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生初
【摘 要】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与变化的素质。虽然对素质的定义与内涵有不同的理解,但我们都赞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或创造能力这一基本要求。学生的创造性的能力的实现与提高自然源于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在此前提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及在此传授过程中培养其创造能力的工作应当获得很好的统一。换句话说,这二者既是各有界限的两个问题,同时又是教育的最终目标的不同阶段的要求。同时,它也应当是一个内在统一和辨证结合的问题。问题不在于是否应当进行素质教育,而在于如何提高素质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
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根本上,它是一个思维能力或素养的问题。正是由于这一点,才使得它与传统的灌输或应试教育有了清晰的界限。而思维能力的获得,不仅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而且需要老师能够将此思维能力有效地传达给学生即培养学生的教学艺术的提高。因而,它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实践问题。这就是说,它除了要给学生讲解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辨证性、全面性等理论性问题以,还需要将此思维的特征的应用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顶峰”对思维能力的要求和培养又具有特殊的意义。这不仅因为它直面世界本身,即超越对具体问题的关注,而走向对一般问题、抽象问题的探索,而且因为它本身是对一般具体的思维方法的挑战。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经受了时代检验并在此检验中获得了丰富、发展、完善也就是生命力的哲学,作为社会主义所奉行的意识形态和思想体系的原因,不仅在于它创造性地提出或建立了一种新的世界观,达到了对以往的世界观的革命性批判或挑战,而且还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斩新的思维方法或原则。根据这样的原则,真正奉行它的精神的人们不断地发展它。由此,从哲学思维的训练入手,将此思维训练作为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并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实现从对具体问题的理解达到抽象的观照与审视的高度——即在教学中重视在基础知识的传授中实现其思维能力的培养,应当是从事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文即从一个简单的方法——训练学生写课文提纲的角度,探讨它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或者说它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课文提纲,无非是课文的基本观点或作者所要传达的内容的逻辑联系。课文提纲,也是课文的骨架。它起着支撑课文的作用,犹如人的骨髂对于人的作用一样。学写课文提纲,就是要弄清课文脉络,把握各各关系。
课文提纲的写法,自然有多种。比如只要求学生列出课文中作者要传达的论点及其分论点。这样的提纲比较容易,也十分醒目。通过学写这样的课文提纲,学生可以快速全面地了解课文所要传达的内容,对课文的中心有较为准确的理解。这是大多数学生都能作到的。对于教师来说,要求学生学写这样的提纲,可以省去板书所占用的时间,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也能够达到培养学生的简单的的思维方法的目的。但这种提纲只是初步性质的。另外一种提纲形式,则是要求学生不仅要写出这种提纲,而且还要求学生对提纲之间进行符合课文内容的补充。课文提出了一个总的观点,并且用一系列的分论点来支持这个观点。在这种情况下,则要求学生对分论点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这样,学生可以达到对证明一个观点的方法深入理解。第三种提纲形式则可以在第二种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分论点在整个课文中(或主要论证的观点)的地位进行说明。比如要求学生说明这个分论点是从历史角度还是从现实角度、是从理论角度还是从实践角度、是从正面还是从反面来进行论证。在这三个角度方面,课文的安排一般是经过精心设置的。比如历史角度与现实角度可以与从正面角度、反面角度相互交叉,而实践角度则可以包含前两者。学生如果能顺利地实现了这一种能力的发展,则对于课文的理解就达到了可以不用教师进行一般传授和讲解的程度。这自然需要老师首先讲解论证或思维的方法即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到了这一步,可以说就实现了一般课堂讲解或在应试条件下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理解课文的要求。但这只是学生思维能力训练的第一步。要达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真正训练,还有两种方法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是,第一,就课文而言,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并学写课文提纲之后,抛开课文及提纲本身,写出自已就课文所提观点的提纲。其中必须涉及到三种角度。这可能是最困难的一步,因为有先例,学生很难摆脱先在经验的影响。学生所作的,无非就是把正面论证与反面论证相互调换,把理论证明改成实践证明。但这并非是一个游戏,多作几次后,学生就能够对分论点或论证作出符合自已个性的安排。第二步仍然是一种”纸上作业”,即就现有论题进行证明。第三步,则是就一个课本中没有的论题要求学生进行提纲式的证明。学生可以模仿课文提纲,但教师要毫无疑问地重视那些根据论题本身设置分论点及论证方法的提纲。即使模仿,它也实现了能力的迁移。在第三步中,教师可要求学生对一个论题进行肯定证明,亦可要求学生进行否定论证,即不同意或反对论题所提出的观点。而后者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训练是相当重要的。最后,并非不重要的是,当学生能够轻松地达到对一个论题的肯定或否定证明,即能写出令人满意的提纲时,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能让学生由此走入相对主义,此时,须要求学生通过对一个论题分别写出肯定或否定证明的提纲并对其进行比较,或要求学生就此论题通过写提纲的方式进行辩论,而不要求学生写出全文。教师的主要考察点在于对论证提纲本身的创造性进行评价或确认,由此达到对提纲本身所证明的论题进行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的审查,真正实现“历史从哪里开始,逻辑就从哪里开始”。达到了这一步,课文提纲的写作任务则圆满完成。不仅如此,它还实现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甚至达到了不用教师去讲解课文内容的境界。此时,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才能真正实现。
学写课文提纲,从最简单处开始,进而至于达到学生能对每一个论题本身进行提纲式的证明或反驳。它所关注的不是学生的具体表達能力,而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这种思维能力的基础就是哲学思维的修养。它可以让学生在训练中自觉认识到思维的重要性,从而形成良好的哲学思维。由此,它能够训练学生观察问题的敏感性、分析问题的深刻性、解决问题的辨证性和全面性,从而有效避免那种流于一般的思维,使学生走出学习的苦恼,增强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这样一种方法,对于目前的素质教育至少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J]. 宋亦峰. 新课程研究. 2020(29)
[2]试析中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其应用对策 [J]. 黄姝琴. 课外语文. 2015(02)
[3]读写结合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J]. 赵娟. 知识窗(教师版). 2020(12)
[4]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J]. 王友军. 写作. 2017(06)
[5]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分层教学研究 [J]. 兰向东.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