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式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观察

2020-12-08 16:26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29期
关键词:血肿护理人员冠心病

邱 婷

(武汉协和医院心内科,湖北 武汉 430030)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疾病,近些年该病的发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患者由于心脏大动脉出现收缩,闭塞的大动脉无法正常供血,进而引发心肌缺血、缺氧的状况[1-2]。目前介入手术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方式,但手术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因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机率较大,患者术后仍需加强护理,保证其生命安全[3]。鉴于此,本文现将全局式护理应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现将方法、结果进行总结,相爱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80例),按照抽签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范畴48~59岁,年龄均值(53.62±1.54)岁,观察组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范畴47~60岁,年龄均值(53.67±1.45)岁,按照统计学概念分析,两组数据呈正态分布,可行比对,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观察组则运用全局式护理,详细内容为:(1)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需依据患者的文化程度,通过口头询问的方式,了解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不解之处,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观察、沟通等多种方式,分析患者现阶段存在的心理问题,并耐心倾听患者主诉,依据情况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3)并发症护理:在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需对患者术侧制动24h,并密切关注穿刺部位有无灼热感、疼痛感等,进一步进行包扎。(4)饮食护理:护理人员为患者准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并告知其多吃瓜果蔬菜,戒烟、戒酒。

1.3 观察指标

(1)采用简易生活质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4],患者得分越高就表示其生活质量越好。(2)统计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出现例数,包括出血、血肿、心率失常及迷走反射,计算并发症发生率,公式为(出血、血肿、心率失常及迷走反射)/总例数。

1.4 统计学处理

全文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其中“±s”用于表达计量资料,x2用于检验计数资料,P决定是否有差异,其中P<0.05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相较

两组患者在实施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为(45.96±1.54)、(45.68±1.42),t=0.845、P=0.400。观察组在实施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为(56.28±1.54)、(66.94±1.48),t=31.565、P=0.000。在实施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施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照组出血1例、血肿2例、心率失常2例、迷走反射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0%观察组出血1例、血肿0例、心率失常1例、迷走反射1例,不良反应发生发生率为7.50%,x2=4.571、P=0.032。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冠心病属于慢性疾病,而介入治疗能够重建冠心病血液循环,使心脏狭窄及闭塞的大动脉恢复通畅,该术式具有手术时间段、创伤小、安全性高等诸多优势,但部分患者因年龄较大,术后恢复差,甚至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影响手术效果,因此采用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5-6]。

本文研究结果得出: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来说,避免并发症的出现,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全局护理是近些年新出的一种护理模式,而此类患者因饱受疾病的折磨,因极易出现多种不良情绪,而通过心理护理,则能够消除患者内心不良情绪,帮助其建立面对疾病的健康心态,并实施健康宣教,使其患者了解配合治疗的意义,提升治疗依从率。并重点加强并发症护理,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总而言之,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运用全局式护理,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应用效果确切。

猜你喜欢
血肿护理人员冠心病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护理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时需要注意哪些情况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