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朝美
(贵州省平塘县平湖第一小学,贵州 黔南 558300)
在学校办学的过程中,安全是头等大事,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缺乏安全保障的校园,则其他一切教学活动都难以有序、稳定地开展。据2017年我国儿童少年“安康计划”数据公布显示:我国各类各级小学因交通事故、校园暴力以及溺水等造成的少年儿童的死亡人数高达1.46万人。这一数据,足以给小学校园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钟。那么,当下小学校园安全常见的安全隐患有哪些呢?其安全隐患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呢?又应该采取哪些方式减少安全隐患发生的概率呢?
对于学校来说,其常见的公共设施主要有教学楼、各类门窗、校园的电线线路、运动器材、桌椅板凳以及实验器材等。这些公共设施,可能会因建成时间较长,学生使用过度或者人为破坏等而出现安全隐患,若没有及时对问题进行排除和治理就十分容易出现安全隐患。校园公共设施方面易出现的安全隐患问题,主要表现为:(1)用电设备及线路安全问题易发。当下,随着校园标准化建设的推进,教室内都设置了插头、电风扇以及投影仪等。这些设备都是需要用到电的,一旦用电出现用电不当或者用电泄露极易导致安全隐患。(2)门窗脱落引发的安全问题常发。在学校这样的环境中,教室内的门窗使用的频率非常高,也就导致门窗易坏易脱落,这也就给安全埋下了安全隐患。(3)体育运动器材诱发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体育器材是体育课堂的必备之品,对学生体能的锻炼以及身体素质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同伴间的交往活动是学生在校的一种重要的活动形式,对学生的素质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学生的交往活动却易出现一定的安全隐患,具体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待:无意间的嬉闹玩耍中蕴藏着安全隐患。校园安全问题无处不在,有时孩子在交往过程中相互间嬉闹玩耍,相互推拉,就可能因为用力过度或者推拉不当造成身体伤害。
校园常见的安全隐患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学校管理不当所致,有的是学生安全意识淡薄造成。下面,对小学常见安全隐患产生的原因分析如下:
校园中时常出现因公共设施陈旧、老化等原因而造成的安全问题,其问题的产生与学校的管理的不当存在密切相关,具体来说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所致:(1)缺乏有效的学校公共设施管理机制。校园的公共设施如门窗、各类体育器材等,因使用人数多、频率大,所以十分容易发生安全隐患。但是,从现在很多学校的实际管理来看,很多小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并未建立学校公共设施管理机制,并没有安排专人对学校的公共设施进行定期排查,这让很多本可以及时发现解除的安全隐患变成了安全事件了。(2)注重“查”,忽视“检修”。现在在学校公共设施管理方面,有些小学为了应付上级安全检查,也建立校园公共设施安全隐患上报机制,要求每个班级的班主任在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对本班级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统计上报学校。
针对以上校园安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现对提升小学安全管理提出对策
学校安全问题重在“防”贵在“治”,所以作为学校要想更好的降低安全问题发生的概率,就应该加强日常校园公共设施安全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具体可以这样做:(1)建立校园公共设施安全排查机制,让排查任务责任到人。为了及时的发现校园公共设施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小学应该建立校园安全排查机制成立安全委员会,由校领导作为总指挥,班级班主任作为小组长,每位任课老师作为成员,并且对校园的公共区域“细化区域,责任到人”,实行“每周一小查,每月一大查”对校舍、场地、器械、教学设施等进行全面的检查,以减少隐患的发生。
小学生思想意识还没有成熟,对很多问题的认识简单甚至偏激,在交往的过程中易出现一定的矛盾和摩擦。作为学校及老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日常管理,及时化解学生的内部矛盾,杜绝矛盾升级,造成校园安全隐患发生,具体可以这样做:(1)留心观察,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作为老师除了要关注课堂外,还应该关注学生间的日常交往,对学生在交往的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分歧要做到及时了解,并有效进行干预和引导。
安全教育能有效防止安全隐患的发生,所以作为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安全教育的价值,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具体可以这样做:重视安全教育宣传,让安全宣传常态化。学校应该重视安全教育,每学期应该定期举办关于安全出行、安全用电以及危险自救等方面的安全知识讲座,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安全知识,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另外,学校还应该在每天放学后的广播中播放一些安全温馨提示,以及在每个班级的讲台前张贴安全提示标语,以让安全教育渗透到校园的每个角落,以提升孩子的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