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芳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第二中学,江西 南昌 330100)
引言: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对高中英语的教学要求随之提高,不少老师都致力于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抓住学生的心理是重要的方法,老师要不断观察同学们的心理、行为,选择他们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使他们专注于课堂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高度自觉,与此同时,借助心理学鼓舞同学们勇于挑战,战胜问题,不断的突破自己,提高英语素养。
在新时代的英语教学中,不少新型的教学手段、教学观念脱颖而出,不少信息技术手段被应用到教学中,但“冰冷”的教学手段与高中生与之不同,高中生有心理、有情感,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少心理因素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如他们会受心理情绪的影响,害怕在老师、在同学面前展示自我,同时,当他们考试成绩不理想或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易产生消极情绪,这极需要心理疏导。最重要的是,由于英语不是母语,对我国的学生来说,学习难度较大,不利于他们的学习,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消极影响。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自信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足够的自信,尤其是对那些较腼腆、不爱发言的同学来说,在课堂授课中,他们会产生课堂发言的焦虑症,害怕答错题目,或者说不好被老师责怪,被其他的同学嘲笑,这是高中生较为常见的心理问题。基于高中生这一特点,教师要构建轻松愉悦的心理环境,第一,教师做好引导,如在叫同学们回答问题之前,鼓励他们寻找正确的答案,尤其是语言性问题,引导他们不断纠正自己的发音,使发音标准,这有利于为他们的课堂发言增加底气,不断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第二,因材施教,受基础水平、英语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学生他们的心理问题各有不同,因此,教师要增进对高中生的了解,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心理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心理策略的转变,但最为重要的是,构建全体学生都适应的心理环境。第三,保护高中生的心理,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或者课堂上同学们答题错误、发音错误,这是常见的现象,但当同学们发生错误时,老师要帮助他们纠正错误,进一步指导他们,鼓励他们答题和说英语,消除他们的心理恐惧,保护他们的心理。
纵观许多学生的心理,他们在一个学期最初的几节课都保持在最佳状态,会集中注意力,配合老师的授课,但长时间的学习下,他们的积极性会显著的降低,产生了厌学情绪,影响了课程的顺利开展,尤其是不利于英语技能教学。为了更好地开展英语教学,教师可将心理学与技能教学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各种手段维持高中生的思维惯性,向他们阐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尤其是听、说、读、写的重要性。老师要给同学们灌输积极的思想,英语是当前第一大语言,在全世界都通用,与此同时,它对高考以及大学考级有重要的意义,对他们往后的学习有重要的作用,老师用积极的语言让同学们产生内部动力,提高他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以此不断地提高他们的能力。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必修一Unit 1 Friendship中的Anne 's Best Friend的课文教学中,为了提高同学们了口语水平,增强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可将心理学技巧运用其中,借助心理学强化技能教学。引导同学们读句子如”I don’t want to set down a series of facts in a diary as most people do,but I want this diary itself to be my friend,and I shall call my friend Kitty.”鼓舞他们战胜心理恐惧,敢于表达,善于表达,在读的过程中注重音标、停顿,以及连读技巧,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有无限的潜能,对于教师而言,要拥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再借助心理学激发高中生的潜能。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在课前阶段,教师最重要的是要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使他们专注于课堂学习,而不是课间的嬉闹。在课中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多媒体及情感丰富的语言、动作或表情辅助教学,提高高中生的学习效率,使他们有获得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是他们的心理需要之一。与此同时,在同学们疲惫或积极性降低时,要抓住同学们心理,减轻学习任务,采取游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使同学们兴致高昂,活跃课堂氛围,让教学课堂以不同的形式开展,这既有利于满足同学们的心理需要,还有利于同学们忘记时间,沉迷于知识的学习,沉迷于课堂中的游戏、问题或情境,不断地延续英语课堂中的思维惯性,达到心理学应用的目的,提高教学效率。
结束语: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心理学有重要的意义,主要是在高中阶段,高中生的学习压力进一步增大,他们的课程学习受许多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发挥心理学的作用,对同学们进行心理疏导,与此同时,维持思维惯性的作用,使同学们专注于课堂学习。但最为重要的是,发挥心理效能的作用,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