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振媛,王海棠*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江苏 淮安 223300)
膝关节置换术对老年患者的身体造成较大的伤害,且手术的风险较高,患者术后会发生较多的并发症[1]。膝关节置换术成功与否不但与手术技巧紧密相关,还与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息息相关。本研究对分析了优质护理服务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接收治疗的60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9~75岁,平均(51.27±7.38)岁;体重38~94 kg,平均(56.32±12.28)kg。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39~75岁,平均(50.49±5.23)岁;体重38~94 kg,平均(55.93±13.14)kg。两组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①环境护理:定期进行通风消毒,在开水间以及卫生间张贴防摔倒的标识,保持舒适的环境。②健康宣教:为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讲解手术的具体原理和方法,对于高风险的患者需要向其告知防血栓、健康饮食和防坠床的重要性。③用药护理:每天定时巡视病房,观察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用药情况和引流管情况。观察组:①心理护理: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入院之初就需要与其交流,耐心地讲解医院内的各个功能区,减轻患者的不适感,评估患者的生活习惯、性格特征和健康状态,讲解膝关节置换术的原理和必要性,增强患者的信心及配合度。②定时对患者进行翻身,轻拍其背部,促进痰液的咯出,以保持呼吸的顺畅,预防坠积性肺炎以及褥疮的发生;③禁止食用海鲜和辛辣刺激类的食物,多食用高钙、高蛋白和高维生素的食物,多吃水果,多饮水;④健康指导:入院后进行安全宣教(防盗、跌倒、坠床等)悬挂警示标识、阳性标识,交待抽血注意事项及留取大小便标本方法;在膝关节置换术前,介绍麻醉方法、交待术前及术日晨准备(取下义齿、首饰、眼镜等,更换清洁病员服,排空膀胱,佩戴腕带);评估患者踝泵运动,股四头肌收缩运动,直腿抬高,引体向上练习,深呼吸及有效咳嗽等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手术当日指导使用心电监护、吸氧等注意事项,密切观察患肢感觉、运动、血液循环;指导患者练习有效的排便和咳痰方法,在床上深呼吸,防止术后卧床期间出现坠积性肺炎、便秘和尿潴留;术后当天帮助患者抬高患膝,采取软枕把患肢垫高大约15~30°,将患者的膝关节屈曲大约5°,保持腘窝处于悬空状态,保持中立位卧姿,可以交替使用平枕以及凹陷枕。⑤引流管护理:膝关节置换术后,注意定期检查引流管的状况,确保其通畅和固定牢固,无堵塞、弯折和受压,引流管需要保持术后2~3天,如果每天的引流液小于30 mL,就能进行拔除。如果患者每小时的引流液大于200 mL,且呈现鲜红色,需马上处理。
记录两组的发热、压力性损伤、大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肌肉萎缩和感染发生率。
采用SPSS 19.0软件,计数资料用%表示,比较用x2检验,以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发生发热1例(3.33%)、压力性损伤0例(0.00%)、大出血0例(0.00%)、下肢深静脉血栓0例(0.00%)、肌肉萎缩0例(0.00%)、感染1例(3.33%);对照组发生发热2例(6.67%)、压力性损伤1例(3.33%)、大出血0例(0.00%)、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3.33%)、肌肉萎缩0例(0.00%)、感染2例(6.6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膝关节置换术指的是采取特殊的材料,按照人体关节的形态、功能和构造,制成人工关节假体植入患者机体中,代替患病关节的功能,达到恢复关节功能、减轻关节疼痛、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2]。膝关节置换术是临床上治疗由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和其他原因导致的运动障碍和膝关节疼痛的最佳方案[3]。但是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如何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改善其满意度是现在临床上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4]。手术对于患者来说,属于一种较大的创伤,很容易引起比较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继而围术期发生焦虑、紧张和恐惧等心理,进而影响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效果。优质护理干预是通过强化基础护理,以病人为核心,深化护理专业的内涵,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加强康复锻炼指导,对患者采取连续、有效和全程的护理干预,以达到患者、政府以及社会满意的临床效果。本研究发现,观察组的发热、压力性损伤、大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肌肉萎缩和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能减少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