获得人类的真正解放。习近平总书记以利益共同体为基础探索全球经济治理新模式,提出“共同构建和平、发展、繁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4]288。这其中的世界意义在于我们要以客观包容的姿态看待古今中外丰富多元的文化形态和文明发展成果,以扬弃的方式合理接受其中的有益成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不是完全否定,他也肯定并借鉴了其中的合理性因素。

新时代我国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需要兼容并包、采纳各种优秀的文明成果,不仅要讲好中国故事,也要积极融入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在创新和融合中发展,建设真正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真正读懂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兼顾各国利益,开创了“对中国有利,对亚洲有利,对世界有利”[4]288的外交新理念。可以说,在理论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在新时代的理论形态;在实践上,是共产主义思想转变为现实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环节”。换言之,借用马克思在《手稿》中的一个表述,共产主义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运动中,既找到了理论基础也找到了实践基础。

猜你喜欢
手稿共产主义异化
马克思的异化观及现代西方学者对它的拓展
作家手稿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作家手稿
丢失的手稿
从异化看马克思对人类解放的设想
科学把握共产主义长期性与阶段性的有机统一
高高举起共产主义旗帜
——理直气壮地回击抹黑、诋毁、妖魔化共产主义的言行
手稿
共产主义就在你我的奋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