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探索

2020-12-08 08:29:23陈祥艳
魅力中国 2020年49期

陈祥艳

(山东青岛朝城路小学,山东 青岛 266002)

数学核心素养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小学生所具备的能力。数学核心素养是国家站在感层次的角度,遵循小学生自身的思维及其能力特点、结合社会实际提出的具有前瞻性的,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包括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内容领域两个层面,抽象、推理、模型思想、运算能力、空间观念与数据分析六项素养。在核心素养的框架内,小学生能通过数学的学习使之具备基本的逻辑、概念等思维。为其之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数学阶段的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小学数学奠定的扎实基础及其培养的理性思维意识,会给学生后面的学习带来影响。作业作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发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现状

(一)教师对核心素养下的数学作业设计思想认识不够

教师是数学课程教授、数学作用设计的核心力量。如果数学教师对于核心素养下的数学设计理解不充分、掌握不细致,那么对于核心素养下数学作业设计效果是有大打折扣的。目前存在教师的认识不充分是由于学老师习惯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和对学生满堂灌输。在进行数学作业设计的时候往往只是注意学生是否掌握知识点,是否会做,较少的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锻炼。

(二)作业内容设计单一并且脱离生活实际

目前的作业设计中,内容设计形式一般是来源于数学教材、目标检测、参考书、试卷等形式。较少的使用其他的作业内容设计形式。并且,目前作业布置很多脱离社会生活,很多不是来源于生活,与实际脱离。在作业布置中如果与实际脱离不能提升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作业内容较少创新

在核心素养下,作业的设计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作业内容设计单调,很多数学老师在新知识教授完大多的作业布置是课后习题、同步书上的题目。二是作业内容设计枯燥。没有趣味性会导致学生做作业就是为了完成作业而不是积极主动地参与。三是作业设计缺乏创新性,一张卷子,一页练习题。

(四)作业设计缺乏趣味性

目前,作业的完成更加偏向于学生被动接受,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作业枯燥无味,没有趣味性,学生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来完成数学作业。教学中,数学作业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作业的设计与完成更多地依靠是强制与被动接受,使得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受到影响。因此在作业设计与教学中,教师应该强化作业的趣味性、新颖性,寻找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让学生更加喜欢学习数学和更加积极地完成数学作用。

二、提高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措施

(一)提升数学教师作业设计能力

在作业设计中,一线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只有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才能从根本上面加强核心素养下的数学作业设计效果,提高学生各方面的核心素养。强化教师作业设计能力培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请相关专家对教师不断地进行作业设计的培训,传授作业设计的相关经验。二是加强数学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对作业设计能力不断进行优化。三是不断地强化作业的趣味性设计,让学生从内心爱做作业了,更能提高数学设计的效果。

(二)加强数学作业内容创新,对学生因材施教

针对目前的数学作业内容形式主要是数学教材、课后习题、参考书,教师在作业设计要不断地创新形式与内容。形式可以是更多开放式的数学作业的布置,内容的创新要加强数学作业与生活实践的联系,不断地将数学作业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让作业更加具有开放性、实践性,通过形式与内容的创新,不断地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第二部分是数学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础是小学数学教师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人了解,比如说对学生的学习经历、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只是掌握度、生活经验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与掌握,根据学生自身能力来设计不同的数学作业、作业的不同难度,在作业中最好是能融入学生自身的生活实践,用学生的亲身经历来辅助数学作业的设计。

(三)加强数学作业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

数学教学与数学作业如果脱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那么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将会打折扣,也不易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的设计时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作业的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作业的设计的变革与创新,对于教师的研读课程标准、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你的探索研究,让作业形式多样,高质、高效,才能更加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