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探讨

2020-12-08 08:29:23周贵东
魅力中国 2020年49期

周贵东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十中,江西 抚州 344100)

一、中学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教学的现状

众所周知,我国自1977恢复高考以来,应试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的主旋律,不论是教学的根本还是教学的目的,都是为了后来的那张考试卷。这种教学理念就导致我国的教学模式是很陈旧的,就是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中学历史不像其他学科,它的枯燥程度要重一些,很多对历史不太感兴趣的同学,在历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往往只能“死记硬背”,如果教师还是一味进行填鸭式的教学,那么教学的效果自然而然的不是非常的好。

主要的表现如下:一是,学生被动式教学,上历史课的时候,往往教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节课,学生在下面不断进行被动式教学,教师说了什么,讲了什么,只是被动式的记笔记,不明白,不理解,最终职能靠“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

二是,教学内容枯燥,一般情况下,历史课程的教学,教师往往只会照本宣科,不懂得发掘历史事件,让学生充分了解历史人物,只是重复课本上的内容,学生自然觉得上课枯燥,很难集中精神,最终导致教学质量低下。

三是,缺乏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不能将人文精神与历史课程内容相结合,为了教课而教课,这种教学模式不但落后,更不能满足现如今学生上课的需求,久而久之,学生会对历史课程失去兴趣,最终导致厌恶上历史课。

二、如何在中学历史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培养

(一)由被动教学变为主动学习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过去被动式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如今的教学需求,要改变学生的教学模式,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做好充分的预习,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发言,在课后要做好充分的复习,总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另外,对于人文精神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该充分对历史课本进行研读,对于可以借鉴的历史课本内容,要与人文精神的教学内容相结合,不但单单进行人文精神的教学,也不能单单进行课本上的教学内容。比如“中华文化的勃兴”这一课,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就给学生布置人物,要每个人挑选出一段中华文化勃兴的具体表现来进行描述和讲解,同时做成稿子来讲台上进行展示。

上课的时候,要求每一名学生都进行宣讲,讲解为什么会选取这一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勃兴,这段文化是怎么勃兴,又是如何勃兴的,通过学生的讲解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信息化手段相结合

现如今,我国正在经历信息化的时代到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出现,让很多动作变得多样性,尤其是对教学来说,更是丰富的教学手段,促进了学生的兴趣。中学历史教学,在过去没有信息化手段的时候,其实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往往会变得很枯燥,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中学历史课程失去兴趣,不喜欢上历史课。

有了信息化的手段,教师可以充分使用,比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进行历史视频的播放,通过播放视频的手段引出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另外,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在视频播放的同时,可以积极对我国的人文精神进行宣扬,尤其是那些优秀的中华文明。

众所周知,中华文明中,“百事孝为先”,我国也涌现出很多关于孝敬父母的感人事迹,比如卧冰求鲤、黄香温席、闻雷泣墓等等,他们向世人展现出我国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因此,在进行中学历史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将这几个故事以动画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宣讲,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些故事的内容,从而在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是否发现这几个故事有一个共同的点,这就是孝顺父母。

接着,再对所有的学生进行孝这个词的讲解,这样有了故事,有了例子,有了人文精神的教学,学生在课堂上既不会感动非常的枯燥,又不会感觉单单只讲孝字这样的乏善可陈,总之,通过信息化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教学内容不但更加的丰富,教学手段也不是很单一,学生在上历史课的时候,会感到很有兴趣,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成中学历史中人文精神的教学内容。

(三)营造人文精神氛围,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

想要更好对中学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进行教学,我认为,营造课堂的人文精神氛围,这是非常的重要。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优秀的人文精神数不胜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对于讲解过的优秀的人文精神,可以要求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过程中,要营造这种气氛。

对于那些独来独往的同学,教师也不能一味斥责,要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帮助同学融入到集体中去,让他们体验出集体的伟大,感受到班级的温度,这样时间一长,这些独来独往的同学也会融入集体,跟大家“打成一片”。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的力量是无穷大的。

对于其他的人文精神教学,教师应该讲解一个就让同学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发扬一个,这样,学生不但在课堂上进行了人文精神的教学,更在日常也进行了人文精神的学习,从而养成他们勤学好问,继承我国五千年文化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人文精神。

三、结论

历史作为基础人文学科,不仅肩负着传授学生历史知识文化的任务,更肩负着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使命。中学历史课程的人文精神教学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是漫长而又艰巨的,因此,培养学生人文文化,促进他们的人文意识,需要教师的耐心,更需要他们的恒心和创新,真正为我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的强盛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