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仑
常州大学怀德学院,江苏 靖江 21450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独立学院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通过大学四年时间来增加学生核心就业竞争力,并在自己毕业的时候,顺利通过社会市场的检验成了全社会都在不断思考的问题,运用职业锚理论科学地、有针对性地指导独立院校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尽早地认识自己,培养自我的潜能与创造力,最终实现个人目标,达到人职匹配。
职业锚是以个人为出发点进行职业生涯选择的理论,美国埃德加· 施恩教授提出职业锚是“指当一个人进行职业选择时,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他认为职业锚是个人在职业生涯中形成的自我认知,具有稳定性,不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一旦与工作环境契合便会有好的职业结果。每个人的职业定位只有适合自己的职业锚,才能发挥出自身的优势特点,不断的获得业绩,进而也可以使得自己获得成就感和被认可感,因此职业锚在毕业生进行职业决策和发展方向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
施恩在早期提出了五种职业锚类型,分别是:技术或功能职业锚、管理型职业锚、创造型职业锚、自主与独立型职业锚、安全型职业锚,而后根据新的研究结果又增加了三种新的职业锚,即:服务型职业锚、挑战型职业锚和生活型职业锚,故目前的职业锚类型总共有八种。
独立学院采用民办办学机制,实行新的产学模式,具有独立的校园和办学基本设施,可以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独立招生、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等事项,不需要政府的投入,在运作上更加注重投入与产出,更讲求效率。独立学院所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不仅要基础知识过硬、综合素质过关,同时又要具有很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2]。
1.家庭条件优越,思想活跃,社会活动能力强
由于独立学院的学费定位,决定了家庭相对富裕,从小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能够较快的跟上潮流接受新事物,同时因为有了更多的经济保障,面对其他事物的诱惑也会多一些,兴趣广泛,在学习上缺乏专注,注意力易被分散,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书本以外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热衷于偏实践类的社会活动。
2.知识基础薄弱,主动意识欠缺,缺乏自我调适能力
从高考成绩来看,独立学院的学生与本科第一批次的学生成绩有明显差距,基础知识薄弱,缺乏内驱动力,自我监控能力不强,没有系统的学习计划性,导致学习成效不好。由于自己高考成绩不佳进了独立学院,很多学生存在不甘心、无奈的心理,同时又不能正确的了解自我,积极调适,导致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仍处于不能有效调节自我、适应大学生活的状态。
由于发展历程较短、职业指导师资不足,一般独立院校都是在大四才考虑开设就业指导类的职业指导,普遍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指导[3],同时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缺乏系统的认识与重视,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定位的准确性对今后职业选择及发展的重要程度。其次,学生个人对自我认识不够准确,不了解自己的职业锚所在,对所学专业对应职业的工作环境、职业素养缺乏了解,职业心理准备不够,部分学生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不希望从事所学专业的相关工作,但同时也对其他专业认识模糊,未能觅得新的发展方向。
在大学入学初,学校应引导学生树立起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随后帮助学生不断进行自我剖析,分析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特长、气质等方面,及早对自己有个全面的认识,根据美国著名职业生涯管理研究者施恩教授编制的《职业定位测试》测定职业锚,帮助分析个体的职业倾向、能力和价值观,帮助个体正确进行职业定位,找准职业方向[4]。但在此要说的一点是,职业锚是一个会发生变化的过程,一个人随着对自己越来越了解,会逐渐明显地形成一个占主要地位的职业锚,这是一个由于不断探索所而产生的动态变化,对此,应届大学毕业生虽无职业经验,但已形成了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或多或少已经形成了自己现阶段的职业锚,即使这个职业锚并不一定精准,但在面临毕业择业的关头,这种初步的职业锚形态也会使学生对自己有大概的认识,对职业选择产生种种影响。所以,大学生应先进行自我认识,在思想上认识职业锚的重要性,找到自己现阶段的职业锚,在此后的学习实践中不断验证自己的职业定位是否准确,如出现偏差,及时做出调整,目前有研究表明大学生职业锚类型在性别、专业类型、就业方向等方向的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5],由此可见在大学入学初进行职业锚类型测评是有参考价值的,对毕业时的职业选择也是具有指导意义的。
通过自我分析或者测评后了解了自己的职业锚类型,学生就可以对照每个类型职业锚的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同时学校可通过电话热线、网上来信、校园文化活动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找寻适合自己的职业倾向中,不断对自己的职业锚进行评估和检验,随着自我认识的加深和社会环境的了解及时调整职业锚类型。(1)技术或功能职业锚的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技术,注重个人在专业领域的发展,职业发展道路是技术路线,力争做到技术权威;(2)管理型职业锚的学生,倾向从事管理工作,喜欢全面掌控,整合多方资源,梳理碎片信息,可以从容的解决各种各样问题,将自己的发展与公司发展相关联,公司发展的好与否体现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很大程度上具有对组织的依赖性;(3)创造型职业锚的学生,不仅有想法并且有冒险精神,有面对风险的勇气和解决难题的信心,勇于克服困难,整合各类资源为己所用,对工作是否有自主权、管理权要求较高,希望做自己的老板,组建自己的团队,实现自己的想法,创造需求和欲望强烈;(4)自主与独立型职业锚的学生,追求的是一种可以按照自己需求随心安排工作时间、工作内容的生活方式,不喜欢被组织既定的规则约束,有自己独特的行事风格,按照自己的计划和方式来把控节奏,往往认为工作成果与自己的努力程度成正比,不在乎是否有创造性成果的取得;(5)安全型职业锚的学生,职业稳定性是他们所追求的,工作的稳定、收入的可靠、养老医疗的保障都会给予他们安全感,倾向于雇主对他们提出的要求行事,能够按照组织的价值观主动调整自己的价值观,按照相关规定来行事。同时拥有一定的自由时间可以兼顾到家庭和生活,维持工作安全稳定;(6)服务型职业锚的学生,更关注工作带来的价值,而不在意是否发挥自己的才干和能力,倾向于帮助别人,视帮助他人为自己的劳动价值所在,内心会有喜悦与满足感,不在乎金钱的多少与职位的高低;(7)挑战型职业锚的学生,偏好解决棘手的难题,挑战强硬的对手,挑战自我、追求自我,攻克别人不能攻克的难关;(8)生活型职业锚的学生,希望在个人、家庭和职业之间寻得平衡,能够有一定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无论是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还是照顾家庭,希望多方面都可以兼顾到,将生活与工作的各方面整合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对他们来说,工作就是生活,同时,工作也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且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为生活中的自己带来内心的充实感与物质方面的保障。
在学生有了最初的职业选择倾向后就应着手准备职业生涯规划,不同职业锚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也不尽相同,一种观点认为职业生涯规划阶段主要分为五部分:职业准备期、职业选择期、职业适应期、职业稳定期、职业结束期[6-7]。(1)在形成了较为明确的职业选择后,就应该从职业心理、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几个方面积极做准备,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能够在求职初期事半功倍。(2)在实际的选择职业的期间,每个人都面临着选择与被选择,只有个人意愿与社会需求成功结合、能力匹配、相互认可,才算较为成功的职业选择。(3)择业者刚步入新工作岗位,需要一个适应过程,要完成角色转变、工作环境转变、人际关系转变等。(4)职业稳定期是人职业产能黄金时期,既摆脱了职场新人,又不至于职业倦怠,但在科技发达、信息交换、人才流动加快的今天,也会经常发生岗位、工作单位的变化。(5)职业结束期,由于自身健康状况,逐渐减弱职业产能,从而结束职业生涯。
在现阶段,各大高校以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为基础,开展全方位的就业指导,而确立自己的职业锚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石,只有学生对自己不断认识、不断完善、不断通过实践才能逐渐形成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明确自己的优势及能力大小,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和兴趣点所在,根据职业方向提前做好储备,避免盲目跟风,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让自己在机遇和挑战面前站稳脚跟,赢在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