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小兰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河东中心小学,江西 抚州 344000)
教育计算机技术的成熟与发展,对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其中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小学教育的结合,使得教学体系更加完善。并且,利用多媒体技术当中的图像、视频以及动画等形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美感,帮助学生拓宽视野等等,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小学语文的日常授课当中,对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有着很多的优势。其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课,可将课文当中的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得学生愿意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技术主要为应用音频、动画,、图像以及文字等相互结合的形式,将整理之后的内容,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呈现,并为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语文作为人文类学科,需要融情入景,加以品读。而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打破了传统课堂仅仅用语言讲解、课堂板书的现状,为课堂注入了色彩。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将静态的文字内容,巧妙地转化为融合视频、音频及图画等动态的内容,表达出来,实现对知识的展示与设定。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可以将语文学习中的“言有尽”,而展现出其中不可言喻的“意无穷”,使得学生不仅学习到字词知识,还能逐渐体味到语言文字中蕴藏的人文魅力。以信息技术为辅助,能够真正将文章需要的情境展现出来,将文字的意境美彰显出来,进而对课堂教学做出辅助,推动教学发展。
借助信息技术推进教学工作,能够切实地辅助课堂教学,巧妙推进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把握。首先是重难点的突破,以往的课堂教学处于一种“平铺直叙”状态,教师按照既定的教案推进教学,然而对于一些重难点知识的突出程度并不足。信息技术则可以更为清晰地将重难点知识展现出来,实现课堂中的“主副课堂”,带有一定的分析。同时,信息技术也能为学生在突破知识点时带来更多选择权,比如,课堂中教师一笔一画教学的汉字,在微课中就有不同的演绎与解说。课堂也能为学生带来扩展,实现对知识的补充。借助信息技术推进教学,还能带来许多以往课堂未曾有过的尝试,如组织翻转课堂,使学生能够在课前借助一系列的教学辅助,实现自主的学习,而在课程开始时进行自己的知识点解析等。这些方式、方法能够为课堂教学带来足够丰富的体验,促使学生更进一步地学习与成长。
借助信息技术促成课程的延伸,也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所在。语文学科从来不是一门能在课堂中完成学习的科目。作为我国语言文字学科,语文需要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的预习,生活中的话语、广告牌上的汉字等,都是语文。且语文需要大量的阅读加以支持,也能在日积月累中养成阅读的习惯。信息技术的加持,能为小学语文带来一些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延伸。在课程教学中,教师结合一些出现的成语等,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现其“故事”,使学生对词汇印象深刻。再如学习一些课文等内容时,可以及时将作者、背景故事等带入到课堂中,为学生带来丰富的学习体验,以全面激活小学阶段学生对于知识的想象力。延伸,其实也包括对学习时间、空间的延伸,学生的语文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的有限时空中,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整体而言,信息技术通过声光影像等带来的丰富体验,为学生带来与以往不同效果的课堂,也将更为广阔的学习世界打开,使学生有自主提升及参与的可能。
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当前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运用的重要意义。随着“互联网+”的深度发展,信息技术已经不再是对课堂技术层面的支持,而是一个代表了其背后丰富的互联网世界,而这些能够恰到好处地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教学工作不仅教学生基本的知识,也教学生逐渐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自主学习带来平台的知识,学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提供的微课、慕课、直播平台等进行自主学习、远程学习等,以完成学习任务。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带来思路的扩展,即方法的传播。学生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选择丰富的知识点,为学生带来丰富的体验,以全面促成教学发展关注点。学生可以进行选择,找到适合自己运用的方式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信息技术也为课堂带来了教学评价与量化的转变。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尝试将学生的学习量化为具体的数据,录入到一些软件系统中,最终实现发展。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一个不断成长与变化的过程。传统教学中,评价多数依赖教师的主观评定,但是信息技术以数据形式量化,从主观评价转变为客观评价,从多元、发展的角度关注到学生的变化发展。教师能更为全面地促成发展,为学生带来鼓励,关注到每位学生。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能够进一步丰富课堂,为课堂教学带来丰富的体验,以全面促成学生的知识增长与能力提升,转变课堂教学的思路与方式,真正实现现代化教育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