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大学战略规划的特征分析及启示
——基于我国6所开放大学的战略规划文本

2020-12-09 00:13全守杰
终身教育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战略规划办学大学

□ 全守杰,程 诚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开放大学作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机构,承担着重要使命。党和国家对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重视、对建设中国开放大学体系的关心,进一步推动我国开放大学发展的进程。开放大学的前身广播电视大学,已历经四十多年的风雨历程,战略规划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战略规划需要随着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而做出调整。2012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同意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建立国家开放大学的批复》(教发函〔2012〕103号),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国办发〔2010〕48号),北京、上海、江苏、广东、云南5所省市广播电视大学相继更名为开放大学。随着“互联网+教育”趋势的发展,开放大学又有了新的历史使命和任务,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师生人数不断增加,受教育人群覆盖了不同年龄段,专业发展由弱变强,办学形式由单一到多样,教学方式兼顾线上和线下,满足了不同层次和不同人群的教育需求。[1]2020年既是“十三五”教育规划收官之年,同时也是“十四五”教育规划编制的关键之年,战略规划备受学术界的关注。

大学战略规划是大学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自身的生命周期和发展需要,制定大学发展愿景、任务和落实保障措施,以解决实际发展问题的纲领性文件。[2]在研究领域中,大学战略规划的研究较多,而关于开放大学战略规划的研究较为少见。因此,笔者对我国开放大学“十三五”战略规划的文本进行分析,揭示其中的特征,并对开放大学“十四五”战略规划编制提出建议。

二、开放大学战略规划文本分析

大学战略规划是在扫描学校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确定战略愿景和战略目标,明确战略重点和提出战略行动,推动组织发展的一种治理方式,它在大学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战略性推进作用。战略规划是一种全局性的总体发展规划,其主要内容包括环境分析、战略目标、战略主题、战略转变、战略行动等。[3]根据已有的研究文献,本研究选取国家开放大学、北京开放大学、上海开放大学、江苏开放大学、广东开放大学和云南开放大学的战略规划文本,围绕战略背景、战略目标、战略措施和战略保障对我国开放大学的战略规划进行分析。这6所学校是我国“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的试点学校,并且它们在开放大学体系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可以为其他开放大学战略规划的编制与研究提供参考。案例学校的战略规划文本概况见表1。

1.战略背景

战略背景是指影响大学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社会、经济、文化等综合影响因素。战略背景分析是指在制定大学战略规划时,对大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进行分析,确定大学现在所处的阶段及对未来的定位,并展望和描绘其发展的愿景和目标。由表1可知,我国6所开放大学的战略背景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国家和地方赋予开放大学的改革重任和重要使命。如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云南“两强一堡”战略的实施,迫切需要进一步建设好云南开放大学,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建设,需要全面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而江苏开放大学在加强公民人文素养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和良好道德风尚养成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

第二,“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构建产业新体系。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高层次人才和劳动力素质的高要求,需要开放大学加快其改革和发展的进程。

第三,信息化进一步加速了远程教育市场的开放和发展,推动着教育进入大数据时代和“互联网+教育”时代。国务院在《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探索新型教育供给方式,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促进教育资源开发共享和完善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是开放大学转型发展的新机遇和动力。

第四,开放大学被赋予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新使命。江苏省“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要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推进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培养和造就新型技能型劳动大军等,进一步明确了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具体任务,赋予了开放大学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为宗旨的新的历史使命。

因此,开放大学战略规划的编制背景是基于国家和地方的发展现状和需求,通过向社会大众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推动民众的终身学习,为社会培养人力资源,促进国家和地区的高质量发展。

2.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是指大学对自身组织目标的分析。战略规划确定的战略目标一般都具有阶段性特征,其提出了具体的阶段性行动框架,描绘了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明确了一定时期内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任务、重要计划、重点项目、具体步骤,发挥着“设计图”和“施工图”的功能。[4]我国6所开放大学的战略目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进行需求分析,明确发展方向,确定所提供的服务。国家开放大学致力于增强整体办学能力和实力,提升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开放大学;北京开放大学致力于满足市民多样化的终身学习需求;上海开放大学致力于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满足市民终身学习需求;江苏开放大学致力于办成以(职前与职后)学历教育为主体、以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为两翼、以应用研究和技术研发为基础的教学型开放大学,为各类学习者提供学历教育服务;广东开放大学致力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终身教育服务能力;云南开放大学致力于基本构成适应云南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学科专业体系和课程体系,培养专门人才,提高公众素质,为促进全民终身学习等方面做出更大贡献。可见,我国6所开放大学旨在通过提升学校办学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民众提供终身学习的教育服务,以满足学习型社会发展需求。

其次,确定发展目标。国家开放大学致力于建设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所新型大学、世界开放大学体系中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开放大学、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重要支点;北京开放大学致力于由广播电视大学向新型开放大学转型;上海开放大学致力于向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现代开放大学迈进;江苏开放大学致力于为完善江苏终身教育体系和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初步建成具有江苏品位、中国特色、在亚洲有一定影响力的“开放式、社会化、应用型”高水平开放大学;广东开放大学致力于基本建成覆盖全省城乡的开放大学办学体系,成为开放、卓越、特色鲜明的新型高等学校;云南开放大学致力于初步成为云南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支柱,教育立交桥的关键枢纽,开放教育走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桥梁。由此可见,我国6所开放大学都对供给需求和发展目标有着明晰的分析和认识。在明确终身教育供给需求之后,确定以完成新型开放大学的转型工作,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现代开放大学为发展目标。

3.战略措施

战略措施是大学战略规划的主体部分,同时也是实现战略目标的行动保证。

大学战略规划不仅发挥纲领性作用,而且对落实办学理念、积极推进组织发展和变革发挥引导性作用。战略规划的特色,往往体现在战略措施上。[5]因此,战略措施是战略规划的重要环节,它使大学办学理念形象化、大学发展行动具体化。大学目标的实现需要依托一系列的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和重点打造的领域,它们是大学发展的关键。我国6所开放大学在已取得的教育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的发展背景,制定了符合自身发展阶段的战略措施。

首先,重视平台建设。主要体现在交流合作和搭建发展平台两个方面。国家开放大学设立了“教育精准扶贫”计划和“新疆西藏和东北地区远程教育支持计划”,以国家扶贫、脱贫政策为指导,积极发挥办学组织体系优势和信息化平台优势,有针对性地选择一批贫困县开展教育扶贫工作。北京开放大学在教学品质提升和科研能力培养方面,主要通过对外交流合作平台,以吸收引进、借鉴利用和自主开发的方式,实现资源的优化匹配。上海开放大学通过国际合作办学,以引进、自建、共建的方式,不断提升课程和专业建设水平,发展特色学科,构建终身学习资源体系等。江苏开放大学大力建构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拓展国际视野,吸纳先进理念,引进优质资源,切实提升学科专业建设的内涵和水平。广东开放大学通过推进远程教育国际化和建立终身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方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从而推动一流师资建设和一流网络课程建设。云南开放大学通过探索和建立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跨区域的实质联合与协同创新的机制,聚焦社会力量,努力打造以“云资源”为重点、“云平台”为支撑、“云管理”为基础、“云服务”为目标的网络平台,积极推进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资源共享与合作交流,为民众提供多样化的混合式终身学习服务平台。可见,6所开放大学都重视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合作平台建设,注重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通过平台实现资源的共享、优化匹配和升级,满足民众的终身学习需求。

其次,注重发挥“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改革与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国家开放大学率先开展以“六网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全方位创新性实验和突破性改革;改革创新教育教学研究机制,加强研究团队建设。北京开放大学通过创新人才考核机制的方式,加强对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和管理,注重高水平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江苏开放大学确立人才第一资源理念,构建“一体两翼”办学格局,创新中职教育与开放教育专科、高职教育与开放教育本科贯通接续的人才培养机制;注重优化科研发展环境,加强重点科研团队建设。广东开放大学落实人才培养根本任务,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云南开放大学实施“中高衔接”“专本衔接”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搭建职业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深化科研管理制度改革,创新科研组织模式,深入研究开放大学“三项制度”创新、“大学+体系+平台”构架、“四元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由此可见,我国6所开放大学勇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水平,提高教师队伍与管理团队水平。

最后,推进组织文化创新。主要体现在管理制度、办学系统、智慧学习环境和校企合作等方面。国家开放大学注重办学组织体系的构建、教育信息化推进工程的实施、健全学分银行应用模式探索和运营机制的创新。北京开放大学注重推进管理制度完善、提升办学系统聚力、拓展开放办学、建设智慧学习环境和弘扬校园文化。上海开放大学注重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科研体制机制、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和提升系统办学实力、推进全媒体融合发展和制播模式转型、创新文化产品内容、培育和引领都市文化。江苏开放大学注重实施网络强校工程、构建“一体两翼”办学格局、推进学分银行建设、创新合作共赢机制、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弘扬开放创新精神和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广东开放大学注重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办学一体化发展、传承创新大学文化、推进电大系统转型发展、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云南开放大学变革运行管理机制、创新办学模式、创新办学体系建设机制及进行内部管理体制变革。

4.战略保障

对于大学战略规划而言,战略保障是以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规范的制度形式,对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为促进战略目标的实现而提供的一系列保障。我国6所开放大学在战略规划中的发展保障包括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及促进全员参与。

第一,组织保障。国家开放大学建立“一把手”责任制,成立“十三五”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和学校规划工程实施管理办公室。北京开放大学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党委领导下的党员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上海开放大学加强组织领导,发挥统筹全局的作用,明确职责分工,建立部门联动、分工明确的协调推进机制。江苏开放大学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强化责任落实。广东开放大学加强规划实施的领导,加强统筹管理和衔接协调。云南开放大学建立监测、评估、考核和督导的细则和机制。

第二,制度保障。国家开放大学健全实施机制,完善政策支持,将规划进行任务分解,落实到年度工作和日常工作中,明确责任人等,确保责任到位。北京开放大学进一步完善校内规章制度建设,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创新急需人才的培养选拔任用机制,建立并完善人才队伍激励保障机制,逐步建立与新型大学相适应的人才管理制度。上海开放大学坚持和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决策责任制度。江苏开放大学推进依法治校,制定学校《章程》及建立切合新型大学建设需要的规章制度体系。广东开放大学提出实施方案,制定配套政策。云南开放大学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治理结构,完善学校法律顾问制度。

第三,促进全员参与。6所开放大学都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了促进全员参与的措施。上海开放大学凝聚全体教职员工的力量,切实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保证教职工全员通过法定程序和渠道参与规划的实施和监督,形成“全员参与、上下同心”的良好氛围。江苏开放大学注重优化发展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集聚正能量,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云南开放大学采取合理措施,注重调动全校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举全校之力,保障规划纲要的实施。

三、开放大学战略规划的特征

我国6所开放大学的战略规划紧扣时代背景和教育发展趋势,致力于弥合教育系统与时代发展之间的鸿沟,注重战略任务实施并助推学校向更高阶段的生命周期迈进,为大学以规划促发展提供保障。

1.弥合教育系统与时代发展之间的鸿沟,致力于终身教育体系建设

大学的发展一方面是知识的逻辑,另一方面是与社会的互动或是对社会的适应。在未来的环境中,大学与社会的互动将更加频繁,大学也将不断地增强自身对社会的适应性。正如阿萨巴斯卡大学校长尼尔·法西纳(Neil Fassina)指出,高等教育必须展示出它是一个鼓励创造、认可创造的系统,应该满足大规模个性化学习需求,使学习者能够创造知识和管理知识,改善所在社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的质量,弥合因时代发展而产生的鸿沟。[6]面对多元化的新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社会民众的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促使开放大学需要加快其改革和发展的进程。我国6所开放大学紧随时代发展趋势,展望并描绘了其发展的愿景和目标,不断超越自我,以完成新型大学的转型发展。6所开放大学在战略规划中体现了努力构建服务全民的优质、灵活、开放、个性化的终身学习体系和向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现代开放大学迈进的组织规划。

2.注重战略任务实施,助推学校向更高阶段的生命周期迈进

战略规划中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布局体现了学校在一段时期内的重点工作,即立足于学校整体发展,抓住影响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关键问题进行规划布局,从而推进学校组织变革,提升发展绩效。从我国6所开放大学的战略规划文本分析来看,它们都根据自身不同的发展阶段,将当前自身的现实状况与未来的发展愿景相结合,制定了相应的战略任务,以解决当下重点问题,助推学校向更高阶段的生命周期迈进。

首先,注重资源匹配。大学战略规划的每一个项目都需要有相配套的资源,如此将有助于保证规划的有效实施。因此,资源匹配理论常被用于大学战略规划的编制中,以凸显资源的重要性。开放大学要获得发展,其规划实施离不开大量新资源的支持。这些新资源不仅包括财力支持、物力支持,而且包括智力支持。我国6所开放大学战略规划注重将重点规划实施与资源获取相挂钩,重视新资源的获取及新资源渠道的开拓。其中,智力支持主要体现在交流合作和搭建发展平台两个方面——通过加强交流合作,以引进、自建、共建的方式建成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优质课程资源和终身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为全民终身学习提供服务和支撑。这些新资源的获取,为开放大学的改革与发展开辟了新领域,以保证战略措施的有效实施,从而助力战略目标的实现。

其次,重视人力增值。人力资源开发是开放大学发展所依靠的有生力量,既包括校领导干部管理能力的提升、教职工群体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也包括受教育群体的成才成长。只有当前者发展好了,学校的行政办公和教育科研等能力提高了,开放大学才能不断发展和前行,后者才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更好的教育体验。6所开放大学在编制学校战略规划时紧紧围绕终身学习这一迫切的社会需求,始终将教职工和受教育群体的发展置于核心地位,以促进领导干部行政能力、教职工教育科研水平和受教育者综合素养的发展,使得人力资本持续增值。

最后,进行组织再造。大学是通过学校组织和机制的运行得以实现的一种社会实体机构,组织和机制对大学功能发挥具有重要作用,即大学内部机构的设立、职责权力的分配、机构之间关系的协调等组织问题与大学的功能密切相关。组织再造有助于解决组织机构内部问题,建立一套高效的运行机制和组织体系有助于加速开放大学的发展。我国开放大学历经转型期,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待进行重组和完善,学校要谋求新的发展就必须进行组织再造。从6所开放大学的战略规划分析可见,它们根据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采取了与之相配套的组织再造措施,对组织机构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重建,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的组织体系。主要体现在管理制度、办学系统、智慧学习环境和校企合作等方面,如推进管理制度完善、提升办学系统凝聚力、创新科研体制机制、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和提升系统办学实力等,以达到提高学校的运行和办学效率的目的。

3.增强保障机制,为战略规划实施保驾护航

保障机制是按照制度体系功能划分出来的概念。对于大学战略规划而言,战略保障是以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规范的制度形式,对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为促进战略目标的实现而提供的一系列保障。首先,加强党的领导,为开放大学的战略转型提供组织保障。如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校领导分工负责机制和各部门联动协作机制等。其次,围绕战略任务和重点项目,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进行精准式地投入和配置,进一步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推进战略目标的实现。如北京开放大学建立并完善了人才队伍激励保障机制,逐步建立与新型大学相适应的人才管理制度。再次,全面推进依法治校,为开放大学战略规划的实施提供政治保障。如北京开放大学颁布了《北京开放大学章程》,上海开放大学建立了科学的决策机制,健全了相关配套政策等。最后,建立利益相关者参与机制,促进全员参与。如上海开放大学凝聚全体教职员工的力量,切实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保证教职工全员通过法定程序和渠道参与战略规划的实施和监督,形成“全员参与、上下同心”的良好氛围。云南开放大学调动全校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举全校之力,保障规划纲要的实施等。

四、开放大学战略规划存在的问题

我国6所开放大学的战略规划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发展指引,但从文本来看,也存在着战略目标定位清晰度欠佳,缺乏相应的反馈机制和社区参与度低等问题。

1.战略目标定位清晰度欠佳

战略目标要解决的是开放大学在规划期间应做什么的问题。我国开放大学战略目标的制定存在定位不清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目标定位过高,不符合当前开放大学发展实际。我国开放大学正处于从“广播电视大学”到“开放大学”的转型期,其办学水平虽有所提升,但相对于多数的普通本科院校而言仍处于较低水平阶段。我国开放大学战略规划期一般为五年,但一些开放大学战略目标中出现了“国内一流”“国际一流”“卓越”等的目标追求,要在有限期的时间内完成过高目标略显空洞。

二是目标设置有同质化趋向。立足区域办学,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是开放大学的重要使命。但在6所开放大学的战略文本中,其战略目标设置却未能很好地体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反映出一定的同质化的目标追求。

2.战略反馈机制有待建立

我国开放大学战略规划的编制缺少必要的反馈机制,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动态化的管理,如在战略规划文本中未能体现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对战略规划进行跟踪、评估、调整和修改等机制。缺乏相应的反馈机制,可能会导致对开放大学的各个发展阶段不能进行充分认识,无法对规划期内战略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并做适当的调整,无法保证战略规划的延续性和可操作性,也难以对未来发展进行预测和展望,从而影响战略实施的有效性。

3.社区参与度有待提升

开放大学不同于其他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其受教育对象涵盖了不同年龄段的全体社会成员,它是面向公众实施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院校。当前我国开放大学战略规划大多未涉及融入社区的战略举措,公众对开放大学的认知程度远远不够。提升社区参与度将有利于发挥开放大学的社会功能——开放大学需要融入社区,了解社区居民的生活和学习等教育需求,有针对性地扩大开放大学的教育服务领域,提高公众对开放大学的认识。

五、“十四五”期间开放大学战略规划编制的建议

大学战略规划是大学发展的指南针和路线图,在引领发展、促进人力增值、凝聚共识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积极推进开放大学建设,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背景下,对我国开放大学“十四五”战略规划的编制提出以下五个方面的建议。

1.进一步规范开放大学的办学自主权,凸显不同区域终身教育发展特色

纵观国内外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高等教育深受其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的制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高等教育的发展又反作用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的发展进程。因此,当下我国开放大学的发展也必须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部署中指出了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制度的完善要以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为指向。教育部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中也提出,开放大学“要以终身教育思想为引领”“适应全民终身学习需求”。[7]因此在编制“十四五”战略规划时,开放大学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积极发挥其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中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在全社会继续营造全民终身学习的氛围,攻克管理体制、资源整合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的难题,满足广大民众终身学习的需求,推进新时代开放大学教育体系的构建。

一方面,在“十四五”大学战略规划中,开放大学要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1978年以来,中国教育改革基本上以自上而下、中央集主导和主体于一身的模式为主,而在终身教育发展领域中,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表现独特,呈现出自下而上的发展方式,中央政府只是扮演了宏观调控和方向引领的作用,而地方政府则为实践和创新的主体,甚至反过来影响和推动着中央终身教育政策的制定。[8]开放大学在编制“十四五”战略规划中既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又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规范开放大学的办学自主权和地方教育管理权,实现中央和地方的良性互动,致力于规划和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

另一方面,开放大学要根据各自区域发展差异,编制符合本地区终身教育发展的战略规划。国家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离不开各区域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但由于受区位和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我国不同地区的终身教育发展也呈现不均衡差异,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终身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因此,各地区开放大学要在坚持国家政策的前提下,根据本区域的实际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编制符合本地区终身教育发展的战略规划,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如东部地区的开放大学应积极发展区域经济和教育优势,成为我国终身教育发展的引领者,并与其他区域的开放大学加强联动,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其他地区终身教育的发展。

2.“设计”与“施工”相互动,建立开放大学战略规划的动态调整机制

战略规划是开放大学在一定时期内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发挥着“设计图”和“施工图”的功能,学校拟定的具体发展计划、项目措施都应紧紧围绕战略规划的目标而展开实施,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开放大学战略规划的“设计”体现的是整体战略目标和重大战略举措相对稳定和不变,整体战略目标和重大战略措施一方面要立意高远,另一方面是经过充分论证和具有可行性的。“施工”则是指依据整体战略目标所进行的、具体的实施计划,这些具体的实施计划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它们是可以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对战略规划中的具体工作事项进行适当调整和更新的,是推动战略目标实现的一系列措施。“设计”的稳定性是基础和根基,“施工”的灵活性是建立在稳定性基础上的,它不能超出一定的度,否则会使战略规划实施偏离方向,失去意义。在开放大学战略规划研制的实际工作当中,往往“设计图”的功能偏强,稳定性体现得过多;而“施工图”的功能偏弱,灵活性体现得不足,会导致按部就班地执行战略规划,而不是在遵循教育规律和战略目标的前提下创造性地推动开放大学的发展。当前开放大学面临着变化万千的环境,在战略规划研制和实施时需要增强“设计”与“施工”的互动,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开放大学的战略规划动态调整机制。根据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开放大学需要遵循办学规律,定期评估战略目标的实施进展情况,召开战略规划小组讨论会议,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利用网络(如学校公众号等)就调整的内容开展广泛的民主问卷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及利益相关者的变化适时调整战略规划,创造性地推动开放大学建设与发展。

3.强化系统思维,积极推进开放大学内涵式发展

开放大学作为一个组织体系,其建设发展有不同的方式,如外延式、内涵式与转型等发展方式。开放大学由广播电视大学转型而来,且经历了一定的建设周期。在当前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各客户群体对高质量的教育有了更高的追求。开放大学如何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实现自身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也是必须在新的一轮战略规划编制工作中重视的问题。开放大学在进行“十四五”战略规划编制中,要强化系统思维,确立科学的发展方式,明确发展重点的转向,体现办学效率,推动内涵式发展。

首先,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关注发展质量,在特色服务的基础上制定高质量的标准,并注重提高办学效率,将开放大学发展视为一个系统的整体,正确处理好发展速度、发展规模与发展品质的关系。这就需要开放大学更加重视教育质量,为客户(学生、社会、国家)提供满意的、独特的产品和服务,达到预期目标(质量标准),提高办学效率。

其次,将队伍建设列为战略重点,有针对性地提高开放大学自身的队伍建设水平。加强领导干部的管理水平,不断完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办学体系、协调内部关系和完善保障制度等;为教师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育和科研能力。

最后,扎根中国大地,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突破时空的限制,不断建立健全具有开放大学特色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探索全网络和全媒体的智能教学空间,完善区域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以学习者为中心,面对不同年龄段学习者的需求,开足、开齐满足其学习、生活和工作需求的课程;构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和共享的“教育超市”,创造普遍平等的教育机会,满足全民终身学习的时代需求。

4.积极进行形象管理,提升开放大学的认可度

院校形象是学校知名度、美誉度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它是社会对学校认可的标志。人们对开放大学的认识往往还停留在传统的“广播电视大学”形象——以远程教育和短期进修为主的教育机构。大学战略规划是自身组织对未来环境的应对策略,是一种积极主动、目的明确、面向未来的管理方式。[9]为此,我国开放大学“十四五”战略规划的编制工作应面向未来主动谋划、加强形象管理,提高社区参与和宣传力度,提高开放大学的社会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

一方面,开放大学应根据本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的实际发展情况将社区服务纳入开放大学的发展规划中,树立起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参与者角色,并制定具体要开展的社区项目及内容,阶段性地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评估,提升知名度。

另一方面,开放大学要深入走进社区,加大对开放大学的宣传力度,针对不同群体,如老年人、妇女、残疾人等,调研他们的实际学习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关线上课程内容的学习,实现无缝衔接,最大程度地满足公众的不同学习需求,扩大开放大学及其课程的价值和社会影响力,提升美誉度。

5.凝聚利益相关者的共识,增强战略规划实施的行动力量

战略规划的编制应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参与,谋求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平衡,并将战略目标转化为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愿景,“促进战略规划向集体行动的转化”[10]。我国开放大学在战略规划的研制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当下时代背景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和协调自身内部组织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激励全员参与,促进各利益群体为实现战略目标而进行的集体行动。

从组织、制度和政策方面,加强战略保障,协调组织内部相关者的利益。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深度介入教育进程,面对学习者差异化、个性化、终身化的学习需求,以MOOCs、微课、云课堂、智慧教室等为标志的高等教育新形式的兴起,传统的高等教育组织形态、运行机制等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和发展,向着互联化、智慧化、精准化、开放化、社会化方向发展。[11]我国目前39所省级广播电视大学均参加国家开放大学“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试点,并以“国家开放大学分部”名义承担并实施国家开放大学在本地区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此情形下,“给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的一体化办学格局带来分化风险,给开放教育的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带来一定困难,也给办学体系凝聚力和竞争力带来较大影响”[12]。因此,新一轮的开放大学发展规划亟需协调好开放大学教育系统内部组织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特别是国家开放大学主体与各省级分校主体的关系、分校主体之间的关系;同时,处理好开放大学内部各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开放大学与各领域之间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实现战略目标。

此外,将战略规划转化为各利益群体的集体行动,需加强认知建构。大学战略规划若无法得到集体人员的认同,就无法真正落实行动,其战略目标将难以实现。因此,在编制战略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从战略保障和思想共识等方面激发全体成员参与战略规划行动落实的意愿,从而增强战略规划实施的行动力量。

猜你喜欢
战略规划办学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企业战略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国有企业战略规划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2D+3I”五步构建企业战略规划全景模式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