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分析

2020-12-08 08:29:23江金凤
魅力中国 2020年49期

江金凤

(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湖坊乡中心小学,江西 抚州 344600)

教师想要开展数学高效课堂,就需要在教学课堂中增加趣味性,使学生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让学生在课堂实践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使学生能够自主实践学习,以此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接着再在课堂教学中制造冲突,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课堂问题,并主动地参与进课堂教学中,以此构建高效课堂。高效课堂的作用就是使学生能够轻松地理解课本知识并进行运用。从而为学生后续的发展提供帮助。

一、激起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开启高效课堂。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可以导入生活中的情境,使小学阶段的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1】。并让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以此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长方体”教学前,先用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看见的图形,并对图形进行拍摄或绘画,待上课时,让学生展示并描述所观察到图形。接着,教师再展示楼房的照片,向学生提问所看到的图形,接着再利用楼房的视频向学生介绍长方体。待学生对长方体拥有一定理解时,再让学生思考并寻找身边所存在的长方体,例如黑板擦、门、书本、铅笔盒等等,再提问学生:这些物体拥有什么样的共同点。接着再让学生思考并使用橡皮泥连接小棍搭成一个长方体,使学生在搭建长方体的过程中充分了解一个长方体是由多少条棱与顶点组成的,并让学生在搭建成长方体后观察其十二条棱之间的关系,最后,教师再对学生进行有关长方体知识的提问,以此加深学生对长方体的理解,并使学生对其的印象更加深刻。当教师使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通过生活情景对数学知识产生直观的认知,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此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发展与进步。

二、实践乐学

当教师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亲自动手进行实践,不但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拥有更深一步理解,还能以此提升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并以此构建完整课堂【2】。

例如:当教师在教学“圆的周长”前,可以让学生分成各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直径不同的圆形硬纸板。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课题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观察、讨论、猜测、测量、计算、填表的方式了解圆的周长总是这个圆直径的三倍多一点,这时教师再教授学生圆周率的意义,可以使学生轻松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方式。教师使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教学课堂中,从而提升教学氛围,并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自主实践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自信心,并以此激发学生渴望学习的愿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在对“长方体表面积”进行教学前,可以让学生预习其内容,使学生明白“表面积”的含义。在教师进行教学时,可以先给学生派发长方体,使学生能够直接观察长方体,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把长方体上相对的面画上相同的图形,接着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并得出有关长方体表面积的结论后,教师再进行其知识的补充。教师使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对自己所探索到的知识印象更加深刻,并提升学生对自主探索的兴趣,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目的。

四、提升积极性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故意出错,或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提出问题。以此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讨论中,并带着问题对课程进行学习。

例如:再进行“分数意义”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其内容设计题目:“教室里有很多学生,其中有二十个女生,而男生人数并不清楚,那么,将女生人数的二分之一与男生人数的三分之一进行比较,是否得出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更多的结论。”待教师将题目说完,便让学生进行思考并找出理由支撑结论,学生可以进行激烈的讨论,最终得出结论:其中有一单位不能确认,就不能判断一方个数比另一方个数多。教师使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以此提升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想要开展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就需要教师不断的努力,不但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入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还要利用教师的教学经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只有使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才能使小学数学课堂达到高效课堂目的。