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发嵩
(鹤峰县教育技术装备站,湖北 恩施 445800)
所谓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能力,其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学科观念、思维模式、探究技能、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根据当前素质化教学理念所衍生出的一种综合性学习能力,其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健康成长,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品德观念,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以及生活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就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发展教学研究展开阐述与探讨。
为了实现素质化教学理念以及新课标的教学方针,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必要价值。首先,道德与法治有助于学生形成明确的法治意识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对于学生后续的实际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其次,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还拥有德育教育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认知到拥有良好社会品德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安全法规意识,加强学生主观意识,是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最后,道德与法治能为学生个性的成长创设良好的教学条件,是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最为有效的教学科目,使学生未来能够更加的适应社会,并成为对推进社会经济发展有作用的人,逐渐实现学生的个人价值。
在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阶段,根据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指导,教师首先要激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品德素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入多元辨析思想,将不同政治制度下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社会发展建设情况等带入到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一起针对这些不同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以此来促使学生能对我国政治制度产生强烈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
例如,在教学“我们神圣的国土”一课时,首先教师可以采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将教学内容创设成教学PTT,利用教学PTT的直观性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加强学生的课堂直观效果,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相关教学内容,并在学生观看的过程中,将一些当下的社会发展趋势以及建设情况渗透到教学PTT中,使学生在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认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从而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激活政治认同感,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是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形成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引经据典的教学方式,将德育教育以及多元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与教学内容产生共鸣,突出文化熏陶以及感染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理性精神。
例如,在教学“古代科技耀我中华”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将信息技术引入到课堂教学中,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法,通过互联网查找相关的教学视频,利用教学视频的直观性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可以直观的了解不同古代科技,加强学生直观效果,并利用这种未知性的知识,来保持课堂神秘感,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理以及求知欲望,并在学生观看结束时,教师再将相应的现代技术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进行对比,使学生意识到古人的伟大,以及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从而以此来加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理性精神。
在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阶段,为了加强学生的法治意识以及安全意识,促进学生进行健康成长,教师还应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模拟情境,加强学生的课堂教学直观体验感,使学生融入到教学情境中,进行相应的安全规范以及法治意识的学习,以此来加强学生的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道德与法制核心素养的形成。
例如,在教学“安全记心上”一课时,首先,教师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法,利用教学视频为学生播放不同的教育影片,使学生可以直观了解到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做了这些会有怎样的危害,以此来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品德素养,之后,教师在学生观看的过程中,在进行一些相应犯罪后果的讲解,加强学生的法治意识,让学生意识到什么是法治社会,法治对自身的安全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还能帮助学生成长为一个对社会发展有作用的人,从而以此真正意义上的达到教书育人的教学目的。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是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的,其不仅推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进步与提升,还帮助学生意识到了形成良好社会品德的重要性,从而以此来加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为学生后续的生活以及学习都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以此来实现教书育人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