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王 云
坛子肉是我国的传统名菜。您要是问这道菜是哪个地方的特色美食,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四川坛子肉、湖南坛子肉,还有山东坛子肉,故事与做法都各不相同。
湖南桂阳坛子肉,传说从三国时期就有了。其时,蜀国大将赵云率军智取桂阳郡,由于连年战争造成当地农民生活贫苦,赵云便减租免赋,并号召农民养猪种田,此后,每年农民都有一头肥胖的过年猪。长期生活贫苦的农民也不舍得一下子吃完,便将猪肉采用腌、炸、炖等工艺加工制成坛子肉。初时以巴蜀花椒磨粉,再加上姜蒜一起腌制,辣椒从番外传入湘南地区后,则采用辣椒进行腌制。桂阳人将他们的坛子肉跟赵云将军联系在一起,这多半还是来源于我国著名小说《三国演义》,并没有什么历史根据,但这并不妨碍美味的桂阳坛子肉名扬天下。
四川传统的坛子肉富有乡土风味,据传起源于四川农村。天府之国粮多猪多,农忙时节,既想吃肉“打牙祭”,又怕烹肉误农活,于是在忙碌中,以坛代锅,匆匆将大块猪肉投入坛内,加盐加水,加些葱姜调料,密封坛口,用“子母火”(柴灰火)煨起,待收工回家时,启开坛口,香味四溢。后来这一食法也流传入肆市,成为四川名菜坛子肉。
而山东济南也有“坛子肉”这道传统名菜。这道菜始于清代,据传首先创制该菜的是济南凤集楼饭店。一百多年前,该店厨师用猪肋条肉加调味料和香料,放入瓷坛中密封后慢火煨煮而成。其特点是色泽红润、汤浓肉烂、肥而不腻、口味清香。因肉用瓷坛炖成,故名“坛子肉”。发展到今天,坛子肉里除了猪肉,还要加入鸡肉、鱼肉、香菇、火腿等多种原料,寓有“全家福”之意,与福建名菜“佛跳墙”有异曲同工之处。坛子肉原料丰富,选料可高可低,不但是济南各大饭店的名菜,也适合现代人居家烹饪,特别适合年节时全家聚餐,既美味又有好意头。
猪肉是我国汉民族餐桌上的主要动物性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钙、铁、磷等营养成分。因为其肉质纤维较为细软,结缔组织较少,肌肉组织中含有较多的肌间脂肪,因此经过烹调加工后,肉味特别鲜美。俗话说“紧火粥,慢火肉”,烧肉之优劣,全在火候的把握。坛子肉正是我国烹饪猪肉的传统做法,深得华夏烹饪技巧之精髓,小火慢煨,将各种原料的营养物质充分保留,得之回味无穷的美食。
坛子肉
原料:猪肘,鸭子,仔鸡,干贝(瑶柱),口蘑或香菇,金华火腿,鹌鹑蛋,海参,猪肚,炸丸子,海米,葱姜片,八角,桂皮,绍酒,酱油,糖色,鸡汤,精盐,冰糖,胡椒粉。
做法:猪肘、鸭子、仔鸡分别洗净切大小均匀的块,用冰水浸泡,其间更换几次水以去除腥膻味;口蘑、海米分别清水浸泡至软、透,并清洗干净;鹌鹑蛋煮熟去皮,蘸干淀粉用油炸成金黄色;海参洗净切块。炒锅上火放油,下入八角、桂皮、葱姜片煸炒出香味后,下肘子块、鸭子块、鸡块煸炒上色,烹入绍酒、酱油、糖色、鸡汤,锅烧开后,放入口蘑、海米、炸鹌鹑蛋、炸丸子,用精盐、冰糖、胡椒粉调味,大火烧开,用小火略煮。将锅里的食材取出,码入小坛里,再放入海参、泡软的干贝和金华火腿片,捡出八角、桂皮和葱姜片,原汤盛入小坛里,用荷叶封口,放在小火上煨3 ~4 小时即可。
特点:色泽红润,味道浓厚醇香,鲜香可口,回味无穷。
注:食材选用可高可低,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