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2020-12-08 08:29:23许丽兵
魅力中国 2020年49期

许丽兵

(江西省瑞金市思源实验学校,江西 瑞金 342602)

一、“学困生”致困原因分析

(一)内因方面

1.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固化,难以适应数学知识更新和内容拓展需要。

有研究表明,90%的数学“学困生”在初中阶段就显现出来了。这是因为,相比小学,初中数学课程的知识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对学生思维、数学表征等能力要求大幅提升。这一阶段,若不能做好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转换,将无法及时跟进学习节奏,达不到学习效果。长期的“失败体验”,导致负面情绪集聚,摧毁了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进入初中学校后,由于对数学等基础课程重视程度不够,相应学时数大幅减少,数学“学困生”数量出现上升趋势。

2.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机不明确。

赵洪波通过调查发现,数学“学困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现象较为普遍,对学习数学的目的、意义不明确,或认识有偏差,学习动机不明,动力不足。这些学生大多是受家庭或周围环境影响,对数学失去兴趣,从内心对学习数学产生抵触情绪,成绩自然不会好。

(二)外因方面

1.家庭和社会的原因。

这是“学困生”致困的共同原因之一,数学“学困生”也是如此。通过对数学“学困生”的询问和观察,发现这些学生的父母常年工作在外,大多是祖辈作为代理监护人照顾他们的生活,家庭教育氛围较差,代理监护人对他们的学习关注过少,不少人网络成瘾,导致学习滑坡。

2.应试教育的影响。

在以升学为目标导向的义务教育阶段,不少学校和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偏重知识灌输,忽略数学素质、能力培养和数学思维训练,这种教育模式容易导致学生数学能力发展呈现抑制状态,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进入高年级后,学习较为吃力。另外,在升学压力下,有些毕业班教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区别对待,数学课堂教学主要面向中上水平的学生,一部分成绩较差的学生遭到冷落,严重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学困生”转化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教育观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初中学校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传统的以考试分数论英雄的教育观念必须彻底转变。就数学教育而言,要以培养和提高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和能力为导向,对数学“学困生”,要注意循序渐进,把握好对期望值,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教学目标;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思想道德、意志品质、人文素质和行为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二)改革教学方式,实施成功教育和赏识教育

激励表扬可以激发人的潜能。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实施成功教育和赏识教育,让“学困生”从“成功的喜悦”中提升自我成就感和效能感,唤起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数学“学困生”一旦达到了学习的初步目标,就会进行兴趣的自我培养,形成主动学习、摆脱学困的不竭动力。

(三)密切师生关系,用爱心唤醒自信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困生”转化的必要条件。首先,要加强学情分析,建立数学“学困生”学习档案,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学习动机、学习习惯以及厌学情况等,因材施教,精准施策。其次,教师要从内心真正认同每一位“学困生”,做到真诚而无条件地积极关注,重视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除了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与他们沟通之外,课下还要经常性地与他们交谈,引导他们倾诉,帮助他们排解学习中的苦恼与忧愁。

(四)注重学法指导,提升学会学习素养

学会学习是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之一。就数学“学困生”来说,不会学习往往是一个通病。教师应区分学生的不同情况,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此同时,要下大力气矫正他们原有恶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并坚持不懈。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专心致志、独立思考、讲究效率、勤学好问、温故知新等等。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需要经过长时间艰苦磨炼,不排除中间有反复,需要教师具备足够的耐心和信心。此外,要加强信息素养教育,从信息意识、信息伦理等入手,教会“学困生”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同时有效预防网络成瘾等问题。

(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疏导负面情绪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石,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表明,“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非“学困生”。数学教师要以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为目标,充分挖掘、合理运用数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帮助“学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同时,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学困生”心理方面出现的苗头性问题,积极主动地进行心理干预;开展心理疏导,提供心理援助,教给他们负面情绪管控和排解的方法;建立健全“学困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制度,为“学困生”成功摆脱困境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实证研究显示,不同的归因会导致不同的努力方向,因此,通过归因训练对“学困生”转化也是十分有效而且必要的。

三、结束语

新时代对初中教育、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必须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把发展素质教育、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落到实处。初中数学“学困生”大多是未成年人,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转化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学校层面的重视、支持,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参与、同向发力。只要我们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观念,凭着对初中数学教育的满腔热情和事业心、责任心,不断施以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伴以必要的心理健康服务,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是大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