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殿君
(青海红十字医院耳鼻喉科,青海 西宁 810000)
手术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方式,但患儿围术期间护理管理对其手术治疗十分重要,高质量的围术期管理能够提升患儿机体耐受度,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整体护理是优质护理的一种,本次研究将针对整体护理的干预效果进行调查。
以64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2018年9月~2019年9月间于我院开展治疗人员。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明确诊断符合分泌性中耳炎诊断;患者无其他耳鼻喉合并症;患者既往无相关治疗史;患者无意识障碍;患者无手术禁忌症。
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10.4±2.6)岁,男15例,女17例,患者平均病程(3.2±1.3)个月,单耳23例,双耳9例。
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10.8±2.5)岁,男16例,女16例,患者平均病程(3.5±1.4)个月,单耳24例,双耳8例。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开展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术前指导、术中管理、术后监测管理,观察组患者予以开展整体护理。
术前管理:对于患者来说,发病后听力会受到影响,因此对周围事物的感受会发生变化,患者会出现焦虑不安、烦躁的情绪,对其手术开展十分不利。护理人员要对患者情绪进行管理,积极与患者沟通,让患者了解治疗对其病情的帮助,提升患者依从性。对于年纪较小的患者可通过触抚、哄逗、提供玩具的方式缓解其焦虑、烦躁情绪。
术前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清理耳内分泌物,避免诱发急性鼻窦炎,加重患者病情。针对鼻咽部出现炎性反应的患者要立刻予以鼻喷剂处理,避免患者出现咽鼓管阻塞表现,促进患者鼻内分泌物吸收,为手术做好准备。
术中管理:在手术操作的过程中磨开面神经的时间越长对患者耳内损伤越严重,因此,护理人员要与医师紧密配合,尽量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减轻手术对患者内耳造成的损伤。在手术操作中需要使用电钻,电钻的噪音也会对患儿听力重建带来不良的影响,护理人员要提前做好沟通管理工作,并要在术中尽量减少电钻使用时间,降低电钻噪音,术中也要积极安抚患者情绪,降低电钻给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
咽鼓管是中耳内积液向鼻咽部排放的通道,其也是维持中耳气压水平正常的通道,在手术结束前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咽鼓管通畅度进行检查,保证其通畅,避免造成不良影响。
术后管理:术后1周内要密切关注患者气管通常状态,术后1周要积极协助患者开展听力训练,根据患者康复情况、年龄调整训练方式和频率。
采用电测听气导听阀判断儿童听力改善情况,提升程度在20 dB以上者视为听力恢复正常;提升程度在5~20 dB视为听力有改善;提升程度低于5 dB者视为听力无改善。统计患者住院时间,采用我院自制量表评估家属满意度,满意度评估总分为10分,10分为满意,7~9分为一般,7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比例。
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t、x2视为检验指标,P<0.05视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观察组患者听力提升幅度为(19.3±4.3)dB,对照组患者听力提升幅度为(14.6±5.3)dB,t=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6.5±1.2)天,对照组(9.4±1.5)天,t=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满意度为100.0 %(32/32),对照组为81.3%(26/32),卡方值为6.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听力受到显著的影响,患者内耳平衡被破坏,因此会出现听力下降、眩晕、耳朵流脓等表现,对其生活、生长发育非常不利[3]。且多数患者、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较低,因此,会出现焦虑、烦躁的情绪,也会出现不配合治疗的情况,降低治疗依从性,最终影响患者听力恢复[4]。临床要加强患者的护理管理,提升护理管理质量,让患者能够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提升其治疗效果[5]。
整体护理能够以患者为管理中心,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精细的护理管理,且能够结合患者需求调整护理计划,促进护理管理质量全面提升。观察组患者听力提升幅度更高,患者听力恢复程度更理想,且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证明患者康复速度更快。我们认为,在整体护理管理中更注重术前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其能够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稳定家属情绪,因此能够提升家属满意度,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