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娟,谭艺真,靳素兰,黎万多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器官移植血透中心,广东 广州 510280)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方法,患者透析结束下机过程中存在不安全因素较多,容易发生不良事件,因此需完善下机操作流程,促进患者安全管理。思维导图(Mind Map)是通过图文并重的形式帮助记忆理解,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1]。本研究将思维导图运用到透析患者中,探讨其效果,以便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安全管理方法提供参考。
选取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7.3±3.4)岁,干预组男30例、女14例,平均年龄(56.8±3.2)岁,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入选标准:(1)无严重的心脏疾病、肝脏病变;(2)未合并精神疾病及恶性肿瘤;(3)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肺肝等全身性疾病者;(2)合并恶性肿瘤者;(3)合并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者;(4)拒绝参与或中途退出者。
对照组护理人员按科室流程实施护理干预,遵医执行,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干预组护理人员接受思维导图培训,具体如下:
①制作思维导图 根据患者血液透析下机的护理措施,结合提高自我管理效能的方法,查阅相关文献,运用思维导图软件Mindamanager绘制内容包等,将其打印成册并塑封,绘制导图。图中关键词为下机时不良事件,随后发散出跌倒、渗血、低血压等并发症,及时处理。②应用:由课题组指定人员根据思维导图内容实施培训,由主到次,由简到繁,进一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开展小组学习活动,促进组员相互学习,彼此分享护理经验及技巧。例如,下机时出现低血压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患者马上起床离开。很容易出现跌倒,头晕,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事件。护士在回血前应该评估超滤量,密切监测血压,告知患者透析前不服用降压药,透析结束后卧床休息待血压正常方可起床离开等综合措施。明显降低了患者低血压和跌倒的发生。干预时间为32周。
通过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析思维导图在透析患者下机过程中安全管理的应用效果。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x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及满意度分别为11例、21例、8例,80.0%;干预组分别为16例、26例、2例,95.0%。干预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x2=4.772,P=0.029)。
对照组低血压、跌倒、渗血分别为3例、2例、4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2.5%,干预组分别为1例、1例、1例、6.8%,干预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4.208,P=0.040)。
据相关调查显示[2],血液透析患者多为急重症患者,采用规范,合理的护理质量管理工具提升护理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血液透析是治疗工作中一项重要的作用,如何增加透析充分性、降低院感发生率,同时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保证护理质量及安全。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工具,其能够把繁琐的文字信息变成层次分明的图,清晰明了,利于提高护士在透析结束时的患者安全管理[3]。在透析结束下机时,患者多因透析时间长,容易突发严重并发症[4-5],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本研究显示,血液透析患者下机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质量管理,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到95% ,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至6.8%,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同时患者坠床和跌倒发生的概率明显降低。思维导图的制定及运用可有效规避临床操作中不规范,对病人评估不全面等问题,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思维导图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运用于血液透析病人下机时的安全管理可以帮助理清思路,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