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文娟
(江西省龙南市桃江学校,江西 龙南 341799)
在小学数学的课程中,学困生在所有的教师看来是头疼的人物。望文生义,学困生的意义是在身体方面正常,但是由于环境等因素导致小学生们的数学成绩明显低于其他的同学,不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成绩及目标。在很多数学习题上计算的速度偏慢,计算出来的结果不准确,没有最简化等等反应。在每一个班级都会有这类学生。学困生的帮扶与教师的转化是十分的重要,在此我们一起来讨论如何解决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困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困”的不同原因。深入的了解小学生们的学困生,好比如医生诊断病人的病情况调查一样,只有真正搞清楚他们的状况才能“对症下药,用药除病”,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能呼唤小学生们的心灵,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更加地加深老师与学生们的真情实感,让学生们充满信任与依赖。将“师爱”化成学困生的动力,从而增强小学生们的自信心,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例如,可以在课余时间,接近学困生对他们进行调查,通过话题进一步的了解小学生们的业余生活、兴趣爱好、交往情况等等,并对他们调查的结果进行总结,进一步地分析其中的问题。又比如,对学困生个别的交流与开导,进行深入一步的心灵碰击与交流,打开学困生的大门,了解他们对于数学学习差的最根本原因。例如,有学生对“四则运算”不能很好地应用与理解,如9-(3+1)等于多少?不会计算,先计算括号内的3+1,学生能得到正确答案是5;可当学生脱去括号则式子变成了9-3+1=7,显然这是错误的计算,这时候教师可以采取一些积极的方案,消除对数学的恐惧,进而帮助学生重新认识数学计算。这可以促进师生的关系,积极转变学习的态度,让厌学变成兴趣爱好。
小学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学习中的重点、难点,也因此存在许多学困生,许多小学生对数学总是提不起信心与兴趣,学困生对现代数学的兴趣是小学教师的极限挑战。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积极的把握小学数学的一些实际性的应用题,系统有效地进行教学,激发小学生对小学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保障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学习“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候,更多的是要从长方形的基础性质上进行教学。通过课前的沟通,发现学困生根本不懂平行四边形如何计算,但是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懂得如何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借此进行深一步的探究,在探究新的知识点的过程中,进而跟上所学的内容。又好比如在小学课程中计算方程式x+5/8=1/4时候,学困生在这方面难免有些困难,解答这类计算题目的时候会有些落后,也相当地吃力,通过了解他们的性质是根本不行的,要进行对方程式的计算加减乘除的关系。在此,教师应该想尽办法对他们重新认识这类关系式,这样第二次对这类题目就不会有出现同样的不理解情况。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学困生进行进一步的改善,以至于在学习上更加的有信心。
学困生在做很多事情都意识微弱,无法控制住自己,在学习上更多的是没有那种毅力,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锻炼学困生的学习意识,鼓励培养学困生在学习方面上的兴趣,鼓励学困生要积极地提出疑问,“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于学困生的转化也是需要大量的精力,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例如,在学校也有很多教师对待学困生会有不同的眼光,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答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在班级里,一般对于女孩子来说,数学是令人头疼的科目,一个女生,在一次单元考上考了23分,被许多老师认为是无可救药的学生了,说她肯定对数学没有天赋。作为一名教师,在我的鼓励和支持下,她一有不懂的问题,就会大胆地向我请教,如:“怎么样用量角器,怎么样通分”等等问题,凡是在她练习过程中出现的疑点都会很大胆地向我提出,我也会不断地给她出一些例题进行更进一步的巩固。经过她不断地努力,在第二次的单元考,得到了65分的成绩,营造出了她自己的奇迹。在这位执着的学生中,我们更加的坚固了信心。因此,在教师教学每一个学生的时候,都要给自己下定决心,并鼓励自己,学困生也能逆袭。
综上所述,“学困生”的转化可以说是非常的难,也不可能一跃而出,它是一个需要成长、需要不断的训练过程。在教育中让我们知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找到适合自己教学的方法,尽量避免出现学困生,这是一项艰巨的项目,要教师们不断的深入研究,在此有更新的突破,只要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满腔热血的工作,今天的辛勤付出,换来明天的骄傲,使得学生不再“学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