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路径探究

2020-12-08 08:29:23朱婷
魅力中国 2020年49期

朱婷

(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罗江八一希望学校,四川 达州 635025)

在课堂上教师要时刻清楚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起引导和辅助作用。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往往本末倒置,将知识单方面传递给学生,教学方法死板,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课堂质量自然很低。在进行路径探究之前,先分析影响课堂质量的因素。

一、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

(一)教师方面

首先是角色的定位,在以往的传统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主导课堂,学生很被动,没有自己的思考方向和学习方法,在新时期的教学中需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小学生有自己的小天地,有自己的思维,教师只需要对学生加以引导和启发,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发散思维。再者是教学方法,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太过单一、老套,将知识固体化扔给学生,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内容提不起兴趣,课堂分神、不认真听讲,所以很多情况下教师不能总是责怪学生,而是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可以直接决定课堂质量,教师需要在明确新时期的教学目标下,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最后,教师在学生心里的受欢迎程度很重要,因为小学生的心里很单纯,喜欢谁就很听她的话,会表现很乖,所以教师要顾及学生的心理,虽然他们还是孩子,但是他们有自己的自尊,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做一个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

(二)学生方面

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集中也容易分散,在各个方面都是“小白”,所以,教师的引导显得极其重要,迎合他们的心理,教师需要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增加课堂的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地做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十分强烈。”想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抓住学生为主体是关键,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通过一些方法最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的意识,让他们拥有强烈地探究知识的渴望。以下是笔者总结的提高课堂质量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兴趣是最大的老师”,兴趣可以主导一个人的注意力,在小学生的世界里,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将课本内的知识和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的意义,比如一年级上册中《小小的船》,笔者会让学生在晚上观察,月亮的形状,并让他们告诉我是不是像小船呢?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提问,爱因斯坦曾告诉过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前期,教师要引导学生提问,通过分析人物情感和文章主题来引导学生的思路,降低难度来推动他们想出一些“呼之欲出”的问题,如《静夜思》,讲解后笔者会先让学生回答这首古诗作者表达了什么的情感呢?故意留下一些问题,让学生来向笔者提问。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并予以鼓励,学生就会产生自我满足感,爱上提问爱上思考,长此以往,学生的提问就会越来越有价值。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用创建情景,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主动性。

(二)明确教学目标,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师需要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一种或多种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传统教学和新科技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适当情景再现,将课本上的文章编排成情景剧,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轮流替换,比如一年级下册《小公鸡和小鸭子》让学生分别饰演小公鸡和小鸭子,体会角色的情感,加强对于文章的理解,体会到文章的内涵。在课堂上用ppt或者课前播放动画或者讲故事播放音乐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达到教学目标。

(三)构建活跃课堂

在课堂上讲解时,教师不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要随时和学生进行互动,比如《小壁虎借尾巴》中,第二次小壁虎要借谁的尾巴呢?即使不提出问题,和学生也可以有眼神的交流,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老师的注意,感受到课堂的积极。教师还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讨论,积极发言,构建一个开放轻松的氛围。

(四)因材施教,尊重差异

另外,老师要尊重个体差异,对于不同的学生或者较为内向的学生,要及时沟通,通过聊天和课上互动的方式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让他更主动,更积极。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得到反馈,对学生教学方法进行改变。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个体平等。

三、总结

总之,想要提高课堂质量就要明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做好引导作用,将“少教多学”贯彻教育始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质量也就会随之提高,达到教学目标。通过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将学习方法在潜移默化中为学生培养起来,从根本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新时代的学生享受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