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爽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北京 100191)
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指的是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导管的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者下腔静脉的导管。相对传统的给药方式具有更安全、更有效、后期操作更方便的特点[1]。根据美国INS指南显示,PICC导管可保留数月至一年,但因患者缺少自我维护的相关知识,从而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影响了使用寿命。有报道发现,医护人员对PICC置管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增加患者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能有效降低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2]。现将常用PICC健康教育方式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目前国外PICC置管患者可以根据地理位置、医疗保险类型等因素选择导管维护地点,由医院、门诊输液中心、私人诊所及家庭医疗机构的护理专业专职资质人员进行导管维护与健康教育[3-6]。在美国,医院为患者提供较为完善的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医院会形成团队式的教育小组,由医生、护理人员、 社工、理疗师和营养师等专业人员组成[7],实行“健康教育处方”制,在患者入院时就给予详细的治疗方案,方案具体到如何开展及达到理想效果。在新加坡,医院有健康教育的专门机构和系统化的健康教育网络,病人从入院到出院都有专职健康教育人员及专业人员对其进行连续不断的健康服务,同时在医院内部设立有患者图书馆,方便患者获取相关知识。在英国,医院会定期举办病友联谊会[8]。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患者健康教育,使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患者教育成为可能。
目前,我国的PICC患者中依然存在健康教育达标率偏低的情况,这是基于医院健康教育体系、护理人员、病人三方面原因共同构成的。经研究[9],医院健康教育组织体系的不完善、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的重视度不够以及病人及家属对置管后情况的不重视,导致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居高不下。
健康教育是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健康教育的效果与PICC并发症的发生率紧密相关[10]。对PICC置管患者进行相关健康教育能显著减少病人置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中加强PICC置管患者的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知识的了解, 从而积极地配合治疗, 提高整体效果[11-12]。影响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因素有多重,健康教育方式就是其中之一,下面我们重点介绍下不同健康教育方式的优缺点。
口头宣教,以口头讲解为主,语言通俗易懂,主要是对居住在农村、文化程度低、理解能力差的患者在置管初期進行导管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讲解[13]。但随着置管进入不同时期,对护理人员自身的表达能力和知识储备程度以及病人.理解能力的客观要求都在逐渐提高,其效果越发减弱,不利于置管后的自我维护。因此,该方式虽简单易行但教育效果难以评估。
在临床上健康教育通常以健康教育手册为主,通过制作健康教育手册,以便于患者掌握相关的知识。陈晓霞[14]表示,与常规健康教育效果比较,健康教育卡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PICC的认知程度,使患者充分了解PICC的注意事项,明显降低患者的置管问题发生率。其优点是可以明确直观地让病人了解PICC维护的相关知识,系统的学习置管后日常自我维护知识,涉及知识点更加全面。但其形式相对单一,容易让患者感到枯燥乏味,很难给患者留下深刻的记忆[15]。临床中,病人及家属不能完全按照手册知识进行学习,重视度不够;且健康教育手册的编制不仅会占用护理人员大量时间及精力,而且内容还需逐级审核。
视频式健康教育是临床最受欢迎的健康教育方式之一,其特点是结合临床实际、图片生动、要点突出、简单明了、易于接受[16]。相较于常规宣教方法而言,视频式健康教育可以反复播放,避免了对于年龄较大或文化程度低的人群反复讲解,从而节省宣教时间[17],有利于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及医疗效果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但目前的视频宣教材料难免出现视频内容本就不规范的现象,建议有关部门出台统一标准,拍摄更为规范的操作视频下发到各医疗机构,以便医疗机构更好地开展置管后维护工作。
与传统的健康教育“一对一”的说教形式相比,看图对话法以图画形式生动地表达PICC教育的内容,不仅起到健康教育的作用,且图文并茂、形象直观,更利于患者理解。在看图对话法中,教育者是宣教的主导者,其自身具备的能力极大地决定了宣教的质量和效果,只有实施者具备丰富的业务知识、良好的沟通能力、患者的极大信任,才能取得良好的宣教效果。而在临床中,护理人员的能力不足使得此方法不能很好的实施,其适用性有极大的局限。
当今社会进入高速发展时代,网络的普及使人们对信息的接收变得更加迅捷、方便。作为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者,各医疗机构为病人选择合理的网络平台也变得尤为重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微信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18],而微信公众平台集合了图、文、音、视频等几乎所有的大众接受信息方式[19],可以有效指导患者正确应对出现的异常情况,其延时护理特性更能在患者离院期间指导病人,及时收集病人的突发情况并予以反馈[20];但对于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低的患者,掌握此种方法较为困难,因此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该方法采取实景等方式更加直观、生动的形式,以贴近病人实际的视角将置管前后注意事项展现给患者,使患者“感同身受”,引起患者的共鸣,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患者自我管理及维护能力,有效地改善患者心理的抵触情绪,从而提高健康教育效果。但临床中,此方法会额外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且对组织人员的情景设计能力要求相对较高,如何保障教育效果是需要我们继续进行探讨和研究的。
同伴教育是指在具有相似背景、相似经历和相似年龄的伙伴间共同分享信息、知识和观念,相互传递思想、情感,以唤起感情上的共鸣,能弥补专业医疗机构对患者健康指导中的不足,提高患者社会心理适应性,改善生活质量及自我管理行为[21-22]。在医护人员搭建平台上,通过丰富的交流方式(定期活动、微信群等),同伴教育者可以将规范的PICC维护知识结合自己的经验,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分享。但需要注意的是,患者作为教育实施的主要教育者,其掌握知识和操作规程并不规范;因此,护理人员要做好监督和把控,才能更好地开展高质量同伴教育活动,达到预期目的。
随着国内静脉治疗的不断发展,PICC越来越受到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认可,但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很高,为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在临床上,已出现多种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但每种方式都有其优势与不足,我们可以将不同方式相互结合、综合运用,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使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升,从而降低PICC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带管时间,在保障患者治疗顺利进行的同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