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钰晗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江苏 南京 210048)
篆刻是我国独有的工艺,是书法与镌刻结合的印章制作技术。从我国篆刻技术的发展历史来看,其最早出现在商朝,随后,经历了多个朝代的进步和变迁,篆刻逐步成为了一种兼具实用性与欣赏性的工艺。印章的价值最早出现在奴隶制社会,主要用于凭信的交接,在长期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印章与经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等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印章的形式非常多样,不仅仅体现在名字的镌刻上,还包含了“盖印”,印章主要以铸印、凿印、琢印等,由于印文主要用的是篆书,采用的工艺流程是先写后刻,也就形成了“篆刻”。
篆刻艺术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工艺,在整个篆刻制作的过程中,涉及的流程较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充分展示篆刻的特点,通过这种新型教学技术的应用,来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高中美术教育的基本知识,来进行教学课件的制作,在课件中需要囊括篆刻艺术的起源、发展等基本特性,充分展示篆刻艺术的突出特征。固有的篆刻教学方法极为复杂,并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借助于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充分通过教学手段的创新与改革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的播放,投影示范篆刀刻印过程,使得学生在此过程中具有探索热情,不断在影像资料的观看过程中感受篆刻的魅力。现代化教学手段更为先进,突破了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限制,可以为高中美术教学创造更为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使得课堂教学更具感染力。
高中美术教学时,如果要充分融入篆刻艺术,就需要教师在开展相应的教学时,开展更为直观的教学,对磨印石、设计印稿、练习刀法与刻印等知识充分融入美术教学知识中,教师在教学时要始终秉持耐心、细致的教学原则,将课堂讲授与演示、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在正式的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收集和制作好图片、录像等辅助资料,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这些辅助资料在教学中的作用,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来提升其学习动力。讲授、演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不仅使得学生能够将篆刻艺术与美术作品充分融合起来,还能够使得篆刻工艺、美术作品中不易被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更为直观地呈现,帮助学生更为具体、深刻地掌握各种知识。篆刻工艺下包含的刀法非常多,在普通刻石章方面,大多选用的是侧锋,而正锋刀法的使用较少,常用的刀法以冲刀和切刀为主。教师在刀技法的讲解过程中,需通过视频和图片讲解的方式,并要根据最终的教学结果,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练习,用印石的另一端面作为练习,练完一次以后再磨平,从多次的反复练习中,充分掌握篆刀的应用要点。
在当前的高中学科教学中,由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任务繁重,在高中美术教育中,教学手段和内容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要有效实现篆刻艺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就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临摹经典的书法篆刻作品。很多学生在篆刻艺术的应用过程中,虽然掌握了基本的篆刻工艺要点和起源,但是,对篆刻工艺的实际理解却不足。针对这一问题,高中美术教育中,如果压提升篆刻艺术的教学水平与质量,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来进行书法篆刻作品的临摹,临摹对于篆刻艺术的学习非常重要,在临摹时,教师要为学生选取专业且有效的临摹作品,使得学生可以在作品的临摹过程中国,充分掌握专业技巧。在篆刻作品的临摹过程中,需要采取以下的方式:1.教师示范法,如果在临摹过程中教师没有给学生进行相应的示范和指导,可能会导致学生在临摹的初期阶段,缺乏对篆刻临摹基本技巧的掌握,存在临摹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为后续的篆刻艺术学习带来了诸多的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需要亲自开展临摹示范,避免学生在临摹时存在各种不当的操作。在临摹开始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篆刻造型特点、临摹技术手法等的分析。2.教师评价法,学生在教师临摹示范结束以后,需自我临摹,在临摹结束以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临摹成果加以综合评价和分析,从教师的评价中帮助学生来发现问题,使得学生能够在评价中获得相应的意见,从而充分体会和感受到临摹的艺术价值。
现阶段,很多高中学校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都认识到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虽然开展了各种的美术教学实践,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篆刻艺术难以得到推广与应用,在未来的高中美术教育中,必须要加强篆刻艺术在其中的应用,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