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娟,符鸿香
(海南省万宁市人民医院,海南 万宁 571500)
对于临床上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通常采用的是消化内镜治疗,在临床上有着很好的应用效果[1]。由于医疗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消化内镜治疗的技术也逐渐成熟,在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内镜诊疗技术进行病情的治疗[2]。治疗虽然效果较好,但是治疗后的护理也不容小觑。对此,本文将对消化内镜患者的护理模式进行研究和分析,对比常规护理和“五常法”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现作以下报道。
将我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180例进行消化内镜治疗的患者列入研究对象,按照其随机数字表的分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90例。其中,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55例,女性35例;年龄22~61岁,平均年龄(41.55±5.16)岁。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54例,女性36例;年龄21~60岁,平均(41.02±5.2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结果显示P>0.05,可进行统计学分析。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进行消化内镜治疗;②患者年龄在20~70岁之间;③患者自愿并同意参加此次研究。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疾病患者;②精神或认知功能障碍无法配合康复干预的患者;③年龄小于20岁,大于70岁的患者。
1.3.1 对照组
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模式。
1.3.2 观察组
观察组进行“五常法”的护理模式。具体护理措施如下:①常组织护理:将工作结束后需要的必需物品、非必需物品进行分开放置,并做好明确的标记,方便必需品取用和放置,并且尽量降低必需品的使用次数。②常整顿护理:将需要使用的物品整体并有顺序的摆放,做好明确的标记,缩短工作中寻找物品浪费的时间。③常清洁护理:对于消化内镜治疗中产生的废物和医疗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对使用的仪器进行定期的消毒和清洁,保证仪器设备卫生达到标准。④常规范护理:保持以上的三个常规护理,并定期进行反思和研讨。⑤常自律护理:加强工作人员的自律意识,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正面的工作氛围[3]。
(1)观察两组患者的消化内镜护理质量。护理质量参照“五常法”的具体内容进行评分,包括常组织护理、常整顿护理、常清洁护理、常规范护理和常自律护理五个方面的评分,每项指标满分为20分,得分越高,护理质量越好。
(2)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其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和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比较满意率。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检x2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患者常组织护理、常整顿护理、常清洁护理、常规范护理和常自律护理的得分分别为(13.22±1.59)(12.86±1.4 2)(12.54±1.25)(13.01±1.89)(13.22±1.12);观察组患者常组织护理、常整顿护理、常清洁护理、常规范护理和常自律护理的得分分别为(18.66±1.12)(18.47±1.04)(18.42±1.63)(17.99±1.39)(18.47±1.48),每项数据对比均显示,P<0.05,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消化内镜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患者中非常满意有65例,比较满意有22例,不满意有3例,满意度为96.67%(87/90);观察组患者中非常满意有21例,比较满意有54例,不满意有15例,满意度为83.33%(75/90)。观察组患者的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近年来,内镜技术得到了质上的飞跃,特别是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占据着良好的优势[4]。然而,护理方法的不同,对消化系统内镜治疗的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五常法”就能达到其较佳的护理效果。对患者的内镜仪器和工作进行常组织护理、常整顿护理、常清洁护理、常规范护理和常自律护理,可以确保护理的质量,提高内镜诊疗的工作效率,增长仪器的使用时间,减少药品的浪费,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进行了“五常法”的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进行了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的消化内镜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数据对比,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五常法”护理模式在消化内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提高患者消化内镜护理的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荐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