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继侠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脑血管外科,江苏 徐州 221000)
蛛网膜下腔出血实为一种由多因素所引起的脑、脑底或脊髓部位出现的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由此所引发的脑血管疾病。此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危重等特点,另外,血液会刺激患者出现头痛等情况,因而给患者带来的较大痛苦,甚至还会引发短暂性的意识障碍。有报道[1]指出,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开展系统且全面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其疼痛症状的缓解,而且还能促进意识恢复,因而可达到改善其临床效果的目的。精细化护理能过为患者提供优质、细致入微的护理服务,因而在加速患者病情康复方面,有着积极作用。本文针对所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现就其效果探讨如下。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0例,均经临床检查明确为此病,排除精神疾病、意识模糊及语言障碍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共将其分成两组,在对照组中,年龄40~70岁,平均(54.2±3.7)岁;男性15例,女10例。观察组中,年龄40~69岁,平均(54.1±3.8)岁;男14例,女11例。两组上述数据经综合比对,并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开展传统护理,如健康指导、咨询服务、病房护理等。观察组实施精细化护理(1)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强化其对精细化护理的正确认知使其能够善于病情观察并掌握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前兆与体征等。(2)依据疾病特点,制定详细且人性化的护理工作流程,强化交接班管理。(3)护理人员需强化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以一种非语言的沟通方式,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比如肢体动作等,此外,将既往成功案例及疾病知识讲解于患者,使其对配合治护工作的重要性有一深入了解。(4)营造舒适且安静的病房环境,叮嘱患者不能坐起,防止光线、声音,刺激预防病情恶化。尽量安排单人病房,嘱咐患者卧床休息,减少头部移动。(5)定时按摩放松患者肢体,且叮嘱患者缓慢呼吸放松身心降低疼痛敏感度。(6)将疾病知识及所需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叮嘱其不能局部突然用力,防止用力排便而造成颅内压增高。
对比两组意识受损程度、疼痛程度评分及护理满意度。(1)意识受损程度。分别于护理前、后,用格拉斯哥等级评分(GCS)[2]来评定,总分15分<8分:昏迷,分值越低,提示患者情况越糟。(2)疼痛程度。用长海痛尺数字疼痛量表[3]进行评定,分值0~10分,无痛为0分,10分为剧痛,分值与疼痛呈正相关。(3)满意度。用自制调查表来调查,内容为护理技能、知识、语言等,总分100分,满意:≥85分,不满意:<84分。
SPSS 18.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明显。
护理前,观察组GCS评分(8.69±0.59)分,对照组(8.79±0.78)分;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P>0.05);护理后,观察组(13.29±1.19)分,对照组(11.48±1.07)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2,P<0.05)。
护理前,观察组疼痛评分(6.79±0.69)分,对照组(6.48±0.48)分;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6,P>0.05);护理后,观察组(3.38±0.18)分,对照组(4.28±0.29)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56,P<0.05)。
观察组满意23例(92.00%),对照组17例(68.00%),观察组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5,P<0.05)。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时,头痛为其典型症状表现。若疼痛持续存在,那么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伴随当今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临床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及疼痛管理方面越发重视,而护理干预在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护士借助自身技术、知识,以一种妥当、合理方法缓解患者额的疼痛,预防不良情况的发生,这对于患者康复有着积极作用。精细化护理实为整体护理的一种新型模式,其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位、细致化的护理服务,能从多方面、优质化满足患者需求,因而对其康复有重要促进作用。本文分别从病房环境营造、肢体放松按摩、护患沟通消除负性心理、定期检查开展认知意识训练等方面实施护理干预,以此对患者实施意识、疼痛干预。结果得知,观察组GC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精细化护理在改善患者意识受损,减轻疼痛,提高满意度患者,均有着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将精细化护理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不仅能改善其临床效果而且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