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杰
(山东省青州第三中学,山东 青州 262500)
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精神世界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目前教育部门也与时俱进,提出了一系列的相关措施,促使全国青少年进行素质改革,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大多数环境之卜,高中课堂都开设了美术鉴赏课程,并希望通过美术鉴赏课程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提高。但从目前的具体教学来看,在高中艺术鉴赏课堂上,教师仍需解决一些问题,使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效果真正得到提高,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核心素养可分为内在素质和外在素质两个方面,内在素质表现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养、专业服务精神和个性心理健康等方面。而外在的素质主要表现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等行为方面,如行为习惯素质、人际交往素质和身体运动素质。核心素养的提升,不仅帮助我们拥有强大的外交能力和知识积累,而且在生活和工作中自主健康发展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听、看、画的行为和思考的过程,加深对文化的理解和感悟,有利于提升学生表达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并丰富感情世界,加强对世界的认识。通过培养相应的审美能力,在文化的熏陶过程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文化修养、文化自信、历史情怀、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美术作为非考试科目,很容易被学生、学校、家长三方面忽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升他们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出发,艺术培养需要消耗极多的教学资源,而教学成果也无法用学习成绩表现出来,就导致产生了“艺术教学无用论”的思想。从家长的角度上讲,传统落后的思想导致了“艺术偏见”的产生,思维仍然局限在“只有文化课成绩不好才会选择学习艺术”的传统观念上,这种价值观念极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认识。加强艺术教学,首先要转变对美术或艺术的认识。积极普及美术素养的重要性是艺术教学的首要任务。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以生活为师,应切实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来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以有效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良好习惯,使学生通过观察生活现象逐渐增强自身的审美意识与情趣,从热爱生活中培养“发现美”的眼睛以及充分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与审美境界。
例如,在教学“民间美术”这一课时,为了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民问美术的特点,以及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我会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生活。我会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美术馆、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讲解过程:工作人员为主,教师为车向,并邀请馆内工作人员为学生讲解有关民问美术在造型方面的特征以及审美特征。如:由年画组的解说员带领学生参观年画展厅,并为其详细讲解桃花坞年画《上海火车站》,以让学生更为深刻地明白年画又称木版年画,是一种运用木板彩色套印在纸上的画种等;又如:由剪纸组的解说员为学生讲解民问剪纸艺术的特点以及鉴赏方式,以此来有效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问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提升其审美境界。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背景下,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需要构建以师生互动为主的教学模式,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深度。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目标是丰富高中美术的教学内容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创造艺术鉴赏的机会,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树立。
例如,在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经典画作《蒙娜丽莎》鉴赏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依据学生能力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素养。像作品创作的背景是学生鉴赏的主要依据,结合达·芬奇的生平和画作手法进行鉴赏,比如“达·芬奇是在什么样的背景卜创作了这幅作品,有什么深刻的内涵?”高一级的问题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对达·芬奇是否产生了影响?”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
多媒体具有生动立体的教学效果,应用于高中美术教学中具有积极的教学功能。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整合多媒体资源进行鉴赏教学,针对美术图片、文字、影像和动画内容进行综合性的教学设计,创设一个充满趣味和引导性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全身心投入鉴赏教学活动中。
例如,作品《清明上河图》的鉴赏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查阅资料为学生呈现生动的图画,利用动画演示的形式把静态的《清明上河图》变得生动形象,激发高中生的鉴赏兴趣,结合图画中熙熙攘攘和热闹丰富的场面要求学生进行鉴赏和分析,实践体验式的教学情境有利于高中生感受作品描绘的场景,使得高中生融入作品,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总而言之,教师有必要重视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积极探索多元化手段,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目标,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