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聿
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浙江 杭州 310024
教育资源作为一种社会性知识资产,受到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正在发生迅速的变化。这对教育资源的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主要特点是教育资源传播的形式发生了转变。与其他社会资源不同,教育资源的传播首先需要考虑在数字化环境下有效开展知识服务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数字资源的产出以及与传统教育资源的融合等各方面取得相对平衡。艺术教育从感性思维发轫,培养人的认知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满足人的内在审美需求。艺术教育是一种基础教育,需要数字化基础建设的支撑;艺术教育资源也是一种基础的社会性知识资产,需要依托新兴的信息技术来达到广泛传播应用的目的。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集合的新兴信息技术。这项技术的核心本质是一种特殊的数据库结构,是带有时间戳信息的分类账。分布式数据存储意味着数据信息存在于所有相互链接的副本,由此改变了主体对信息的权限和治理的方式。因为它的不可篡改、可追溯、集体维护等特征在极大程度上消除了中心化的信任需求[1]。公共组织和机构可能不再是关键数据的记录者和保管者。无论是资源出处与所有权、资源流通记录还是创作者个人信息的安全与维护都会被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去中心化信任机制所接管。
源自区块链技术驱动的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应用模式是艺术创新的一个迅猛发展的领域。区块链技术的复杂性和分散性使艺术创作主体、组织机构以及艺术价值传播体系产生了结构性问题和更多的可能性,但区块链本身具有结构性的潜力,可以重塑数字艺术和创意产业的组织格局[2]。融合区块链技术可能为艺术领域带来多方面的影响,本文将分析艺术教育资源传播与区块链技术特征的对应关系,通过对现有艺术领域区块链应用的研究来思考艺术教育资源传播需要面对的问题。
理论研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方法论的问题,方法论又以思维目的为导向。在我国,“区块链思维”被系统地提出具有先进的指导意义。“区块链思维”,是一种诉求可靠性、公平性、规范性、想象性以及价值性的目标思维[3]。这样的目标思维同样能够与艺术教育资源传播的诉求相匹配。
可靠性诉求对应区块链技术中可追溯、不可篡改的特征。区块链是一个分散的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记录了艺术教育资源每次流通的信息,从而可以轻松地追踪资源变化和流通活动,达到可追溯的目的。因为分散的特征,接受公众的监督,使得数据信息不可篡改。可追溯并且可信赖的这些数据,以它们的真实性来满足可靠性的诉求。可追溯、不可篡改的特征使得艺术教育资源的所有权更清晰。尤其是数字作品方面,可以将其所有权进一步细分,这类艺术教育资源的稀缺性获得保障,流通性得到提高。
公平性诉求对应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特征。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使得艺术领域内原本集中化的主体权力变得模糊,分布式的结构在基础建设层面将原本中心化的信任体系转移到了每一个节点。艺术院校、研究机构、博物馆、美术馆、画廊以及文创企业等艺术教育资源生产和存储的组织机构正在向新的模式发展,通过申请以创建由公共管理部门登记的主体(节点),凭借区块链技术来保障艺术教育资源的来源和真实性。
规范性诉求对应区块链的集体维护、以智能合约执行的特征。集体维护不仅保障了艺术教育资源存储的安全性,在社会逻辑层面也促使价值共享结构产生新的模式,推动艺术教育资源的传播向新模式转变。智能合约是区块链技术的核心层(合约层),是由事件驱动、具有状态并运行在可复制的共享区块链数据账本上的计算机协议,能够主动或触发式地处理数据、接受和传送信息,以及控制和管理各类链上事务的智能资产。智能合约以无信任、自动化的方式为不同领域的应用场景进行规划管理,艺术教育资源在此基础上能够以规范而又高效的方式广泛传播。
想象性诉求对应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广泛适应性。区块链技术在多种应用场景下都能够展现出广泛的适用性。从艺术教育资源传播的角度看,无论是艺术收藏品、艺术典藏图书、艺术数字资源、教学与社会公益的创作和设计等有形资产,还是创意、信誉以及信息等无形资产都能够在区块链技术的承载下得以汇聚,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价值性诉求对应区块链技术实现价值互联的作用。从数字经济时代中的需求角度看,我们既是数据的生产者,也是数据利益的分享者。共识共享的社会思维逻辑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AI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不断深化,形成“资产被数字化,数字被资产化”的格局。信息互联网时代实现了信息互联互通的状态,人们希望价值传递能够像信息传递一样方便快捷、安全可靠。区块链技术解决了基本的数据可靠性,这是价值互联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应用正确的价值评估工具以达到捕捉和交易多种类型的价值,实现价值交换[4]。价值交换形成了资源流通,流通促进了传播。
现阶段,国内外的艺术领域区块链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Verisart应用区块链技术,以文化资源信息标准(CIDOC-CRM)和数据交换标准(LIDO)建立艺术作品共享或转移的受信任平台。Artory建立在以太坊区块链之上,以编码形式提供给艺术作品真实性的证书,且对艺术作品的收藏者做了遮蔽处理。Dada通过区块链技术建立基于绘图的合作创新社区平台,以艺术家为中心提供协同创作的合作方式。深圳文交所“文版通”应用平台为国内可持续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数字经济创新生态系统[5]。Myart[6]旨在开创全球文化艺术品流通生态,通过多项基于区块链底层技术实现的应用环节,整合文化艺术品流通体系上下游,实现艺术品的真实、高效流通。
从以上例举的艺术领域区块链应用可以发现,艺术品交易和艺术金融方面正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发展而得到提升,更多相关的理论研究都集中在这个方向,但是艺术资源并不仅仅只局限在艺术品交易和艺术金融,艺术资源中的教育资源也是最为基础且被公众广泛需求的。
区块链应用能加深艺术创作的协作性,为艺术教育资源被合理且充分地利用提供了广泛的技术基础,从根本上重组了资源共享的所有权结构,支持那些需求艺术教育资源的人们能够通过正规的途径来获取资源。站在技术升级和行业规范的角度看,区块链于艺术行业的应用前景广阔。数字艺术版权、数码摄影、设计艺术等新媒体艺术的资源流通可借助区块链技术来推广传播,并进一步推动艺术教育资源信息的数字化和专业知识服务的提升。从资源的可见性角度看,区块链可以在建立规范标准的同时,增强艺术教育资源在数字领域的可见性,完善艺术教育资源传播体系。资源的可见性取决于信息数据的反馈能力和可用程度,从而影响资源流通过程中个体的决策过程。将有用的信息数据和艺术教育资源链接起来,资源的提供方与需求方在数字领域中达到信息对称的平衡,最终使完整可信任的资源安全有效地呈现出来。
在新兴信息技术基础建设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艺术教育资源传播的系统研究需要加速跟进。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在艺术品交易、艺术金融等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艺术教育资源传播方面却仍是一片空白。我们需要制定艺术教育资源结合区块链技术的行业标准;优化更新艺术教育资源的内容与知识服务理念,以主动适应区块链发展对知识传播的影响;发挥区块链技术特性,将“创作即确权、使用即授权、发现即维权”[7]的概念延伸到艺术教育资源传播领域;未来我们需要更具弹性的艺术教育资源传播模式以适应公众对其日益迫切的需求,并为创新思维提供新的源泉,创造一种富有价值的、能够发挥艺术教育资源重要作用的生态体系。我们应该主动去拥抱这场变革,而不是徘徊在对未来的想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