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职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20-12-08 08:29:23马瑞明
魅力中国 2020年49期

马瑞明

(广西科技商贸高级技工学校,广西 柳州 545006)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逐步迈进经济强国阶段,加快推进人才培养改革是中职学校办学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重要论述成为治国理政新理念,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中职与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订单式培养,是学校服务新常态的积极举措。国务院出台《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指出深化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国家职教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促进产教融合,为职教办学模式指明方向。深入开展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是中职响应国家人才培养政策的有效举措。

一、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教育的意义

学徒制是师傅向徒弟传授技能为主要形式的职业技能传授,职业培训发展意见定义为在某职业长期系统培训,企业与手工业共同遵守协议,学徒制是最早的职业技术传承形式。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职开展现代学徒制应从订单式培养入手,校企双方注重学生全面发展,遵循教育规律,研究适合中职人才培养策略。

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是校企开展现代学徒制,以校企合作协议为约束形成权义合作方式的契约关系,确定课程体系建设,考评体系等关联方式【1】。中职人才培养是系统性概念,是构建中职人才培养形成标准范式,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是符合中职人才培养的系统性教育体系,学校根据学生职业能力成长规律开展联合培养。近几年国家出台多方向政策性指职教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但具体实践存在许多问题,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中校企缺乏深入合作。

现代学徒制订单式培养项目主体包括学校企业,培养优质人力资源是主体共同目标,由于合作主体不同,相应培养内容,目标达成效果等存在差异,目前中职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存在校企培养平台难搭建,评价考核不到位等问题,制约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工作开展。分析主要原因包括人才培养缺乏标准,合作目标定位不一致,实训基地共建机制不健全等。深入研究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二、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中职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是系统工程,对合作中的委托需要全盘考虑,通过处理招生与实习就业,校企文化矛盾体关系,解决招生就业愿景不稳委托,通过做好双方培养目标,双导师建设等方面合作内涵,解决人才培养方案与岗位培养目标不一致的问题。形成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使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成为校企合作的灵魂。

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应具有校企目标一致,权责分明,培养学生具有职业技能强,良好职业素质等特点【2】。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开展不同层次的现代学徒制订单式培养,首先要理顺招生与实习就业,校企文化的关系,形成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动力。开展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就业是合作目标,合作首要任务是校企合作联合招生,为岗位需求提供合格生源。理顺招生与就业关系,要求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专业开设与国家产业发展需求匹配。现代学徒制订单式培养专业招生与企业岗位需求匹配,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专业招生与学生就业期望匹配。

课程是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载体,中职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课程是实现岗位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内容包含基础课与专业技能课,从专业技术人才成长角度出发,课程设置通过校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校企根据学生与学徒培养要求研究制定培养标准,根据岗位标准精准对接课程。通过理顺课程设置与岗位标准对接关系,学校改变传统课程设置教学脱离岗位现状,企业清楚学校育人规律,由于市场需求变化,企业随时关注岗位需求,课程设置适应市场动态及时调整课程内容。

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意识形态现象,以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校园文化以培养人才为目标,校企文化内容不同,通过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为企业培养优质人才是工作重心,文化相互渗透对人才培养效果提升起到积极作用。很多学生经过选拔成为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培养学徒,通过运用教育资源抓好校企合作文化融合建设,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提高,为学生职业能力发展打下基础。

结语

现代学徒制中职校企合作是科学合理的职教模式,按系统工程理论构建运行,深入研究系统要素作用机制,课程教学符合建构主义理论,全方位开展质量控制,与我国职教教学质量诊断要求吻合。本文研究中职取得实践效果证明开展现代学徒制订单式培养科学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