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辩论平台的搭建*

2020-12-09 00:11
山西青年 2020年17期
关键词:辩论互联网+专业

王 皓

合肥工业大学,安徽 合肥 230009

辩论,作为广大青年人的爱好,它是一场文化底蕴、思维逻辑、表达能力的团队综合竞赛,于观众是思维启迪,于辩手而言是智慧碰撞,于社会而言是文化滋养,于国家而言是高强度密集型文化输出。

当下辩论领域呈现线上线下发展极度不均衡的现象,一方面是辩论成为青年一代的新兴爱好,另一方面则是大部分辩论APP已退出市场。究其原因,主要是这类APP没有给客户提供良好的体验和服务,出现了过度娱乐化,语音监管不完善,评审机制和模式设定不合理,功能过于单一等由于忽略专业辩手的需求而产生的种种问题。因此,推出一款雅俗共赏,有专业评审,含有完整新手辩论体系的网辩APP势在必行。

一、辩论领域的独特性

(一)用户门槛与辩论质量成正比

如果宣扬辩论平民化,那么必然导致过度娱乐化的问题,与高质量辩论平台的初衷背道而驰,其具体表现为:(1)冗杂的社交功能让APP充斥着与辩论无关的声音,这是对辩论赛的亵渎和误解,也是对辩手的不尊重。例如,正规辩论开放视频通道并非必要,一旦开放,势必造成软件社交化,网红涌现,进而造成过度娱乐化,失去辩论的规则性与严肃性。在知识分享时代,首先重要的是见解是否高质量,作为一款致力于为辩手服务的产品,在专业对局中消除外貌偏见也是我们致力于解决的问题。(2)缺乏逻辑,情绪夸张,表现力低等,是新手辩论者的常态。而对于更广大的网民群体,这方面问题更不容小觑。目前的软件致力于给普通民众提供一个说话的平台,但事实证明其产出结果仅仅是无秩序,低质量的讨论甚至是争吵,并不可以称之为辩论,这种主张宽进宽出低回报,无门槛,无把关的APP即使有个别高质量言论出现,也势必要花大量精力在垃圾文字中筛选,可以说,这种机制很难孕育高质量的辩论赛。

(二)重视权威性

即便如《奇葩说》这等综艺节目,其规则也是基于权威性设置的。很多APP被奇葩说看似松散的流程所误导,一味效仿其中赛制的自由,却忘记综艺中潜藏的规则性与权威性。马东、蔡康永、高晓松坐在导师席不是摆设,他们负责控制言论,评价辩手。他们的最后发言环节,才是真正的评审。而当下APP则盲目效仿奇葩说的观众投票方式(在我看来这只是为了满足综艺节目效果而制定的评审方式),忽视了最有价值的导师总结环节,最终让辩论赛变成哗众取宠的娱乐行为。究其原因,是目前各辩论APP缺乏整个顶层设计,制作者、推广者自己不是辩手,或者虽然是辩手但还很不成熟,因此对辩手真正需求缺乏深刻理解而盲目入手造成的。

(三)受众群体集中

绝大多数辩手从大学开始接触辩论,辩手的年纪绝大多数集中在18-40岁之间,其中又以大学生群体最为显著。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来自于辩论的高门槛性,一方面,辩论需要扎实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的思想内涵,这是年轻人难以具备的;另一方面,辩论赛是团队比赛,个人无法经过实战培训,从而造成无赛可辩的尴尬局面。然而,为了保证辩论的质量,降低辩论门槛是不可行的,因此,一个完整的新手培养体系及一系列新手培训赛是当前辩论界急缺的,唯有如此,才能让辩论从小众爱好发展成为大众参与,为辩论界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二、网络辩论平台搭建策略

(一)智能分区,雅俗共赏

针对不同需求,智能分区,增设赛制,切实做到雅俗共赏,在保证辩手享受高质量辩论赛的同时,提供辩论爱好者学习切磋途径,拓宽用户基础。其具体实现方案如下:辩论区分为专业辩手区及辩论爱好者区,开放三种专业辩手区进入途径:①在辩论爱好者区最强辩手排行榜上位列前100名;②规定时间内完成专业辩手知识水平测试并达到80分以上;③通过知名辩手注册认证,可直接进入专业辩手区。

另外在不同分区,依据用户分类,实行多种制度:(1)对于专业辩手区:①通过严格而详尽的规则及权限设置,保障用户的辩论体验,例如依据赛程设置合理而完善的语音权限,尤其在自由辩环节,仅允许单麦发言,最大限度保障比赛质量。②提供一日/三日/一周预约比赛模式,相应水平匹配队友后自动成立群组,群组内每日讨论次数不得少于1次,总讨论时长不得低于1小时,到期自动进入比赛。(2)对于辩论爱好者区:提供不同的模式选择,用户可自主选择发言过程中是否禁麦,自主设定发言时间,自主选择评审方式。力求以多样化的赛制,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二)完善评审机制,提高辩论质量

评审过程是辩论的升华,也是辩手最直接的提高途径,为此,应根据不同分区的赛制需求,采取不同的评审机制:(1)对于专业辩手区:①在APP中对专业辩手的比赛提供专业评审雇佣平台,对专业评审进行介绍和推荐,包括各高校辩论队专业人士,辩论知名人士等;②在专业辩手比赛中同样开放评委入口,选手可自行邀请评委,但评委身份必须经过认证,且获得多数选手支持。(2)对于辩论爱好者区:①选择采用观众投票模式:这种方式表演性质强,能够提高普通用户的参与度,培养对辩论的兴趣,但并不属于正规辩论赛范畴,更多的融入娱乐性。②采用选手自主投票模式:以这种方式可以增强选手之间的练习,同时拉近选手之间的关系,进而提高用户黏度。同时也能够满足用户一部分社交需求。但与观众投票模式相同,由于选手主观性强,很难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因此仅作为娱乐模式。③开放评审入口,允许自主邀请,根据专业辩手区最强辩手排行榜进行评审推荐,选手可自主邀请,评审获得超过半数选手认可则可获得评委身份,进而行使评委权利。通过多样化的评审机制,方可找到辩论严肃性与平台娱乐性的最佳平衡点。

(三)建立完整培养体系

在平台内部提供课程及作业资源,依据大数据智能推荐,形成完整的新手培养体系,进而为辩论提供后备力量,具体内容如下:(1)在辩论爱好者区开放新手导航,在比赛过程中将有智能导引及相关观点推送,让新手通过比赛认识辩论,通过辩论扩展视野,同时降低辩论难度,培养用户辩论热情。(2)在模辩结束后智能分析比赛数据,推送相关辩论资源与课程,做到有的放矢。(3)对于辩圈热点比赛进行宣传推荐,提供知名辩手论点整理、辩论视频等学习资源,让用户接近辩论圈,了解辩论圈,同时打造软件文化,丰富软件内涵。

三、网辩平台预期受众

(一)直接受众群体

1.各高校辩论队

根据中华辩论联赛(简称中辩联赛,CDA)数据,早在2013年,中华辩论联赛单届参赛人数已突破2000人,参赛辩手覆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台湾世新大学、多伦多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墨尔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海内外200余所高校。

2016年12月,第九届决赛更是在海宁市市政府一号行政厅举办了表演赛和总决赛,并在市文化馆举办了胡渐彪讲座,浙江省各高校及其他省市40多所高校500多名同学到临现场,千人报告厅座无虚席,在线直播近90000人同时观看,现场人数超过1000人次,日报APP下载量过万,同时浙报传媒· 海宁日报对活动进行了整版报道。2018年1月,第十届中华辩论联赛参赛队伍超300支,实体决赛在温州成功举办,中国人民大学RUC-Lang卫冕冠军,中国人民大学成为中辩联赛历史上唯一一支三次夺得冠军的学校,轰动一时。

截止2017年5月31日,中国一共有1243所本科大学。一般的本科大学都有辩论社团,假设其中600所大学具有完整的辩论机构。以院队为基础,校队为核心的辩论团体。按照院队10人,平均每个学年20支院队,则一共有48万人。而实际人数应当只多不少。

因此,基于高校广阔的辩论市场,网络辩论平台应当以各高校辩论队为初期用户,进而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大面积辐射推广。

2.社会各界辩手及辩论爱好者

数据显示,哔哩哔哩弹幕网上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每一场的平均观看数达到了12万左右。优酷等视频平台均超过10万点击量。奇葩说第一季豆瓣评分9.1,第一季总流量突破2.6亿,第二季突破三亿,平均每期收视不低于2500万。通过小米应用商店查找的数据可以看到。论否1.6万的下载量,话匣4000余次,争鸣辩论网2.5万次。从这些数据上来看,辩论APP存在较大的市场需求和较低的市场占有率以及寥寥无几的竞争对手。

随着辩论行业如火如荼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辩手走进人们视线,他们用敏捷的思维,缜密的逻辑,充满智慧的思想以及高知识密度的演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辩论,尝试辩论并最终热爱辩论,他们不仅是本产品的直接受众群体,更是辩论事业的未来。

(二)潜在受众群体

以上提到的仅为大学生队伍,而大学生是辩论队伍的主体而不是辩论团队的唯一。还有很多的市场等着我们去发掘,这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广大青年学子

辩论可以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可以让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系统,思维更加敏捷,反应更加迅速。学习辩论的过程,也是拓宽他们知识面,增长见识,锻炼口语交际能力的过程,同时辩论作为一种爱好也可以丰富其课余生活,让他们结识好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拓展社交面,增加人脉。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树立集体荣誉观,培养责任意识。

2.有表达需求的成年人

由于大多平台缺乏良好的监管往往使得这种两者之间的对话变为两者的相互诋毁甚至谩骂,让键盘侠成了网络文明杀手的代名词。如果将自己的观点以辩论的形式来发表,通过本产品良好的监管机制,可以极大限度的培养网友的文明意识,从而减少冲突的发生,与此同时围观群众也可以避免接受不文明的语言带来的伤害。

总而言之,专业的辩论APP有较大的市场需求量,良好的发展前景,以及较为广阔的市场生存空间。

四、结语

随着辩论的热度与日俱增,网络辩论平台必将由空洞走向繁荣。立足于辩论的独特性,新时代网络辩论平台应以“高品质文化输出”为标签,从而与一般社交平台区别开来,同时注重用户分类,在保障辩手高门槛高质量的同时,尽可能扩大受众基础,并最终以完善的辩手培养体系,配合行之有效的监管和评委机制,为辩手切实提供丰富的辩论资源和良好的辩论体验,进而让辩论逐渐成为素质教育的一种,成为中华文化的又一个标签。

猜你喜欢
辩论互联网+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部分专业介绍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