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文化与现代生活:石林彝族撒尼人密枝节文化新探
——以大糯黑村为例

2020-12-08 06:31王倩倩
红河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石林彝族活动

王倩倩

(云南大学文学院,昆明 650091)

一 密枝节与大糯黑村

(一)石林彝族密枝节

密枝节作为云南石林彝族撒尼人(以下简称“撒尼人”)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民俗事象,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并世代传承延续。密枝节由来已久,“密枝”是撒尼人对土地的敬献,这源于古代撒尼人对土地的崇拜,表达了人们报恩、回馈土地的意愿。“密枝”实则为“枝密”,“与该词组成的词汇如‘密枝节'‘密枝神'‘密枝林'‘密枝山'‘密枝头'等,都与撒尼人原始宗教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居住在石林文化圈中的彝族其他支系如阿哲、黑彝、阿细、阿乌等支系都曾有过密枝节的习俗。”[1]在密枝节活动中,男性处于主要的祭祀地位,女性不得进入密枝林,也禁止参加相关祭祀活动,因此密枝节又称为“男人的节日”,即“男人节”。

密枝节活动是“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及周边邻县彝族支系撒尼人祭祀神灵、祈祷来年人畜兴旺、五谷丰登的原始宗教祭典活动,也是撒尼人三大隆重节庆之一(其余两节为春节和火把节)。密枝节一般从农历十一月第一轮鼠日到马日,历时七天。”[2]密枝节历史久远,关于密枝节的来历,在当地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传唱不绝,它承载了人们对天地神灵的崇拜与尊敬之情,也展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

(二)大糯黑村概况

大糯黑村是石林一个古朴自然的彝族村落,隶属圭山镇糯黑村委会。关于大糯黑村的自然地理概况,有资料记载,“大糯黑村距昆明市约90千米,距石林县城约30千米,处于昆明市和石林东部的地区。大糯黑村海拔1900米,地处喀斯特岩溶地貌发育地带。这里山峰石岭,重岩叠嶂,层林尽染,溶沟、峰丛发育,喀斯特地貌特征十分显著……森林覆盖率为86%,其中用材林36%。出产玉米、水稻、小麦、大麦、马铃薯、烤烟、油菜等农作物,以及党参、当归等药材,鸡、牛干菌、松茸、谷熟菌等野生菌类。”[3]大糯黑村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保留了大量的彝族原始生态和古老风俗,撒尼人口众多,“大糯黑村主要居住着撒尼人,共有256户,1064人。据史料记载,糯黑村始建于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迄今有600多年历史……整个村落以一条Y字形主:干道(从入口到中心广场、从入口到天葬山脚)辅以分叉路将整个寨子的各个院落联系在一起,形态自由灵活、富有生气,形成了一个富于变化、形态多样的聚落空间。”[4]

大糯黑村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在对当地走访调查的过程中,据村委会主任介绍,大糯黑村世世代代以山上的层石搭屋建房,近年来,当地政府结合大糯黑村“石头寨”实际,对大糯黑村庄建设进行了科学规划和设计,做到了传承与保护,村寨先后被评为昆明市文化旅游特色村、昆明市民俗文化生态旅游村,素有“彝族碑刻第一村”“彝族大三弦第一村”“七彩包头第一村”“2018年全国生态文化村”等称号。①当地撒尼人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在大糯黑村,密枝林分布其中,密枝节是当地的一个重要节日庆典。

二 改革开放以来密枝林的发展概况

密枝节作为撒尼人的一个古老节日,在历史流变过程中不断经受着时间的考验,在规模、内容、形式等方面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经历了一个由禁止到复苏、从弱小到成规模、从封闭到开放、从神圣到世俗、从祭坛到生活、从传统到现代、从地方到旅游等的变迁。以下笔者将以改革开放以来的时间为线索,梳理阐述改革开放以来密枝节的恢复、发展简况。

(一)20世纪70年代末期

密枝节作为石林撒尼人中的一个重要宗教活动,以祭祀密枝神为主要活动内容,表达族群信仰观念,祭祀密枝神的目的带有人们主观愿望上的祈福禳灾、五谷丰登、长寿平安、村寨和睦,甚至通过家庭祭祀来治疗疾病等功利性的目的。而这个节日的缘起又往往与民间流传的神话传说有关,这些因素的存在都不可避免地为密枝节打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较长一段时期内,密枝节常被当作“四旧”来看待,“理性主义者把宗教看作‘原始'‘愚昧'‘浪费'‘落后',等现象,并视宗教为现代主义敌人的观点加以摒弃。密枝祭祀是对密枝神存在理念的一种实践验证,其祭祀结果也强化了这一理念。”[5]因此,当时在民间禁止举行一系列的宗教活动,组织祭祀活动的人员也被教育或清散,这些都使得密枝节及其民间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和冷落。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重新审视民间民俗文化的发展,使密枝节重新发挥了它的独特魅力。

这一时期密枝节发展的主要特点是由禁止到复苏、由封闭到开放。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引导下,密枝节活动也在发展的过程中剔除了一些原始宗教因素,与时代结合,以新的姿态浮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密枝节从不为人们了解到逐渐被人们熟知,开始了复苏和发展。

(二)20世纪八九十年代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密枝节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也开始走入大众视野,也逐渐褪去了神圣的隐秘性,展现出由神圣到世俗、由祭坛到生活的转变。密枝节虽然在石林撒尼人聚居地区广泛流传,但较之其他群体的宗教节祭文化,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和流传中的多样化特点。首先,在活动举行的规模范围上,在撒尼人内部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举行祭密枝的时间、祭祀用品等也不完全相同,这些差异的存在,体现了撒尼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内部多样性”特点。其次,在密枝节流传的过程中,经历了一个由“祭坛”到“生活”的转变,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密枝节逐渐从祭祀的“神坛”上走出来,进入人们日常生活中。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社会观念上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原始宗教信仰仪式和内容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而发生了部分异变,如社祭和郊祭的结合(即将祭地和祭天演化为“统祭”),此时彝族毕摩们吟诵的“圣经”也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被越来越多人了解。

通过研究者们的不断努力和搜集整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密枝节的相关材料积累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密枝节传说的主要版本也逐渐被保留和确立下来,研究队伍也在不断壮大。1996年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路南彝族密枝节仪式歌疏》对海宜、寨黑、板田等村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毕摩在祭坛上所诵的祭经作了注疏、校勘整理,并采编辑录了密枝节相关仪式活动、传说及汉文古籍记载社祭的资料,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进一步推动了对密枝节的研究工作,为人们了解密枝节的全貌提供了材料。

(三)21世纪以来

21世纪以来,密枝节的现代化特征不断增强,从一个地方性的原始宗教活动转变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活动项目,在石林一些村寨还结合旅游业形成了“密枝文化旅游节”。2016年,昆明市举行了“云南小镇故事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开业庆典暨石林密枝节活动发布会”,这个会议活动吸引了大批旅游从业者和媒体嘉宾,对云南古村落、乡镇建设和发展地方民俗等带来了新的契机。云南小镇故事立足于打造石林古镇文化以及昆明周边地区旅游业发展,对石林“糯黑石头寨”及其密枝节、阿诗玛文化节、火把节等作了规划。会议指出,要把石林密枝节打造成石林代表性的“节日名片”,推动密枝节文化“走出去”,这些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推动了石林撒尼人的旅游业和地方民俗文化的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密枝节的传承保护。2018年,在长湖镇蓑衣村和大糯黑村等密枝文化旅游节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扩大了密枝节的影响力,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这些新兴节日的出现,为密枝节文化增添了许多新元素和新功能,实现了密枝节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

同时,21世纪以来的发展过程中,学界对密枝节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研究的深度也逐渐向纵深扩展。如巴胜超探讨了密枝节活动中女性的地位变化;[6]宁智锋探讨了密枝节的祭祀和话语模式;[1]高文探讨了现代化进程中的彝族“密枝”崇拜,[5]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出现,为我们了解研究石林密枝节打开了大门。

三 密枝节对现代人生活的调适

(一)人神沟通下缓解复杂的内心世界

每逢密枝节,大糯黑村前往参与祭祀活动的男子,都会聚集在祭祀场地内互相诉说,他们期望能通过诉说这些烦恼事情来获得神灵的庇佑,消除内心的压抑、痛苦的情绪。从这个方面来讲,密枝节通过“人神沟通”的方式,缓解了人们的心理压力,起到了心理调节的作用,使得人们从痛苦的思想状态下解放出来,重新获得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和憧憬。另一方面,与神灵诉说自己的心事,也可以达到一种“警示”的作用,对于危害村社的人事,大家一起谴责诉说,可以使村民之间以一种群体的责任感来维护村社安宁,家宅平安。据村民曾绍华介绍:“我们这里的习俗是从母系社会的生活状态中,男同胞的地位比较低,密枝林常常有野兽出没,比较危险,所以参加者一般都是男性,为了保护女同胞,后来规定女性不得入内。这里由毕摩主持活动搞祭祀,准备祭品。每到密枝节时,参加活动的男同胞们会对神灵说一些压抑的事情发泄一下,后来这种活动演变成村社里某位村民做了一些不道德的事情,告诫他们不可以再做这些了。人们在这里把内心话大声说出来,使心理负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②由此可以看出,密枝节也承载着化解人们压抑心理的作用,通过沟通交流,给人的内心世界打开了大门。

(二)蕴含在密枝节中的道德观与生态观

当地人至今仍然遵守着从古流传下来的一些禁忌特俗,思想的解放使人们的心理需求也发生着变化,由过去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的生活状态中人们将自身的希望寄托在自然、神灵身上到能保障自身生活、改造自然,人们的需求水平也得到了提高。结合文献分析和田野调查,笔者发现当地人对密枝节的认知也发生了变化。

表1 大糯黑村的大众对密枝节认知在历史进程中的变化

从表1中可知,人们对密枝林的心理动机方面从传统朴素的自然意识到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逐渐深入,关注自身生产生活、道德观和生态观的生发,从侧面反映了社会进步,现代生活中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发展。从道德观上看,石林大糯黑村撒尼人密枝节传达出一种道德意识,即遵纪守法,不做违法乱纪、扰乱村社安宁之事。在这里,人们也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村规民约,如密枝节期间,人们要修生养息,停止下地劳作等。密枝节祭祀组织的成员会依照人们心目中认可的形象为标准来进行选举,道德不好的人当不了密枝节祭祀组织的成员。大糯黑村村民们遵循着一定的评判标准对每个密枝林祭祀组织成员进行考量,选出他们心中口碑较好的人选,这也反映了自然状态和社会行为约束下人们的道德意识。

与此同时,从生态观上看,“‘密枝山'对人类的影响是积极的,对维护生态平衡有着不可低估的功效,其生态意义是十分明确的。”[7]因此,从生态效益方面讲,大糯黑村密枝林的存在具有一定的生态保护价值。原始宗教观念下,人们对密枝神的崇拜,在心理上获得对密枝林的畏惧感,也促使他们学会保护、呵护这片山林。他们认为,“随意砍伐或踏入密枝林内的人会受到惩罚。”这也促使他们树立了保护密枝林的生态理念,表现了自然状态下人与自然共生的和谐生态观,保护了当地的森林植被,促进生态系统的延续。

(三)族群认同和话语平等观念的生发

石林大糯黑村的密枝节也体现了撒尼人的族群认同感,是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留下的共同记忆。通过密枝节,当地群众汇聚在一起,依照千百年来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习俗传统,守护着这片山林。人们通过这个古老的节日将这些习俗传统传承下来,不断延续发展。密枝林古老的神话故事也代代流传,经久不衰,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刻上了历史的印记。此外,密枝节还体现了一种社会的话语权力平等意识,在这里有一个发展中的思想观念。有学者从密枝节女性是否参与的角度探讨了在密枝节中男性和女性的角色问题,并认为,“女性被排斥在了密枝祭祀的权力现场,但是在这个祭祀节日的源头,作为故事原型的女性,是撒尼人先民的‘偶像'。”[6]密枝节是通过男性的直接参与和对女性的间接参与体现在这个祭祀活动中,社会对男女角色话语权力的碰撞与转化,从密枝节的神话源头出发,在母系社会时期,男性角色受到压抑,女性话语权力大,但从传统对女性不能参与其中的一些说法来看,女性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男权社会生活,从这种话语权力的交织变化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话语权力的较量和追求男女平等的社会意识产生的碰撞带来的影响。

四 密枝节的传承与发展

(一)密枝节在大糯黑村的传承

“节日文化,是民间文化这一民族文化的始元、根基与神话原型、民族精神、价值观念这些民族文化核心的交会地带。”[8]石林撒尼人传统节日习俗蕴含了多种文化信息,是传承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平台。密枝节这种古老的节日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延续下来,深深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同密枝节的神话传说一起被一代代人传诵传唱。密枝林的存在是撒尼人信仰的体现,他们的生活实践是他们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撒尼人创造了自身的传统历史文化。

近些年来,大糯黑村民族文化也不断被挖掘出来,各种民间手艺人、传承人队伍也得到了扩充与提升,传统节日也得到了保护,但也存在着机构不完善、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应纳入对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的项目对策中来,使民间节日文化在对社会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新媒体语境下石林密枝节文化的创新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糯黑村密枝节文化也逐渐增添了许多新元素,“新媒体技术在文化传播中的广泛应用大大缩短了大众与公共文化的距离,使公共文化褪去了‘精英文化'的色彩,而逐渐成为‘大众的文化'”[9]在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过程中,以政府为主导,大众群体通过微信公众号、微视频、智能手机软件(APP)、电子新闻平台等多种途径了解到密枝节文化。在节日的当天会有各种新媒体对这些文化内容进行推送,由于新媒体传播途径的存在,使节日文化的接收者能更快接收到关于传统文化的信息,在传播中学习,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也逐渐成为密枝节文化的二次传播者,在文化的传播过程中无疑增加了全民的参与度。从这些方面来说,像密枝节这种形式的传统节日文化也能够通过一种更加快捷、高效的方式进入大众视野,为人们所接受。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新媒体语境中传统民族节日发展应该加强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带动作用。

(三)村社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开展

大糯黑村村民们利用当地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发展旅游业,开展农家乐,在当地有糯嘎渡客栈、落增憨客栈、彝王宴客栈、作比地客栈等多家游客接待点,有王家大院、民俗博物馆、密枝林、杜鹃山等多个景点。

通过对村委会的访谈,笔者发现,当地政府开展了大糯黑村文化室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于2007年建成糯黑村文化室,负责对公共空间场地使用、公共电子阅览室、农家书屋、群众文化活动、技能培训活动等方面的落实与跟进;制定项目内容、标准以及年度项目计划、临时项目计划、特色项目开展计划;突出民族特色文化,与传统节日传承,对火把节、密枝节等传统节日规范组织,加强宣传。

大糯黑村于2019年5月1日至4日举行了阿诗玛文化节,组织村民参加文艺活动,举办特色古典艺术表演,如民间乐器大三弦、小三弦、撒尼剧《圭山彩虹》等表演。这些民间传统活动的存在,也在当地政府的有序指导下进行,使撒尼人文化得以良好发展。

五 结语

石林大糯黑村在民俗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以地方民族文化特色为主的传统民俗村寨旅游,并以撒尼人的民族特色打造石头寨民俗旅游村。在当地传统密枝节的发展过程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建立考察点,有关学者对民俗文化进行了研究,撒尼人节日文化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了解。石林密枝节文化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接受了现代文化的洗礼,其中丰富的蕴含、多元的文化内容是族群认同和民族文化符号的重要标志。现代生活中,密枝节也逐渐超越了神话、信仰、宗教的神秘色彩,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作用。

注释:

①资料来源于糯黑村委会主任。

②曾绍华,男,彝族撒尼人,石林大糯黑村村民。

猜你喜欢
石林彝族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彝族海菜腔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松桃红石林
黄河石林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