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生活体验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2020-12-08 08:29:23李芳
魅力中国 2020年49期

李芳

(抚州市金溪县琅琚镇中心小学,江西 抚州 344800)

数学与生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融,由此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教师应该明确课标要求和学习目标,让小学数学课堂走进生活,追本溯源,传授答题技巧,让课堂更轻松,让学生学得清清楚楚,练得扎扎实实。

一、教学导入的生活化

学生的已有认知不是一张白纸,点滴的、零碎的相关知识早已进入他们的脑海。而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生活经历的已知,学生心中的疑惑更加强烈,求知的愿望更加迫切。课堂教学一旦生活化,就会有效促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使学生深入探究、积极思考。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的时候,有两个区分大月小月的例子,对比直接的讲解更能让孩子们理解并激发探究兴趣。“一盒药共30粒,妈妈每天要吃一粒药,吃一个月够不够?”这个问题一开始孩子们会脱口而出一个答案,但细想一下针对每个月的情况其实并不一样,以此引发思考这几种情况,药正好够吃(正好30天的月份),药不够吃(比30天多的月份),药有剩余(比30天少的月份)。也就了解到了一年中大月、小月、特殊月的不同。接下来通过问一些药一年够不够吃的问题,进一步认识一年中的7个大月、4个小月和1个特殊月。通过这样关键问题,学生们能自主发现隐藏信息,再进行这节课的学习并掌握知识,这样学习更加能激发学习积极性。教学设计层层相扣,通过生活问题引导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地加深对年月日相关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二、教学方法的生活化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数学知识比较多,利用生活经验理解起来会容易,数学部分知识又是常识性的,留给学生探究的空间很小。教师要善于将生活化教学方法导入课堂,使学生真正的掌握知识,在既定的知识里找到孩子动手探究的空间。

例如,在教学“打电话”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引导在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要统筹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打电话”所使用的素材是学生所熟悉的,问题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结合,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很有兴趣。“打电话”这一问题正是为学生提供了可探究的空间,学生尝试寻找“答案”时,应用已知的信息,探索答案。课件出示:2013年柳州市春季运动会在上周六举行,我们学校五(1)班15名同学将在李老师的带领下代表学校参加长绳比赛。周六上午,李老师要打电话确认队员到位情况。老师:“如果你是李老师,你应该怎么通知这15名同学呢?”1.方案一:一个一个通知。老师:如果每分钟通知1人,一个一个通知,需要多少分钟?(15分钟)你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太浪费时间了。)怎样打电话更加省时呢?独立思考。2.方案二:分组同时通知。老师:四人小组合作设计一个更加省时的方案。为了更加节省时间,我们可以用□表示老师,用○表示学生,第几分钟就标上数字几。(1)四人小组合作设计方案。(2)小组汇报成果。可能有以下几种分组方案:分5组,每组3人(要7分钟);分3组,每组5人(要7分钟);老师:这两种方法与方案一“一个一个通知”有什么不同?还有没有比7分钟更省时的方案呢?3.方案三:全员参与通知。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实践的生活化

教学实践的生活化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

例如,在教学“生活与百分数”一课的时候,教师举几个百分数的例子:这次半期考,全班同学的及格率为100%,优秀率超过了50%;体检的结果显示,我校的近视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64%……像100%、50%、64%这样的数叫“百分数”。同学们能举出几个百分数的例子吗?说说在生活中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到百分数?举例说说百分数表示什么,并归纳出百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在深化对百分数意义理解的同时,提升数学的思维方式,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从数学的角度分析问题,为今后学习用百分数解决问题铺平道路。

总而言之,教学生活让数学知识体系与学生认知规律有机结合,使学生学习先机尽得,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数学,意识到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创新,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突破重难题,方便学生高效完成阶段性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充分发挥数学知识的用处,合理应用于生活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